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金卫小学
肖绒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就。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教学途径,真正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本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小学牛津英语5A Module2 Unit1 Grandparent,
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基础与能力,依据教材,整合知识,构思教学主线,
理清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呈现,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中不知不觉地感悟、理解,最后培养语用能力。如:问题Do
you live with your grandparents?What do you do with them? How often
do you visit them?等问题的提问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
促进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交际能力。继而通过这三个问题导入课文的教学,不断推进了学习进程,
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启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促使了学生不断思考,主动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的意识,较好地发展了综合语言技能,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积极探索知识的主动者。另外,我注意不断挖掘教材内涵,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从调查身边同学看望爷爷奶奶的次数以及陪他们所做的事,让学生学会关心老人,从而使本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态度得以渗透和升华。
经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运用上面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明确的任务目标的驱动下,从一开始感受教师所传授的语言知识点到自己主动思维,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累储存非知识性技能,进行语言的整合,归纳自己所用的语言,再到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展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过程是学生语言操练的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语言习得的过程,更是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真正实现了以话题为核心,以任务为主线,任务以活动为载体,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有了“做”的机会,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在语言,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方面都得到了收获和提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