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编者按】“3E论坛”中的“3E”为“Efficient,
Effective,
Economical”。倡导高中英语教学“高效率、高效果、经济实用”。
第二十讲由青年优秀教师姜山中学励玲主讲。
一、
阅读课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思考。一个课件,一本书,一台录音机,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技巧,能否真正地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否真正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探究的话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曾经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成长=经验+反思,而新课程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只能停留在初步阶段,只有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使我们得到不断地提高。
二、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body language,以机场迎接客人为场景,讲述了来自不同国家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初次见面相互问候时,造成了一些误会。文章形象地表明了身势语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以及身势语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写作颇具特色,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且也能很自然地用“我”自己的身份去观察、倾听机场里所发生的一切。少有过难的词句,
2. 学情分析
学生为姜山中学高二(2)的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属于同级的中上水平,上课能认真听讲,小组合作积极,但总体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势语的差别了解并不多,但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形式上比较吸引人,学生应该会产生学习的兴趣。
3. 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学生能了解并辨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势语在交际中的不同体现;能掌握文中黑体字词的基本用意。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文章标题,图片对文章内容进行猜测;通过快速阅读,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大意的能力;通过快速阅读,培养学生在文本中搜集信息并能对此进行处理及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文化无好坏之分,学生能够理解并包容其他的文化,并能培养主动去学习他国文化的兴趣。通过小组对话及表演,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并能体会小组合作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
教学重难点:本文不属于欣赏类的美文,文章语句也不难,对学生的理解不会造成太大的困难,因此本文的重难点应该落在信息的搜集、掌握和运用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
3.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g in
(1) Play a video clip from “Lie to Me” to make students aware that many ideas and feelings are communicated without words and we’re showing our secrets unconsciously with our body language.
设计意图:《别对我说谎》是现今比较受欢迎的一部美剧,Dr. Lightma是一个通过身体语言来鉴别谎言的能手,以此导入文章主题并告诉学生我们的身体语言在无意识中传达了很多信息。
(2) Play a game. Ask students to turn face to face and act out the phrases shown on the screen with body language to their deskmate.
设计意图: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热身,从Come here! Go away!等全球普遍一致的身体语到Good luck!OK! Hello!等各地不同的身体语言,导入本篇阅读文章的标题Communication:No Problem? 给学生设置了一个疑问,通过身势语来表达,交流就真得没问题了吗?
Step 2 Pre-reading
Ask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icuture in the text and try to guess whether people in the picture are comfortale with each other by looking at their body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s.
设计意图:在提出文章标题后再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让学生对本文内容进行了预设。
Step 3 Reading
(1) The teacher divids the whoe passage into 4 parts 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decide how to divid and match each part with its main idea.
Part 1(para
_____) Part 2 (para
_____) Part 3(para
_____) Part 4(para
_____) |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阅读让学生理清本文结构并能概括其大意。
(2) Ask students to go through Part one ask students three questions. ①Why is it I that went to meet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②When they were in China, where did they live? ③Where did they eat.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以口头问答的形式简单处理了本文的故事背景,并让学生理解了几个词汇international students, dormitory, canteen, curious/curiously.
(3) Let students focus on Part 2 to find out the nam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gether before doing individual reading. After that, students do the reading and finish the table .
Name |
Nationalitiy |
Ways to greet others |
Tony Garcia |
|
|
Julia Smith |
|
no touching |
|
|
|
George Cook |
|
|
Ahmed Aziz |
|
|
|
|
|
设计意图:全班一起查找国际生名字培养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迅速查找信息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对文中出现的人物有个初步的印象。通过完成表格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表格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提到各个国家时考虑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缺乏,特别强调了哥伦比亚在南美洲以及约旦在中东。
(4)Students go on to reading part 3 to find more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distances, actions and posture. And students should focus on finding the customs of the English people, people from Spain, Italy and some South American countries and a universal way to greet others.
