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中学地理学科组三年发展规划
(2012-11-27 16:28:20)
标签:
杂谈 |
一、指导思想
地组理科紧紧围绕学校“对人的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以学校扩建搬迁为契机,用建设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科组的发展。本学期继续以学校 “聚焦课堂、特色引领、打造精品”的教学教研计划为依托,以提高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年青教师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入研究“20+20”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促进科组老师专业化发展。
二、情况分析:
我校地理学科组现有10名教师,其中有1名新教师,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专业与学历全部达标,其中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5人。
主要的优势:
1、组内教师关系融洽,能充分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研讨的气氛浓郁。
2、科组成员除新教师外全部担任过循环教学,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逐步成熟。
3、组内年轻教师较多,中青结合、朝气蓬勃,充满干劲、不断进取,中年老师乐教善教,年青老师认真刻苦、谦虚好学。
4、全体成员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运用方面积极性很高,并且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教学资源素材和技能经验。
5、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科组教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李晓闯老师是全国基础教育骨干教师,有着深厚的地理基本功,黄天华、陈建民等老师是雅安市地理教研会各年级的中心组成员,大部分承担过雅安市公开课,本学科组教师,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
6、教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本组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地理学案教学实践研究》、《如何在大班地理教学中兼顾学生差异》等课题在全市同类学校中进行了交流。
存在的不足:
1、一些基本的教具和硬件设施存在不足,尤其是受学校场地限制,缺乏必要的教具存放场所及活动专用教室,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求知欲望,需要借学校扩建搬迁的契机,彻底解决。
2、组内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年青教师较多。
3、教科研方面的团队合作有待加强。
4、教师目前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解读上,教师还不到位,表现在教学中教学的方法比较传统,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新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未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渗透,需要做好更多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准备。
三、工作目标
地理学科组的发展总目标:团结合作,不断学习,加强教学科研,投身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教学,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地理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发展规划及年度目标:
1、2012年9月-2013年7月
(1)完善学科组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修改、制定本学科组的规章制度。
(2)提高学科组活动的效率与质量,严格学科组活动的考勤制度,做到每次教研活动都认真做记录,组内每月交流一次活动记录。
(3)配合学校,做好新教师的带教工作,落实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带教)制度。
(4)深入研究“20+20”课堂教学模式。
(5)扩建、更新地理教案资源库、课件资源库和试题资源库。
2、2013年9月-2014年7月
(1)继续作好青年教师培养(带教)工作。促使年青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围绕教育教学具体实践,认真反思个人教育教学的得与失,认真撰写好一篇论文,力争每一学期有科组教师论文在雅安市级刊物以上发表。
(3)培养出青年骨干教师及地理学科带头人。
(4)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图表导学教学,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初步形成学科特色的“20+20”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5)进一步建设教案资源库、课件资源库和试题资源库。
3、2014年9月-2015年7月
(1)全组教师用建设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要求,完善各种资料。
(2)提高本组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争取更多教师写出有价值的论文,并有获奖和发表的机会。推广《地理学案教学实践研究》、《如何在大班地理教学中兼顾学生差异》等课题的的教研成果。完善“20+20”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3)完成教案资源库、课件资源库和试题资源库的建设。
(4)形成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在校内乃至市区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质量较高的地理教师队伍,争创市级优秀学科组。
四、保障措施
1、依托学校建设全国示范性高中,完善学科组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学科组活动效率与质量,加强组内教师之间的沟通。
(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学科组要想有更高的活动效率与质量,也应有一定的制度,所以,修改原有制度和制定必要的制度是我们现在就应做的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严格遵守这些制度。
(2)学科组长要提前一周做出一周的学科组活动计划,严格考勤制度,每次学科组活动都要认真做记录,组内每月交流一次活动记录,从而真正提高学科组活动的效率与质量。
(3)增加教研活动次数,多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多请教研员指导,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2、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能,完成新老交替,培养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师。
(1)配合学校,做好新教师的带教工作,落实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带教)制度。
(2)支持、鼓励、帮助青年教师勇挑重担,良性竞争,脱颖而出,经过五年,争取培养出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从而形成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在校内乃至县、市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质量较高的地理教师队伍。
3、研究“20+20”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促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1)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学习新课标、听各级专家的讲座等形式更新教师的理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积极探索和实施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使之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教育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正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和创造宽松的环境。
(2)多听其他地区、学校教师的课学习如何在课堂上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3)增加组内随堂听课,然后用新的课程评价标准进行评课也会促使教师精心准备,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4)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既有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完整教案,从而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提高本组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组,全组教师要认认真真读几本书,树立科研意识,选择科研课题,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1)围绕教育教学具体实践,认真反思个人教育教学的得与失,每学期末每个教师都须完成学期教学小结,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进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全组教师个体、集体相结合,共同努力,完成课题。
5、构建学习型组织,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并成功建设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更新学科组的网页。
(1)通过两周一次的学习汇报,促使教师课余时间多读书。
(2)鼓励教师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发在学校论坛上,期末将进行适当奖励。
(3)在我校网站开通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了地理组网页的建设,今后会继续丰富充实学校的网站和本组的网页,并积极建设地理教案资源库、课件资源库和试题资源库。
(4)通过学校和组内的培训、学习,加强组内教师的课件开发能力,更多地在网络中依据教材查找资料、收集素材运用于教学中,用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2012年10月18日
