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愁乡恋 辽宁大剧院

(2018-03-18 22:04:14)
标签:

文化

旅游

娱乐

时尚

爆竹噼啪,锣鼓争鸣,唢呐声声,大剧院前,元宵舞龙。

那使出浑身解数,舞得蛟龙入海,九天腾空的,是三英战吕布?还是那穿越回来的少壮:周公瑾、赵子龙,更有老将黄忠。

大戏台可能斯文:天生丽质难自弃,待月西厢崔莹莹;众里寻她千百度,浪子燕青闹花灯

到了关东,渔猎民族,上元佳节,格外高兴。地秧歌火爆,扭出了青春婀娜多姿,浪出了岁月风采豪情,要不是眼眶子挡着,那飞眼早出了辽东。

乡亲们都说,正月里,喇叭震天勾魂灵,鼓声咚咚脚步轻,不上当街扭一扭,躺炕睡觉腰都疼。

戏文里唱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婚姻大事,月老牵线,礼仪隆重。

那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先搞响房,亮轿。落下轿来,脚踩地毯,走红运。箭射邪气,接宝瓶,跨马鞍。

跨火盆日子红火,称心如意揭盖头,坐福如意早生子。拜天地,拜先祖,夫妻对拜。

献茶敬烟改口,喝下交杯酒。大婚礼成,喜宴好友宾朋。我相信那金婚银婚的夫妇,大约记得一见钟情,终生倾心;那钻戒、那礼仪,也许就是锦上添花。

那婚前的相看,送小礼,过彩礼,都离不开三姑六婆。剧院里的高跷表演,活灵活现。

跑旱船,背歌,乡土气息浓厚。

近距离接触,孩子们太喜欢皮影戏,太平鼓,老寿星。

浓浓的中国乡土文化,老外坚决要求留下清晰印象。

辽宁省文化厅组织的辽宁大剧院新春惠民活动,"逛大展、看大戏、过大年",把省内非遗展演,请进高雅艺术殿堂,接地气,受喜欢。

那汉族、满族剪纸,剪绎古今。布艺刺绣,金玉锦绣。

能工巧匠,雕塑捏镂,真抓眼球。

亲子互动,给元宵佳节,添加多少亲情圆融。

那细腻的瓷刻、烙画,感人至深,离不开精巧构思,匠心独具。

文苑雅集,多少书香翰墨,多少诗意缠绵,多少谜底谜面。

你是否想起,王安石二十岁去京赶考,巧用"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高中进士,喜成快婿。对联、灯谜小看不得。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中国,离不开乡土食材,离不开姥家菜里蕴含的传统地域文化。

也许你满口外文,也许你洋装在身,也许有人会说你是香蕉人。但是,一上饭桌,你就知道你的根在哪,你的心想什么人。

糖葫芦,烧卖,元宵,馅饼,百吃不厌;道光老酒,凤城老窖,味道真醇。

也许你能年年岁岁清茶一壶,好酒一杯,品味元好问的诗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苏轼所言:昏昏雪意云垂野;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但是今年这么丰盛的精神会餐,一定会让你更懂,什么是永远抹不去的乡愁乡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