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名人论寿山"艾叶绿"

(2014-02-28 19:49:55)
标签:

杂谈

古代名人论寿山"艾叶绿"

前言:
自宋绍兴年间的闽人状元梁克家,在<三山志>中提出"惟艾绿者难得"后,几百年来,寿山石中艾叶绿石,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她的清纯、靓丽,一直受到爱慕、寻觅和追捧。真可谓是"天生丽质难自弃"。
但是,对今人而言,由于她的稀珍和难见面世,也就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有人把她列为"寿山石开釆史上的疑案";还有人甚至提出责疑:这是由于个別寿石研究者没有读懂古文记载,恁主观猜测,给寿山石爱好者布下的疑阵••••••
亊实到底如何?
笔者花了点时间,将捜集到的宋、明、清名人对寿山艾叶绿石的论述(包括诗文),扎录、汇集于后,以供寿山石爱好者,尤其是"艾叶绿"的"粉丝"们参阅、分析、判断。

一、宋·梁克家(1128年-1187年)《三山志》
  
  该志卷三十八"寺观类六•僧寺"一节中记之:"怀安县一一寿山石,洁净如玉,大者可一二尺,柔而易攻,盖珉类也。五花石坑,相隔十数里。红者、绀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止若登山祝罅凿之,仅容身,乃侧肩入,尽柿而后见成竟不慎终(穷取令益深远矣)。"

附:梁克家,字叔子,晋江人。自幼聪敏,勤奋自励。宋高宗绍兴三十年中状元,授平江府签判,历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淳熙八年(1181年),召除醴泉观使。淳熙九年(1182年),拜右丞相,封仪国公。同年,修成《三山志》。淳熙十三年(1186年),进封郑国公。淳熙十四年(1187年),梁克家病卒,赠少师,谥文端。

二、明·黄仲昭(1435年生)《八闽通志》
  
  ……寿山在四都,与芙蓉、九峰二山相对峙。山有石,莹洁如玉,柔而易攻,盖珉类也。宋黄干诗云:“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荧煌。世间荣辱不足较,日暮天寒山路长。”距山十数里,有五花石坑。其石有红者、缃者、紫者,惟艾绿者难得。

附:黄仲昭,明宣德诗文家,方志学家。名潜,字以行,行十八,号退岩居士,学者称未轩先生,莆田县东里巷(今城厢区英龙街东里巷)人。他的文学著作有《未轩集》十二卷,收入《四库全书》。世称其文“雄浑醇雅”,其诗“和易近人”,享有文名。

三、明·王应山(1531~?年)《闽都记》(谢肇淛作序)
  
  ……寿山在四都,与芙蓉、九峰二山对峙,去府城八十四里,唐光启三年建广应院,今废。山有石莹洁如玉,可为印章,柔而易攻,大者可一二尺许,盖珉云。距山十数里有五花石坑。其石有红者、缃者、紫者,惟艾绿者难得。

附:王应山,字懋宣,号静轩,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博览群书,无意功名,足迹遍历八闽。著有《全闽纪略》、《经术源流》、《风雅丛谈》、《帝言摘录》及传奇《千斛记》。始应山年十三,试于乡,已入彀,主司骇其幼,罢之。迄不第,以寿终。

四、明·何乔远(1558~1631)《闽书》
  
  ……山有九峰,是生美石,莹润可研、可印,大者一二尺,盖珉云,距山十余里,有五花石坑。石有五色,难得者艾绿。

附:何乔远,字穉孝,或称稚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明·晋江人,是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他博览群书,里居20余年,辑明朝十三代遣事成《名山藏》,又纂《闽书》150卷,颇行于世。何乔远宅在泉州郡城东街莱巷。 何乔远性格刚直不阿,在史学上敢于秉笔直书、发表自己独特见解。

五,明•谢肇淛(1567~1624)《小草集》

“艾绿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非艾叶绿为第一”。

附:谢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遇旱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按察使,官至广西右布政使。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曾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所著《五杂俎》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太姥山志》亦为其所撰。

六,清·朱彜尊(1629~1709)<壽山石歌>

"非無桃紅艾葉綠, 安得好手來镌劖。"

附:朱彝尊,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曾遊历过寿山。

七,清高兆<观石录>

"谢在杭布政尝称之,品艾绿第一,卒叹其未见也。谢没50年,吾友陈越山齎粮采石山中,得其神品,始大著。"
"长庆定公:方寸一枚,碧若春草,通体艾叶小花------神品。"