地组理科紧紧围绕学校“对人的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以学校扩建搬迁为契机,用建设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科组的发展。本学期继续以学校 “聚焦课堂、特色引领、打造精品”的教学教研计划为依托,以提高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年青教师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入研究“20+20”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促进科组老师专业化发展。
二、情况分析:
我校地理学科组现有10名教师,其中有1名新教师,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专业与学历全部达标,其中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5人。
主要的优势:
1、组内教师关系融洽,能充分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研讨的气氛浓郁。
2、科组成员除新教师外全部担任过循环教学,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逐步成熟。
3、组内年轻教师较多,中青结合、朝气蓬勃,充满干劲、不断进取,中年老师乐教善教,年青老师认真刻苦、谦虚好学。
4、全体成员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运用方面积极性很高,并且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教学资源素材和技能经验。
5、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科组教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李晓闯老师是全国基础教育骨干教师,有着深厚的地理基本功,黄天华、陈建民等老师是雅安市地理教研会各年级的中心组成员,大部分承担过雅安市公开课,本学科组教师,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
6、教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本组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地理学案教学实践研究》、《如何在大班地理教学中兼顾学生差异》等课题在全市同类学校中进行了交流。
存在的不足:
1、一些基本的教具和硬件设施存在不足,尤其是受学校场地限制,缺乏必要的教具存放场所及活动专用教室,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求知欲望,需要借学校扩建搬迁的契机,彻底解决。
2、组内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年青教师较多。
3、教科研方面的团队合作有待加强。
4、教师目前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解读上,教师还不到位,表现在教学中教学的方法比较传统,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新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未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渗透,需要做好更多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准备。
三、工作目标
地理学科组的发展总目标:团结合作,不断学习,加强教学科研,投身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教学,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地理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发展规划及年度目标:
1、2012年9月-2013年7月
(1)完善学科组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修改、制定本学科组的规章制度。
(2)提高学科组活动的效率与质量,严格学科组活动的考勤制度,做到每次教研活动都认真做记录,组内每月交流一次活动记录。
(3)配合学校,做好新教师的带教工作,落实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带教)制度。
(4)深入研究“20+20”课堂教学模式。
(5)扩建、更新地理教案资源库、课件资源库和试题资源库。
2、2013年9月-2014年7月
(1)继续作好青年教师培养(带教)工作。促使年青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围绕教育教学具体实践,认真反思个人教育教学的得与失,认真撰写好一篇论文,力争每一学期有科组教师论文在雅安市级刊物以上发表。
(3)培养出青年骨干教师及地理学科带头人。
(4)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图表导学教学,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初步形成学科特色的“20+20”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5)进一步建设教案资源库、课件资源库和试题资源库。
3、2014年9月-2015年7月
(1)全组教师用建设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要求,完善各种资料。
(2)提高本组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争取更多教师写出有价值的论文,并有获奖和发表的机会。推广《地理学案教学实践研究》、《如何在大班地理教学中兼顾学生差异》等课题的的教研成果。完善“20+20”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3)完成教案资源库、课件资源库和试题资源库的建设。
(4)形成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在校内乃至市区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质量较高的地理教师队伍,争创市级优秀学科组。
四、保障措施
1、依托学校建设全国示范性高中,完善学科组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学科组活动效率与质量,加强组内教师之间的沟通。
(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学科组要想有更高的活动效率与质量,也应有一定的制度,所以,修改原有制度和制定必要的制度是我们现在就应做的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严格遵守这些制度。
(2)学科组长要提前一周做出一周的学科组活动计划,严格考勤制度,每次学科组活动都要认真做记录,组内每月交流一次活动记录,从而真正提高学科组活动的效率与质量。
(3)增加教研活动次数,多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多请教研员指导,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2、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能,完成新老交替,培养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师。
(1)配合学校,做好新教师的带教工作,落实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带教)制度。
(2)支持、鼓励、帮助青年教师勇挑重担,良性竞争,脱颖而出,经过五年,争取培养出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从而形成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在校内乃至县、市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质量较高的地理教师队伍。
3、研究“20+20”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促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1)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学习新课标、听各级专家的讲座等形式更新教师的理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积极探索和实施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使之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教育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正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和创造宽松的环境。
(2)多听其他地区、学校教师的课学习如何在课堂上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3)增加组内随堂听课,然后用新的课程评价标准进行评课也会促使教师精心准备,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4)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既有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完整教案,从而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提高本组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组,全组教师要认认真真读几本书,树立科研意识,选择科研课题,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1)围绕教育教学具体实践,认真反思个人教育教学的得与失,每学期末每个教师都须完成学期教学小结,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进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全组教师个体、集体相结合,共同努力,完成课题。
5、构建学习型组织,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并成功建设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更新学科组的网页。
(1)通过两周一次的学习汇报,促使教师课余时间多读书。
(2)鼓励教师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发在学校论坛上,期末将进行适当奖励。
(3)在我校网站开通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了地理组网页的建设,今后会继续丰富充实学校的网站和本组的网页,并积极建设地理教案资源库、课件资源库和试题资源库。
(4)通过学校和组内的培训、学习,加强组内教师的课件开发能力,更多地在网络中依据教材查找资料、收集素材运用于教学中,用Power
2012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