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酷爸专题】IT从业者苏震:拒绝硬输入,炫点科技

标签:
育儿父亲节苏震亲子游戏育儿方法 |
分类: 美妈关注 |
6月,父亲节和儿童节一起来到,让盛夏更显活泼。我们邀请到几位可爱的爸爸畅谈他们和孩子的游戏经验。爸爸们各持所长,从植物学博士、漫画家、IT从业者到创意品牌老板,每个人都带着极具个性的亲子心得。一起来分享爸爸们故事吧!
苏震成立了一家电游公司,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很忙。他的业余时间都贡献在两件事上:陪女儿乐乐做机器人,给杂志画一些小插图。怎样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和女儿好好玩,苏震说,“关掉电视机,专心致志地玩”,除此之外,“朋友般的对话,是通往孩子心里最简单的方式”。
万圣节的南瓜灯
万圣节时,女儿乐乐带去学校一盏乒乓球做的南瓜灯,在班上引得轰动。这个创意是老爸苏震提出的,苏震负责出设计图,后期的组装和乒乓球雕塑则是父女俩共同完成的。“啪”按下按钮,小小的南瓜瞬间点亮,非常拉风。南瓜灯在学校出现过以后,乐乐就变得比以往忙多了,因为很多同学都求着她为自己做盏灯。
乐乐从小就是个爱动手的孩子,毛巾、被子都能披披挂挂,在她身上变成衣服。有时候,对着自己满意的作品,三四岁大的小乐乐还想穿到院子里去展示。对于这一切,苏震都抱着乐观其成的态度,在一旁欣赏女儿的创意与勇气(最终,这样的展示还是因为爷爷奶奶的反对取消了)。
乐乐在别人眼里的“胡作非为”,在苏震看来却是认知世界的无限可能,“乐乐半岁左右的时候,家里堆满玩具,花花绿绿的、发声发光的。但是乐乐却推开一堆玩具,独独选了一个矿泉水瓶子和几支铅笔:把笔放到瓶子里,倒出来,放进去,倒出来……这个游戏持续了好几天。
我当时就在想,在孩子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东西都是玩具。”孩子从出生开始认识世界,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到了什么阶段有能力认识什么,“人生根本不是比赛,应该是个体验生命的过程吧。”
小家伙,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
强调体验的苏震,带回很多电阻、电路、灯泡……电器小部件,在家里组装信号灯给乐乐看。父女俩已经从组装简单的闪光信号灯,升级为写一些更复杂的小程序,“我没有强调她弄懂这些程序的原理,重要的是她在参与的过程中动了手,一个作品完成了,她能收获到一点小小的欣喜。
现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乐乐对那些声光玩具不再感到神秘,她相信很多看似神奇的物件,实际上是可以自己动手做出来的。”
这些制作“机器人”的游戏,缘于乐乐的一次感冒。因为生病,乐乐没法出去玩,苏震怕孩子闷,就找来一些电器小部件,这样父女俩趴在床上就可以做游戏了。这样的游戏,一开头,就没法收拾,“我不会去控制孩子的兴趣,在她感觉好玩的时候,我会尽量带她实践更多的小程序。但是,如果有一天女儿不想玩了,我也绝对不会勉强,我不想硬性灌输什么给我女儿。”
苏震和女儿在一起,从来没有产生过沟通的困惑,“我当乐乐是我的朋友,有时候我们会低估孩子的理解力,不用刻意去幼稚、发嗲,让孩子体会到你的尊重,这是沟通最好的办法。”
苏震是这样陪孩子玩机器人的
▽不要过多的灌输理论知识,侧重展示作品成果,更能激发孩子对科技的兴趣;
▽哪怕只是坐在一边看你制作,也是参与的一种方式,不要强迫她一定要完成规定数额的工作;
▽对孩子的每次动手和每次创想都给与鼓励,保护好她们的好奇心;
▽你想象不到有多少东西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不要阻止孩子的“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