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视记者雷人英语之我见

(2013-04-03 07:04:34)
标签:

央视记者

雷人英语

错误分析

英语学习方法

教育

分类: 英语教学方略

http://s13/mw690/b7279a88gd96d997024fc&690

                    新浪育儿博客首页推荐,截图留念,谢谢微笑白鸟

引言:

近日有朋友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央视记者英语雷人,你怎么看?请你抽空看一看听一听。不看不听不知道,看了听了会让你吓一跳。”闻言,我立马查看。视毕,觉得有必要撰文、评论来揭示英语学习的正确之道。

http://s1/mw690/b7279a88gd9691248cd20&690    新闻回顾:

在北京时间326日的《朝闻天下》中,一段央视记者采访赞比亚发展署总监安德鲁的视频近日在网上走红。

虽然这段视频时长不到2分钟,但因该记者的“中式英语”而成了微博的热议。有的讥讽这位记者“这样的发音口语是体育老师教的吧”;有的调侃央视“给全国人民树立学英语的信心。央视伟大啊”;有的借以自嘲“我突然对自己的口语有自信了”;有的为之解围“每个人说英语都会有口音”;有的送上了鼓励的寄语,认为“对方听懂了就是胜利”,也有的为央视记者叫好“他让语言回到了沟通的本来功能”……可谓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吾之评价:

这位央视男记者的英语到底怎么样呢?我给予的评价是poor(差劲)

从视频上大家可以看到,出镜的央视记者总共只用英语问了三句话:

1. Andrew, what's your view about 5 BRICS countries?(对金砖国家您怎么看?)

2. How do you see China's development in recently years? (您如何看待中国近年来的发展?)

3. How do you se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ambia and China in development? (您怎么看在发展方面的中赞关系?)

在这短短的三句话中暴露出他的三大问题:

一.语音方面:语音生硬别扭。无论是个别的单词,如China(中国), development(发展)等,还是整句的语感,都明显带有严重的中文口音。

二.词汇方面:用词错误。recently是副词,不能用来修饰名词,正确的用词应为形容词recent

三.句型方面:造句离谱。How do you see…?根本不能用来表达“你如何看待……?”但是他进行了频繁使用。这里应该用“What do you think of…?”

    成因分析:

上述提到的语音、词汇和句型应该是一个连我国普通的初中学生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但是不幸的是他却连连犯错。“窥一斑可以见全豹”,更何况我已经窥见好几斑了呢!凭我的经验,我可以大胆推断,这位记者在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方法上肯定存在问题,且问题不轻,可能的情况是:

一.他在学习英语语音时用过中文注音法

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怕难以记住英语,用中文对英语进行注音,如在China(中国)下面写上“拆那”(这位记者的读音好象就是这样),给I love you(我爱你)用“爱老虎油”进行注音。以前我也曾看到学生手中拿着一本《应急说英语》,宣称用中文就能学好英语,“good morning”(早上好)的注音用“勾得毛宁”,“good afternoon”(下午好)用“勾得阿夫特奴儿”,这种方法不仅令人啼笑皆非也是贻害无穷。要知道,英语和汉语是两套不同的发音系统,用汉语标注的音只能是近似音。长此以往,英语发音的精确度必定大打折扣,中式英语、聋子英语肯定不可避免。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常听不懈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从每个音节和每个字词的读音开始,练好基本音,然后过渡到用听英文歌曲和看英文电影来熟悉整句、整段和整篇英语的音调、节奏和语速,从而真正掌握英语的连读、略读、吞音和弱读、重音等中文中不具备或不常见的发音技能和发声技巧。

二.他在记忆英语单词时采取机械式死背法

我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单纯地把学不好英语归咎于没记住单词,于是乎有照着课后的单词表死记硬背的,也有按照书本附录中的单词总表进行记忆的,还有的干脆买一本词汇书整天瞎背。事实结果如何?他们是记了忘,忘了记,最后还是忘,记单词成了心中永远的痛。即使真地记住了部分单词的一些意思,到了句子里,由于英语单词的一词多义,有时也还是不能正确理解,到了实际使用时,更是错误不断。上述这位记者,应该就是根据单词表来记单词的。他虽然记住了“最近”的英语单词为recently,但他不知道在“最近的几年中”要用recent

其实,单词只有在句子中才能有意义,单词必须在句子中进行记忆,通过大量的英文阅读才能对单词进行自然的吸收和有效的积累。

三.他在进行英语表达时使用中英对译法

这点非常明显地表现在他的问话中。当他想表达“您怎么看……?”他总是爱用How do you see…?,三句问话中用了两次,对应得可谓“天衣无缝”:“您”对应“you”,“怎么”对应“How”,“看”对应“see”。殊不知,这里中文的“看”,不是真“看”,而是“认为”的意思,所以不能机械地进行对应。英语中用来表达“看”的词汇除了see,还有很多,如look,watch, observe, notice, view, regard, stare, glare, glance, glimpse, peek等,但是其内涵和用法千差万别。因此,中文和英语不能进行简单的一一对应。试想,中文和英语本身是两个不同的国度和文化所产生的语言,怎么能够一一对应呢?如果硬要拉郎配,说出来的英语肯定不会是标准的,肯定是“中式英语”,这就如同电脑装上了两个不兼容的软件,不经常死机才怪呢。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让自己置身于纯正英语的氛围中,听英语歌曲,读英语名著,看英语影视,说英语口语,让那些所掌握的英语词汇和语法不仅仅停留在外显性知识的层次上,而是使之转变为内隐性的知识,从而不断增进英语语感,学会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

    尾语:

    有人说语言无非就是一个工具而已,能交流就行了;也有人说,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口音也挺重,为什么中国人说英语就不能带有自己民族特性的口音?我不敢苟同这种说法。拿写字来说,同样也是为了交流,为什么我们难以接受歪东倒西如同蟹爬的字体,非要从小临摹柳公权那种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的楷书抑或王羲之的自然潇洒、错落跌宕的行书?这是因为爱美是人的天性,书法有书写的美,同样,语言也有其标准的语音美。如果说作为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个人,在非正式的场合,为了鼓励自己或别人大胆开口,可以不必对语音、用词和句法等吹毛求疵,作为代表泱泱大国的央视记者,在对外采访这种大型的正规场合难道不应多一些语音语流的规范,多几层用词造句的把关,让来自中国美的声音留给世界好的印象吗?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认为学好英语没有捷径,但有正确方法。希望中国广大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切忌中文注音,杜绝死记单词,避免中英对译,不步雷人英语的后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