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B M2U3 Earth Hour教学案例

(2014-06-16 12:53:56)
标签:

情感

4B M2U3 Earth Hour教学案例

   亭林小学 潘媛媛

一、       案例背景

Earth Hour是牛津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Module2 Unit3 Home life的第四课时,本课时为语段阅读。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阅读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丰富语言文化知识,还能促进听、说、写等其他语言能力积极地发展;而且,阅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每个unit学习中都安排了主题阅读指导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篇,有针对性地渗透阅读策略,以此来拓展和丰富语言,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语段阅读,开展小组活动,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护地球家园、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年级学生经历了三年多的英语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包括词汇与句型,如动作或运动的相关单词及词组)、养成了一定的说写能力。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故事阅读、游戏、表演等活动形式尤感兴趣,有着较强的参与欲和表现欲。基于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和交流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条件,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文本,并辅以自编文本以整合新旧知识,注重单元学习的整体性与递进性。在充分发掘与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在情境创设与语篇再构中推进词句的学习与运用,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

 

二、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景,感受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

1. T: Look, this is our earth. The earth is our home. But now our earth is destroyed. Please see a video.

( See a video)

T: What can we do?

S: We must save the earth. We can turn off the lights for an hour.

(意图:通过观看人类破环自然环境的录像,创设真实的情景,使学生了解故事的主题,明白“地球一小时”的含义,感受到美好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爱护地球家园,树立环保意识。)

2. T: Do you usually skip a rope?

S: Yes, I do./ No, I don’t.

T: I usually skip a rope, but now I’m watching TV. (出示学生生活图片,练习句型)

(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单词和句型的操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句型教学不枯燥,以加深学生的对新句型的理解和记忆。)

(二)语篇再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用情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1. Rhyme:Tell me a story, tell me a joke. Dad is telling me a lot about the stars. Tell us a story, tell us a joke. Grandma’s telling us a lot of things. Tell me your name, tell me your age. Please tell me a lot about yourselves.

(意图:Rhyme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形式,在课堂上巧妙的运用Rhyme教学,让学生在这个欢快的氛围当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及时的巩固了新知,也是语段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把Rhyme用在设计环节当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 小朋友对Earth Hour很难理解,我想,怎样才能把这项公益活动融入到教学中,怎样让整节课丰满、充实,生动有趣,让学生学得快乐,有效?通过仔细研究教材,我把这个文本进行了扩充与改编。并通过以“采访Sally及朋友,地球一小时中在干什么”为话题,继续巩固重点时态的用法,并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与爱护地球家园的情感。

(意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奇妙的情境,能够有效辅助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驾驭英语的能力。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展现出鲜明的影像,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和音乐渲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一个美妙的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了本课的学习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 小组活动,面向全体,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1. 通过一开始听录音整体感知全文,然后再分段教授。课堂上的文本都是为最后的复述做准备的,通过让学生阅读整篇文本后,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并表演语段。

(意图: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爱表演,通过小组活动表演,是枯燥的语篇阅读转化成学生喜爱的角色扮演,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

2. T: If you are on Earth Hour. What will you do to save our earth? Talk with your friends in the groups.

(意图:通过提出发散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四)作业分层,因材施教

★ Reading:

   Read the whole story by yourself.

★ ★ Writing:

       What are you doing on Earth Hour?

★ ★ ★ For interest:

        Know more about Earth Hour on the internet. 

(意图: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目标、不同的内容、不同要求并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完成的英语作业。)

 

三、案例反思

(一)创设情景,联系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所给的话题,必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符合学生兴趣的话题很多,教师可以巧妙地把它们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话题交流中进入到所学的知识。心理学研究显示,每个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心理,教师要满足学生自我表现欲,突出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演习,把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中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语篇教学,整体呈现。

课文教学改变了过去逐词逐句的讲解的方法来学习每句话、每段文章,而是采用语篇的教学方法,整体呈现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题,明白“地球一小时”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珍惜地球的意识。其次通过采访Sally,先听录音整体感知全文,然后再分段教授。课堂上的文本都是为最后的复述做准备的,通过让学生阅读整篇文本后,复述故事。

(三)小组活动,交流运用。

通过分角色表演课文和提出发散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设置小组活动,给每一个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中学习语言,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灵活地运用语言,并根据自己已有的水平进行拓展,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四)作业分层,因材施教。

   分层作业的评价以激励为主,即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获表扬,奖励的机会,使其都受到鼓舞和激励。热情地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创造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的氛围。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班学生。尤其是对C层的学生教师应予以特别的关注,一看到他们有进步,哪怕只是比前一次的练习答对了一题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帮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评价是鼓励有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避免一刀切,力求理性化,有坡度,有可比性。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