附:高兆,生卒年不详,字云客,号固斋居士、栖贤学人等,康熙时闽县(今福州市区)鼓山镇后屿村人。幼随父求学江左,遭丧乱还乡,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为邑庠生。1668年著《观石录》,为历史上第一部对寿山石进行记述和研究的书籍,在寿山石文化发展史上有重要作用。与朱彝尊(一六二九至一七o九)友善。与彭善长、陈日浴、卞鳌、曾灿烜、林伟、许友等称“闽中七子”,组织“平远七子诗社”。

八,卞二济《寿山石记》

"寿山在重峦复涧中,距福州府治六十余里,有坑名“五花”。《志》云:所产石类珉。《志》语未详细,尝窃访之。"

" 迩来三四年,射利之徒尽手足之能,凿山博取,而石之精者出焉。间有类玉者、琥珀者、玻璃、玳瑁、朱砂、玛瑙、犀若象焉者。其为色不同,五色之中,深浅殊姿。别有缃者、(纟原)者、绮者、缥者、葱者、艾者、黝者、黛者、;如蜜,如酱,如鞠尘焉者;如鹰褐、如蝶粉、如鱼鳞、如鹧鸪焉者。旧传艾绿为上,今种种皆珍矣。"

附:卞二济,生平不详,高兆同代人、高兆友人。

九,毛奇龄(1623—1716)<后观石录>

”明崇祯末,有布政谢在杭尝称寿山石甚美,堪饰什器。其品以艾叶绿为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然未之见也。久之,有寿山寺僧于春雨后从溪间中拾文石数角,往往摩作印,温润无象,顾名不大著。"

" 艾叶绿二:平直横径各寸,而卧螭钮------杨玉璇制钮。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住处稍白,则艾背叶矣。骆幼重日,骤观之,但见两螭环首掉足,蜿蜒绿波中。
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玻璃酒缾,又如西洋玻璃瓶。"

附: 毛奇龄,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1890年写成<后观石录>。

十,梅瞿山(1623 -1697 )<壽山印石歌>写道:"柑黃蠟白朱砂肥,綠浮艾葉尤稱奇。"

附:清梅瞿山 ,字渊(清朝书画家笔录作润)公,安徽宣城人 。书法颜真卿,与石涛(道济)友善,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荣誉 。字渊公,号瞿山,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

十一,黄任(1683一1768)<壽山石>诗中写道:"天半朱霞挂壹抹,間以艾綠青葡萄。" 又得壹石紅綠各半賦詩壹首:"壹寸珊瑚劈乍開,紅于火齊綠于苔。前身墜在西施網,曾浸三年海水來。"

附:黄任,清代著名诗人,藏砚家,永福(今福建永泰县)人,公元1683年,黄任出生在福州永福县白云乡世代书香门第的黄文焕家,母亲是“闽中七子”之一的许友的女儿,聪明好学的黄任12岁便前往福州南后街光禄坊早 题巷的外祖父家学诗。才华横溢、善书工诗的许友好交友,与《观石录》的作者高兆志趣相投,往来频密。在外祖父家生活的那段日子,黄任常常见到高兆登门拜 访,在学识渊博的高兆与外祖父的交谈中,黄任长了不少见识,加上外祖父的悉心教导,黄任的诗文和书法进步颇多。于是罢官归里后黄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曾居住过的南后街早题巷闲度晚年。

十二,翁喆<壽山石歌>:"別有艾綠誇缜密,正色終須讓田黃。"

附:清中期诗人,生瘁不详。在<寿山石在城市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一文中,有"明清时期诗人写下的千古绝唱,如黄任的《寿山石》、翁喆的《寿山石歌》、查慎行的《寿山石歌》、魏杰的《经寿山游灵洞岩》•••••••等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句沁人肺腑。"可见,翁喆是淸中晚期的著名诗人。

十三,葉觀國(1720—1792年)诗<壽山石>:"艾綠瓜瓤屬遠嶺,兩篇《觀石錄》瑤琳。"

附:葉觀國,字家光,一字毅庵,高祖起寰,明季由福清海头徙居闽县。观国以乾隆辛酉拔贡生,举丁卯乡试,辛未成进士。

十四,郑杰(约1750~1800年)<闽中录>

“艾绿,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不可多见,大者尤难。謝在杭品爲第壹。”

