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13/mw690/003m6KhNzy6HfGh4rJW7c
附图一
http://s1/mw690/003m6KhNzy6HfGj2Jwca0
附图二
http://s13/mw690/003m6KhNzy6HfGkAF6k4c
附图三
一枚色如紫罗兰的古旧印章
印章尺寸:6.0X6.0X6.2cm。
印章材质:高山紫冻。
印钮作者:潘玉进。
印面印文: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
(参见附图一)
关于寿山石的生成,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女娲当年补天路过寿山,被这里的青山秀水、绮丽景色所陶醉,翩然起舞,将五色彩石散落在这里的山坡、溪畔和田野里,化成了这光彩夺目的宝石。
寿山石,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几乎拥有自然界所有天然的色彩。寿山石,是大自然赐予闽中的瑰宝,是大自然的造化、天工之作。她的“天姿国色”是国内其它彩石所难以比拟的。
但是,就色彩而言,寿山石也有其缺憾:缺蓝少绿。
在寿山石中,还没有出现过像青田石中蓝星、蓝带那样的蓝。也正由于"缺蓝",而由黄和蓝化合而成的"艾叶绿",自宋期开始就被谓为"惟艾绿者难得",以至成为寿山石中唯一的"千古美谈"。如果我们查看一下"色盘",我们也会发现紫色是位于红色和蓝色的交汇处,中间有很多过渡颜色,在洋红方向是暖色,在紫罗兰色方向是冷色。也由于"缺蓝",寿山石中的紫色以"暖色"居多,"冷色"稀缺"。正如清•郑杰(约1750~1800年),在<闽中录>中所云:"月尾紫,以清(青)紫光腻为上,大者甚难得。猪肝色者不足取。"(参见附备二)。
这枚古旧印章,色调是"清(青)紫光",趋于紫罗兰色方向属"冷色",而又"大者甚难得"。当为寿山石中稀罕之品。为此,这枚印章就以其色取名 。
紫色,古时又称雪青色、绀色。是一种神秘、富贵的色彩,与幸运、财富和华贵相关联。据史书记载: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时有规定,时无规定。西周、东周时期,据记载此时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唐朝规定不同品级官员的公服(即官员常服)的颜色,由高至低按紫、绯(红)、绿、青排序,官员是不可穿黄袍的,从唐开始,黄袍才开始成为皇袍;"紫气东来 "的成语几乎是尽人皆知: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紫气东来"成语,比喻吉祥的征兆。
紫色中的紫罗兰色,往往会给人留以想像的空间,是一种静态的美,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
这枚色如紫罗兰的印章,材质是冻石。四面印身纹理晶莹,其间的紫地色斑,似起伏的峰峦、翻卷的波浪、升腾的"紫气",隆隆隐隐,千态万状。它没有月尾紫石的"微涩"、"较松",而显得润泽、凝腻。不知是出自那𠆤坑洞,只好称之为高山紫冻。(参见附图三)。
印身正面左上角,有阳刻小箓体题款"玉进"。印钮制作者,可能是生于清同治、光绪年间的潘玉进。他是西门派创始人之一。早年随潘玉茂学习寿山石钮雕技艺,对古兽、博古等印章雕刻很有见地,善作浅浮雕纹饰,生动活泼、极具神韵。
印台上的印纽,是一只葡伏而行的螭虎。口吐祥云,双目园瞪。后腿强劲有力,筋骨隠现。一只前腿着地,一只向前欲伸。形象生动,布局匀称。如此"葡伏式"造型,在近年的钮雕中已很难见到了。
螭虎有名螭虎龙,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也是被用作镇宅的怪兽。生动、栩栩如生的造型,让我们感受着工艺美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独特吸引力。在方寸之间,尽显纽雕的魅力。
印文"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的岀处是:清代金坛人史震林(1692一)写于雍正十一年的《西青散记》。这是部由史震林注的笔记,因记录了继李清照之后,宋代最伟大女词人贺双卿身世作品,而受到世人瞩目。书中介绍了不少女仙的诗,其中有“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等类的名句。
近代著名画家丰子恺,在《忆儿时》书中说他长大后读到“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这两句诗,才猛然悟到,儿时一直以为好玩的养蚕一事,其本身是对数万生灵的杀虐。所谓饲蚕,是养犯人;所谓缫丝,是施炮烙!缫丝要将无数的蚕茧倒入热水中,然而,一个茧里面就是一个等待破壳的生命。说他长大回忆起来,深觉忏悔。他写道:"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 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不幸而都 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
丰子愷先生追随他的恩师李叔同,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是从佛教教义出发来诠释这两句诗的。
在我国,古时的"养蚕做丝",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改善生活,以及发展东西方贸易交往是起过作用的。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的铺就,"春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是诗中除表述宗教信奉外,也向我们传达了天人合一的"环保"理念。
印章印文的意思是: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附图一
