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很感谢教科培的杨继隆主任抽空过来听课,并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细心的指导。
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课的教材选自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课《编辑字块》,主要学习用Word2003编辑字块,包括选定、移动、复制和粘贴、删除文字。
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在看重看录像时。我将认真分析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以改进自己教学中的缺点,努力提高课堂的质量。下面我主要是针对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在教学设计方面,这节课的设计有一些好的地方,也有很多设计得不够好的地方。首先,这节课一开始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节选片段作为情景,通过编辑节选文段中出错的句子,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情景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结合语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对编辑的字块有熟悉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情景引入可以设置得更加直接一点,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这节课的任务。在探究新知环节时,我把原本设定的两个任务合成一个任务,贯穿到学习新知的过程。学生先自主阅读完教材的内容,再和同桌说一说操作过程,后派小组代表用自己的话说出解决方法或者上台演示操作过程。在学生简单浏览新学习内容后,我再引导学生回到情景问题,解决情景中的问题。但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学生在开始的五分钟比较认真看书,在第二次看书时,他们的积极性比较低。且学习新知识点时,有两个教学流程和结构是相同的。这在教学设计上有一定的重复性,应该想办法把这两大块知识点合并起来。在引出删除字块的知识点时有点仓促,虽然前一节课已经接触过这个知识点,但还是要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回忆和联系起来。在巩固提高环节,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对词语进行分类,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认真分类,还会向老师提问个别词语的意思。在最后的课堂小结环节时间比较紧,学生给以分享了,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部分有点少。
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稳定,忽高忽低。有些学生对学习内容熟悉的话,他们可能比较感兴趣,学习起来就更加容易。有些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没有把握好内容的话,可能学习的效果就不够理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讲授知识点时,我应该用更加生动有趣的图片或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再慢慢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点。
虽然在教学设计和课堂上,我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但实施的效果不够理想。在一开始自主学习时,学生一开始认真阅读教学内容,但在第二次自主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自主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我给足够学生自主学生的时间,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够到位。在解决情景问题时,我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帮助后进生。在小组合作时,部分学生只顾着做自己的任务,不够主动去交流。我在巡视指导时要注意到这一点,不仅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完成任务,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去交流。在每个操作环节后,师生的交流比较仓促,没有深入探究。在每个环节小结时,我应该学生上台一边演示操作过程,还应要求学生会把这个操作过程用自己的话语说出来。第一个操作环节,我请了三个学生演示,只有第一个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操作过程,其他两个学生较为害羞,或者害怕说错而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我还要对学生演示过程进行小结补充,给出完整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观看老师出示的过程,能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判断、矫正。
在完成了操作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收集学生学习成果。这节课上,我对学生给以了简单的评价。每节课上,老师应给出参考一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这也是我以后教学中应该关注到的问题。在收集作品方面,由于前面导入和探究新知花了较多时间,这导致后面的环节有一些紧凑,我没有要求学生提交这节课的作品,只是让他们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上用来展示。在平时教学中,我会认真去收集学生的每节课的作品,这节课却没有体现出来。
此外,我发现课堂上还有存在几个细节问题。一、每次提出任务后,我给以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足。部分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时,我已经开始请学生来回答。这导致部分学生还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就已经知道答案。二、在巩固提高的学习环节,个别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完成任务的速度相对较慢。三、教师讲解概念时只是通过口头表述出来,可以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呈现概念,这样可能会更易于学生理解。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仍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地改进教学,加油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