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学英语,不妨这么教

(2013-11-20 10:30:20)
标签:

孩子学英语

幼儿英语

奶爸

育儿

幼儿园

分类: 美妈方法

http://s15/bmiddle/003lBaEzgy6EmAz0YHk9e&690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大家都很羡慕吧。其实学英语并不难,只要方法恰当,你的孩子也可以的!Stephen,一位来自英国的好好奶爸,在育儿方面颇有自己的见解,我们也来学习借鉴一下吧!

 

  本期嘉宾:

  Stephen,来自英国的好好奶爸,目前是一家合资健康服务公司的高管。家有两个可爱的小女儿。爱好广泛,不仅在阅读、音乐、旅行、健身、搏击术方面样样精通,在育儿方面也颇有自己的见解。

 

  美妈:您的母语是英语,太太的母语是汉语,那两个女儿的母语是什么呢?

  Stephen:因为年龄小,目前她们都还没有母语的概念。我们现在生活在中国,所以平时接触和使用汉语的机会更多一些。Sophia和Elena两个小家伙的汉语比英语要好得多,可能是因为她们仅仅在幼儿园的英语课上和在家与我说话才使用英语吧。

 

  美妈:两种语言在孩子生活中的使用比例大概是多少呢?

  Stephen:差不多80%的时间说汉语,20%的时间说英语吧!

 

  美妈:那就是说,英语是Sophia和Elena的第二语言了,对吗?

  Stephen:按目前阶段的情况,孩子们使用语言的比例情况来说,英语算是她们的第二语言。可如果以后她们稍大点,去欧洲国家生活的话,应该两种语言都能成为母语。

 

  美妈:孩子从多大的时候开始学习英语的!

  Stephen:具体记不清了,应该是从襁褓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并模仿了。

 

  美妈:当时有刻意去教她们英语吗?

  Stephen:这倒没有,主要是采用自然环境学习法。就是在生活中用英文对话,让她们看英文原版的书籍和动画片,让她们听英文歌曲,事实是听多了,她们已经会自然地跟唱很多英文歌曲了。有次有个朋友来北京,发现我家两个闺女几乎车上一路放的所有英文歌曲都会跟着唱,朋友惊讶不已。其实我们主要是让她们每天都有接触英文的机会,这样的学习,孩子的听力会进步很快,听力是带动口语的重要一步,而口语则是将语言书面化(即词汇、语法)的基础。

 

  美妈:孩子们不想学的时候,怎么办呢?

  Stephen:做些能引起她们兴趣的事情——比如小朋友最喜欢比赛了,有时候是孩子之间比赛,有时候是让她们和我们比赛。有次,我让Sophia教我唱首Lenka的“Everything AtOnce"这首歌,因为她歌词记得特别熟练,很长很复杂的内容居然记得一字不差,Sophia很热衷地一边看是她还是我记得的歌词多,一边时不时地纠正我的错误句子,一边询问她不太懂的单词的意思,学习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美妈:有人说学习外语,就是在学习另一个国家的文化,您怎么看?

  Stephen:我觉得外语学习是一个技能沟通的过程,学习文化的前提是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基于尊重的交流才是有效的沟通方式。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确实是学习另外国家的文化。说英文用英文的习惯,说中文就用中文的习惯。比如说“Grandma”这个词,可以用于英国所有的年老女性,但在中国就不行了,“Grandma”对应的有“奶奶”、“外婆”、“姥姥”等叫法,这跟中国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美妈:那您觉得是英语难学还是汉语难学?

  Stephen:对于我来说,当然是汉语难学啦。英语说到底也就26个字母,而汉语的汉字却千千万万。而且英语本来就是一门通用性很强的语言,它有很多的外来词。比如Kung fu(功夫)、Sofa (沙发)、Confucius(孔子)等等,要容易得多。

 

  美妈:孩子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会不会存在语言互相干扰问题?

  Stephen:完全没有!跟成年人不一样,她们的记忆力出奇的好。她们的汉语很棒,通常会习惯性地记住同一个物体的中英文说法。而且她们还经常会像模像样地纠正我说汉语时的发音。

 

  美妈:您认为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Stephen:语言最重要的是输入和输出两部分。听读技能为输入,说写技能为输出。孩子学习语言应先从输入入手,多听多读,再进行说写输出。

 

  美妈:能给其他的父母一些建议吗?

  Stephen:当然可以。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让他们习惯和喜欢第二外语,而不是让他们觉得是任务。要记住,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表扬远远比批评更为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