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同窗挚友,最美相遇

(2018-03-21 20:43:04)
标签:

教育

文化

娱乐

时尚

山一程,水一程,人生旅途,脚步匆匆。难忘南湖,母校东工。

大浪淘沙,留下精华。几度秋实春华,几多严寒盛夏;人生若只如初见,泪眼婆娑,52年前的漫画。


工程师的摇篮,把32位同学,聚拢而成七零经班。

翩翩少年,春风满面。山区孩子看了三天火车,不嫌絮烦;胆小充好汉,爬主楼摸桅杆,手脚打颤;四川江西娃比赛吃辣,满头冒汗,直翻白眼。

那时不讲"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校训,但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勇于担当,甘愿奉献的精神,却代代相传。

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一直把奥特洛夫斯基斯那段教诲: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熟捻于心,拼搏终身。

而哲人所说:唯一能使人生完整的,是爱;我们都懂得太晚。总以为英雄情怀,不应该沉湎于儿女共沾巾。

谁还记得老校长教育救国的科学理念,谁还记得刘长春奥运第一人的勇敢拼搏精神,谁还记得陆钟武院士耄耋之年契而不舍的与时俱进精神。

谁能忘机电馆、建筑馆、采矿管、冶金馆里的朗朗读书声。

谁能知道全国第一个现代建筑系,是老校长特聘梁思成、林徽因学成归国,开创乡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地域化的先河。

谁不以靳树良老校长架构全国最高水平的钢铁冶金系,而骄傲自豪!是一代一代学子挺起工业化进程的脊梁!

这些满脸稚气的同窗,没进过工厂,却闹起专业情绪。有谁知每年冶金部只招一个企经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组织和优化专业工程师资源的大学问。

我们赞美红梅傲立霜雪,我们看那索玛花一朵朵,总想知道红军哥哥回来吗?我们唱长征组歌,重走红军走过的路,希望闯出新长征的坦途。

在那沸腾的年代里,我们走南闯北;北京那众多高等学府的探索氛围,北京源远流长的传统建筑文化和亲切朴实的胡同文化,北京公共建筑和城市格局的恢宏大区,都让我们更有底气。

我们乘船过渤海到烟台,去了蓬莱阁,没遇见八仙;几分钱一斤的苹果买来装在裤子扎口形成的双腿口袋,爬上火车,直达南京。

女生可能逛玉皇顶,找寻张裕公司对面的蔡家老店,在浪花里寻找梦幻童年。

人品人格、道德情操、理性理念,都在风雷激荡的岁月,接受时间的考验。你能不能像张艺谋评价高仓健那样,坚守"士"的精神:诚信常在,随时准备伸出援手;但却从不干扰彼此的世界,只有灵魂深处的同行;从不妨碍彼此的生活,只有精神领域的共鸣。

翻开发黄的相册,年少时刻,正在大把大把地将青春岁月挥霍。因为快乐的时光不知不觉地流逝,匆匆的脚步踏过岁月的静美;想说的,都没说,但是贴谁边留下的影像,暴露了无言的承诺。

一段一段的旅程,一起度过的那些欢乐,形成了多少心灵的默契。回忆"昆仑剑学习小组",天天凝眸对视,悄声评说百舸争流,长空鹰击,山舞银蛇,红装素裹,只争朝夕。莞尔一笑,红晕淡抹,知心知音,此时无声胜有声。

也许你已经忘了,寒假归来,都谁吃到盖县那甜美的苹果;都谁还想吃别人剥开的河北大花生。也许今天说起下肥地、冯贝堡,你都会记得派饭的日子,冬天里的一把火。

安徽的同学对大连老虎滩遇险可能印象更深刻;几乎一有机会,大家就去大连看海,吃同学清煮的海鲜大餐。

求学的岁月,我们也曾在漂泊的船上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离校之后,方知相见时难别亦难。虽然似乎没有走远,想你的时候你又在天边;每十年能够聚会一次,重逢的时候,再温馨浪漫,却是用小时来计算。

半个世纪过去,母校和沈阳市,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变。惊叹沧海桑田的变迁,有谁记下,是何时,青丝如雪,两鬓如霜?曾经深入的铁西工业基地,大规模拆迁,只留下一馆一园,成为工业遗迹遗产。

百年修得同船渡,当你懂得珍惜友情亲情爱情,当你懂得爱要大声说出来,才知道天长地久,涛声依旧,斯人已去,回不到从前!

人生如戏,却没有剧本,没有导演,没有彩排;角色转换,责任担当,你都只能一往无前,做出你的贡献!读书的时候,我们以母校为骄傲的资本;毕业以后,母校以我们校友为骄傲的资本!

当我们回到母校聚会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呢?说说阅历成就,共享共赢之外,是二十四桥明月夜,虎踞龙盘今胜昔?

古来四百八十寺,潮打空城寂寞回?落霞孤鹜起飞,秋水长天一色?

乌衣巷口曾相识,夜泊秦淮夫子庙;南京路上好八连,上海外滩霓虹艳。

这两张照片,让你想起什么?同窗闺蜜,是最好的相遇。

这两张照片,也许可以用《平凡的世界》来阐释:个人虽平凡,爱却不平凡;活在平凡的世界,真挚的爱却极不平凡。

《廊桥遗梦》说,不管是否圆满,倾心爱过,就不负一生。

《泰坦尼克号》说,爱是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老来多健忘,相思却难忘。

人这一辈子,最难是是否遇到真爱,那是心和心的牵手,灵魂与灵魂的共鸣。

沈阳火车站,盛京故宫,留下太多的故事;下雪的日子,你会不会想起,是谁借给你大衣御寒,是谁拿给你馒头充饥,是谁背着你跑向学校医院;是谁在那里念念有词: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2017年,特别值得纪念,是七零经班八位同学,古稀之年大串联,逛九寨沟,踏黄龙,登峨眉山,畅游成都重庆。

五年同窗,一世情缘;也许回不到过去,一切都不能重来一遍;但是,《枉凝眉》道出,谁是谁的阆苑仙葩,谁是谁的美玉无瑕;守望思念,也许就是拥有陪伴。

也许有一天,我找不到一宿舍二宿舍六宿舍了;但是我仍然记得秋云下边,谁是吴克斯、聂尔达、马大哈、小队长、小爬虫、变色龙、丁拐子、老佛爷、大个、老表、小孩、老猫、大嫂。

永远吻别的,是青春岁月;长留心底的,是花儿与少年;年轻的时候,似乎喜欢小提琴那蜻蜓振翼的细微,时而激越时而倾诉的情感再现。

随着阅历的增长,在戈壁策马扬鞭,金沙飞驼;在西藏听过喇嘛长号的低沉梵音交响,转而喜欢大提琴沉稳宽厚慈爱绵长的生命吟唱;扣问自己:岁月流逝,心血流淌,是欢歌,是惆怅?是生命价值的实现,是亲情友情爱情的尽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