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结:课题实施第二阶段小结
(2018-06-13 09:07:15)“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材料运用策略的研究”
课题实施第二阶段小结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材料运用策略的研究” 课题继续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认真、有效地开展,在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后,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并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中相互学习、交流研讨,扎实研究,成效显著。现将阶段工作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课题实践研究。
本学期围绕课题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材料运用策略的研究”, 我们再次进行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深入学习,以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与指导》一书的学习,以《指南》《纲要》为指导精神,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课题实践研究。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研讨互动,在研讨中梳理有效的教育策略,为课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寻找原点。
二、课题研讨活动扎实有效,促进课题的深入开展
教学实践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最直接、有效的一个手段,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才能积累大量的幼儿美术材料运用策略的课例。自从课题组研究这个课题以来,我们利用“磨课”的形式以研促教,认真开展每一次课题研究课的研讨,并及时调整研讨思路,对活动课题的选择、材料策略的运用、过程的设计、作品的评价等都进行细致的研讨,从磨课中出效果,从磨课中出成果。本学期我们继续以“磨课”为研究载体,深入研究课题。
例如:课题组成员黄巍华老师开展的《可爱的毛毛虫》活动,在材料的投放上,一研中教师使用了教具:绘本《毛毛虫去散步》;学具:拓印材料为各色颜料、印章、水气球、瓶盖等,并利用棉签画毛毛虫的触角与足。在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教师给予建议:材料的投放上都是拓印的材料,创作形式上比较的单一,可以增加投放玉米粒、绒毛球、彩色纽扣等作为黏贴的材料,作画底板建议从白色底板改为有背景图的底板,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谢丽萍老师开展的小班美术活动《漂亮妈妈》在一研中材料的投放就适宜、符合小班幼儿的创作需求。但幼儿却不能很好地使用材料进行表现创作。经过课题组研讨,大家一致形成观点,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匮乏,对材料的运用经验也不足,因而不能很好地使用材料进行表现与创作,建议在区域中先让幼儿熟悉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真正发挥教师投放的低结构材料的价值,让幼儿的作品创作呈现多元化。多元材料的投放让幼儿的创作形式也更加的多元化,材料的有效运用能更好效地支持幼儿的表现创作。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研讨、调整、再实践、再研讨、再内化的过程,不断调整、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地“磨出”好课。大家在“磨课”过程中思考、交流、内化;在思想碰撞中获得感悟;在自我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获得内化;同时也促进专业成长。
三、做好课题的建网与资料上传,规范课题管理
通过网络化管理,一方面便于上级对我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可以一目了然,也督促我们的各个课题组成员认真开展有效的课题研究,同时也向全社会公开和推广我们的研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四、收获研究过程中的成果
(1)公开课情况:
课题组成员彭慧琴老师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荷塘夜色园》在“2018年南平市幼儿园美育质量提升专题现场研讨会”展示。
(2)帮扶指导:
课题组吴晓玲老师2017年11月22日在中华职专附属幼儿园开设讲座《如何用材料促进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与创作》;2018年6月15日在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民办园帮扶送教活动中开设中班美术活动《花儿朵朵》。课题组彭慧琴老师2017年11月22日在红黄蓝幼儿园开设讲座《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材料的有效运用》;2018年6月15日,在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民办园帮扶送教活动中开设小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拓印》。
(3)课题论文的发表交流情况:
(4)课题展示课获奖情况:
彭慧琴老师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荷塘夜色园》在南平市幼儿园艺术领域优质教学录像赛课活动中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