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诵读经典的目的

(2014-06-24 13:01:01)
标签:

育儿

分类: 诗教
   亮亮在看书,亮爸大声喊“亮亮”两次,亮亮还没有回答。亮爸怒了,出来还天天读《弟子规》都是白读的,什么叫父母呼,应勿缓

        然后就开始抓住说亮亮乱摆东西,少做家务,不会洗头。。。凡此种种,每挑剔了一样就说:还读什么经典,我不读都知道,白读了。
      
他教训亮亮,我照例是不 插话的,但在旁边,听他训一次经典白读了,我心里就紧一次。这反复的否定,会打消孩子读书积极性。果然,亮亮最后哭着大声回了一句:“那我就不读了。”我心中难受。

培养孩子诵读习惯,是我一直的心愿,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实施,如今孩子都要上小学了,好不容易,找了伙伴共读,有了一个习惯。才一个多月,还没固定下来呢。

如今,才开始,孩子的一切缺点都要归咎于读经典。
      要知道“百年树人”,
教育是长期的教化,不可以急功近利,鼠目寸光,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啊!

 

 

孩子有缺点没错,我们可以帮助他改正,但你不应该这样归因。
     
我的归因怎么不行了?
     
他的缺点是长期形成的,不是学经典造成的。
     
我没错,我的归因没错。本来就是要学以致用。你教他读的父母呼,应勿缓。他做到了没有?学了没有做到,还不如不学,就像老爸一样,读了那么多书,没用上又什么用。我现在就是学到的东西就要用起来。像王阳明一样知行合一,学了就用。他理直气壮。
       
知行合一,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然而,我明白这典型的实用主义、目光短浅。然而,我知道教育的本质是精神活动,因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养心,而不是技能训练,经典的目的正是为了养心。而不是庸俗的实用。然而,亮爸还在继续,那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学学就行了,除了修身养性,没什么用的,清朝为什么打不过西方?

没想到挺有文化的亮爸,对读经典居然只是简单的有用、用不上来评判。
       
辛苦,得不到一点理解。孩子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一点点读书兴趣很容易被粗暴地打击。我的感觉就像自己种下的一颗幼苗还没开始自己扎根,就被移走。

 

弟子规》是要践行的,学经典也的确是导行的,学是为了用的,但没有那么快,教育不能是立竿见影的。

 

我认为凡是宣称教育是称立竿见影的,都是吹牛或者伪教育。

我反思,孩子读经起步,保护兴趣重要。经典诵读的起步根本承载不了太多的教育目标,梳理一下,以下几点足矣:  
       1
、训练孩子的定力,诵读的耐心;
       2
、培养诵读习惯,和语感;
       3
、趁孩子机械记忆强的训练记忆力,积累经典的语言。
      4
、经典诗文,让孩子入脑,作为种子。期待他有一天在生活体验中,猛然悟到这些传统智慧中的某些句子所蕴含的宇宙人生的哲理。
    这才是真正把传统智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融会贯通,提升生命境界和认识的高度。几代的积累才能出贵族,就是这样来的,真正的贵族子弟,有底蕴,有自信。从容、大气、举重若轻,这些童子功,功利的实用主义是培养不出这些品质的

      
这其实就是我内心的观点。如今,简单梳理出来,以便沟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