http://s1/mw690/003m6KhNzy6HfGj2Jwca0
附图二
http://s13/mw690/003m6KhNzy6HfGkAF6k4c
附图三
一枚色如紫罗兰的古旧印章
印章尺寸:6.0X6.0X6.2cm。
印章材质:高山紫冻。
印钮作者:潘玉进。
印面印文: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
(参见附图一)
关于寿山石的生成,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女娲当年补天路过寿山,被这里的青山秀水、绮丽景色所陶醉,翩然起舞,将五色彩石散落在这里的山坡、溪畔和田野里,化成了这光彩夺目的宝石。
寿山石,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几乎拥有自然界所有天然的色彩。寿山石,是大自然赐予闽中的瑰宝,是大自然的造化、天工之作。她的“天姿国色”是国内其它彩石所难以比拟的。
但是,就色彩而言,寿山石也有其缺憾:缺蓝少绿。
在寿山石中,还没有出现过像青田石中蓝星、蓝带那样的蓝。也正由于"缺蓝",而由黄和蓝化合而成的"艾叶绿",自宋期开始就被谓为"惟艾绿者难得",以至成为寿山石中唯一的"千古美谈"。如果我们查看一下"色盘",我们也会发现紫色是位于红色和蓝色的交汇处,中间有很多过渡颜色,在洋红方向是暖色,在紫罗兰色方向是冷色。也由于"缺蓝",寿山石中的紫色以"暖色"居多,"冷色"稀缺"。正如清•郑杰(约1750~1800年),在<闽中录>中所云:"月尾紫,以清(青)紫光腻为上,大者甚难得。猪肝色者不足取。"(参见附备二)。
这枚古旧印章,色调是"清(青)紫光",趋于紫罗兰色方向属"冷色",而又"大者甚难得"。当为寿山石中稀罕之品。为此,这枚印章就以其色取名 。
紫色,古时又称雪青色、绀色。是一种神秘、富贵的色彩,与幸运、财富和华贵相关联。据史书记载: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时有规定,时无规定。西周、东周时期,据记载此时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唐朝规定不同品级官员的公服(即官员常服)的颜色,由高至低按紫、绯(红)、绿、青排序,官员是不可穿黄袍的,从唐开始,黄袍才开始成为皇袍;"紫气东来 "的成语几乎是尽人皆知: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紫气东来"成语,比喻吉祥的征兆。
紫色中的紫罗兰色,往往会给人留以想像的空间,是一种静态的美,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
这枚色如紫罗兰的印章,材质是冻石。四面印身纹理晶莹,其间的紫地色斑,似起伏的峰峦、翻卷的波浪、升腾的"紫气",隆隆隐隐,千态万状。它没有月尾紫石的"微涩"、"较松",而显得润泽、凝腻。不知是出自那𠆤坑洞,只好称之为高山紫冻。(参见附图三)。
印身正面左上角,有阳刻小箓体题款"玉进"。印钮制作者,可能是生于清同治、光绪年间的潘玉进。他是西门派创始人之一。早年随潘玉茂学习寿山石钮雕技艺,对古兽、博古等印章雕刻很有见地,善作浅浮雕纹饰,生动活泼、极具神韵。
印台上的印纽,是一只葡伏而行的螭虎。口吐祥云,双目园瞪。后腿强劲有力,筋骨隠现。一只前腿着地,一只向前欲伸。形象生动,布局匀称。如此"葡伏式"造型,在近年的钮雕中已很难见到了。
螭虎有名螭虎龙,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也是被用作镇宅的怪兽。生动、栩栩如生的造型,让我们感受着工艺美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独特吸引力。在方寸之间,尽显纽雕的魅力。
印文"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的岀处是:清代金坛人史震林(1692一)写于雍正十一年的《西青散记》。这是部由史震林注的笔记,因记录了继李清照之后,宋代最伟大女词人贺双卿身世作品,而受到世人瞩目。书中介绍了不少女仙的诗,其中有“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等类的名句。
近代著名画家丰子恺,在《忆儿时》书中说他长大后读到“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这两句诗,才猛然悟到,儿时一直以为好玩的养蚕一事,其本身是对数万生灵的杀虐。所谓饲蚕,是养犯人;所谓缫丝,是施炮烙!缫丝要将无数的蚕茧倒入热水中,然而,一个茧里面就是一个等待破壳的生命。说他长大回忆起来,深觉忏悔。他写道:"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 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不幸而都 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
丰子愷先生追随他的恩师李叔同,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是从佛教教义出发来诠释这两句诗的。
在我国,古时的"养蚕做丝",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改善生活,以及发展东西方贸易交往是起过作用的。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的铺就,"春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是诗中除表述宗教信奉外,也向我们传达了天人合一的"环保"理念。
印章印文的意思是: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前一篇:郑仁蛟<刘海戏金蟾>雕件
后一篇:<荷塘月色>印章尝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