附:郑杰,名人杰,字昌英、亦齐,号注韩居士。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10岁能背唐诗百首,清乾隆年间贡生。好读韩愈书,曾计划辑注韩愈诗文,自题书室为“注韩居”。以5年时间注《昌黎文集》40卷,《外集》10卷、《遗文附录》2卷(尚未脱稿)。好藏书,编纂《全闽诗录》;晚年病重,痛感时日无多,又辑《国朝全闽诗录》初、续集。卒后自唐至明部分遗稿达百余册,由陈衍增补,于宣统三年(1911年)刻成《闽诗录》40卷行世。另著有《注韩居诗抄》、《闽中录》、《晋文春秋》等。

十五,陈克恕(1741-1809)<壽山石>

"壽山石産福建城外北行六十余裏芙蓉峰下,田中者佳,犂地極深乃得。色分五彩,質細如玉,裁取方寸,似浙之燈光。舊志雲:山産石如珉。又雲:五花石坑去壽山十裏,宋時固有坑,以采取病民,縣官辇巨石塞之。明崇祯末有布政謝在杭嘗稱之,品以艾綠爲第壹,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紅又次之。初不甚著名,至康熙戊申,閩縣陳公子越山,赍糧采石山中,得其神品,載至京師,辄數倍其值售去。于是好事家接踵穿鑿,而山谷壹空矣。••••••艾葉綠已不可得,其白而明瑩、黃而透熟者,價亦數倍。"

附:陈克恕,字体行、恕,号目耕,又字吟香、健清和妙果山人等,浙江海宁人。篆刻传世极少,虽处浙江,受同时代的邓石如影响更大,如“仲鱼甫”印,已不见浙派风范。主要成就体现在篆刻理论方面,著有《篆刻针度》、《篆学示范》二卷,《篆体经眼》二卷,《印人汇考》和《存几希斋印存》四卷等。

十六,刘萃奎(1791-1834年)<寿山石歌>

"后时鉴赏有名字,第一艾绿比田黄。其余侔色像形竞称绝,千状万态含精芒。•••••••花坑已澌灭,野烧徒苍凉。百余年后弥堪伤,即今蓄石之家亦复非旧藏。"

附:刘萃奎,清闽县(今福州)人,道光十四年(1834年)举人。有《九仙山赋》、《越王石樽限酒字五十韵》等作品,著有《榕亭诗文集》等。


十七,.曾元澄(1808—1874)<壽山石——以壽山田坑印石持贈馮展雲譽骥學使,並系以詩>:"黃中通理古所貴,次者艾葉丹砂紅。"

附:曾元澄,谱名叶清,字亦庐,号涤生,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曾元澄父亲曾晖春(1770-1853)谱名为城,字霁峰,号梅仙。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历任国子监学正、江西新建等地知县、江西义宁州知州。他有五个儿子,两个考中举人,三个考中进士。五子曾允澄道光十一年(1831年)举人。曾家四代连续出了七个进士。


十八,施鸿保(?~1871.3)《闽杂记》

“坑距山里许,石皆五色,水坑以绿为贵,所称艾叶绿也。”

附:施鸿保 ,字可斋,清代浙江钱塘人。工诗、古文,尤精考证。邑庠生,先后14年应乡举,皆落第。后遂从事幕僚,历江西,游福建,而在闽尤久。同治年间,常来往于同安厦门之间。所至结交贤豪,访其山川、风俗、气候,发之于诗歌。文集俱未梓,稿多散佚,惟《闽杂记》存。

十九,郭柏苍(1815~1890年)《闽产录异》

“党洋亦寿山乡名,所产淡青藕合,极似“青田”,有淡绿者呼“党洋绿”,逊于“艾绿”。梁叔子所称“花石坑”。苍曾游之,今产绝矣。"

附:郭柏苍,又名弥苞,字蒹秋、青郎,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举。曾任县学训导,捐资为内阁中书,长期里居,承揽盐税。柏苍家资富有,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在福州乌石山修建学校,在福州西湖兴修李纲祠堂。柏苍对天文、地理、河运,特别是福建的山川、风土、物产、人文、史迹等都有研究。曾深入沿海各地搜集海产资源资料,考证编著《海错百一录》,另著《闽产录异》,记载福建土特产、动植物和矿产等。还有诗文手稿《鄂跗草堂诗集》、《柳湄小榭诗集》、《全闽明诗传》等。

二十,何青芝<壽山石圖章賦>

"三面四面,壹方兩方,綠晶艾葉,紅擘瓜瓤。蘋婆皴碧,告子凝黃。膩剪桃花之骨,津生翡翠之肪。

附:生平不详。在<福州寿山石的福缘文化>一文中提到:清代诗人何青芝有《寿山石图章赋》说:“山原名寿,已膺五福之称;石到成章,自益三生之摹。”说的就是这件事。"可见,何是福州当地的淸代诗人、篆刻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