设计意图:快速阅读让学生查找更多的信息并整理运用,将英国人、西班牙、意大利和南美洲的不同身势语记录在黑板上,与第一个表格内容结合让本文信息完整地呈现出来,以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在讲解全球通用的打招呼方式时顺便指出日本这个特例并补充英国人也会采用握手打招呼,让信息更加完整。
(5)Ask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3 questions. ①Who preferred to keep more physical distance? ②Who preferred closer physical distance? ③Who had similar greeting customs?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学生总结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人对于交流时人与人之间保持的距离经行比较,并总结不同文化的身势语的共同特点。
(6)Ask students to think what would happen when these persons meet with each other, Tony Garcia and Julia Smith, Akira Nagata and George Cook, Ahmed Aziz and I, Darlene Coulon and Tony Garcia.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4组人见面时的表现,对文章内容进行回顾及总结。
(7)Ask students to think whose actions are good and whose are bad according to what the author says at the end of the passage. And add one more question “We live in a world of cultural crossroads, we should _______ to avoid difficulties. ”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谁的行为好谁的行为坏过渡到最后一部分的阅读,提醒学生文化无好坏之分,要学会去接受别国的文化并且要去学习国际性的文化习俗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将会遇到的困难。
Step 4 Group work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ir situation (shown in a small piece of paper give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and transform it into a short play of at least 10 turns like the given sample and be prepared to act it out.
设计意图:这个最后的信息输出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本课所学的内容从语言和行为上加以巩固和运用,并能切身去体会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并学着去接受他国文化。小组合作也能让学生通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得以共同进步和提高。
Step 5 Conclusion
Review what’ve been learned today.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more international cultures especially ways to greet. When they are in a strange culture and don’t know what to do, remember a sentence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Finally, make a conclusion. If we can do like this, communication can be no problem to us.
设计意图:最后巩固和小结今天所学内容,并在情感上加以升华,鼓励学生去学习他国文化,当处异国时学会以遵循他国文化为主。
Step 6 Homework
Read an extra passage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body language in different cultures.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引起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但本文内容有限,课外再提供一篇文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板书设计
Name
Tony Garcia
Julia
Smith
Akira Nagata
George Cook
Ahmed
Aziz
Darlene Coulon
France
三、
一节课内容过多,40分钟无法完成预设任务。这里考虑到导入和最后的输出活动部分不妥。导入花时10分钟有两个环节。一是花了3分48秒时间看了美剧“别多我说谎”的片段,提出通过我们的身体语言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没有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信息,然后提醒学生许多时候虽然我们没有再说话,但是我们却在一直暴露自己的秘密;第二环节的内容是在第一环节我们无意识的使用身体语言转到了平时更多时候我们有意识地在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我们自己,并通过同桌之间的手势游戏来达到热身的效果。而第一环节所讲的我们无意识地通过身体语言来泄露自己的秘密与本篇文章内容没有关联,所以导入部分应该有所取舍。
其次是最后的表演活动,这里设计的是将一情形改写为一篇简短的剧本并经行表演,对于学生来说写剧本本来就是一个大的动作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再各自表演然后班级展示,若要完整地完成这一环节最起码花费15分钟时间,这对于一堂40分钟的阅读课来说有点偏离了主题。
改进方法:1、将导入的第一环节删除,直接开始第二环节并顺利过渡到本课时主题,且第二环节减少表演的动作8至10个为易,预计耗时5分钟。2、将表演的写剧本简化为二人合编一对话并经行表演,花时10分钟。
2. 文章的主线要贯穿全文
文章的主线围绕communication: no problem?展开,从有问题到有问题该如果解决,到最后对于将会出现的问题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忙着让学生完成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在情感和思维上上并未能得到很好的升华。
改进方法:导入部分Hello的多种表演顺利进入到文章主题,提出设问: With body language, is communication really no problem to us? 也就是文章的标题: Communication: No Problem? 然后机场国际生交流时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误会给这个问题以答案:问题的确存在。然后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常见的打招呼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遇见这样的情况该多去学习和接受他国文化,让这条线贯穿始终使整堂课完整。
3. 训练学生评判性思维
文章涉及的意图是communicationn: no problem?到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通过学习别国文化习俗commnunication:no problem!但事实上通过身势语交流是不是会存在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而文章最后一段也提出Cultural customs for body language are very general——not all members of a culture behave in the same way. 所以交际中完全也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一点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章中的线索客观得批判地去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
改进方法:表演过后让学生读完最后一段后,可以让他们进行简短的小组讨论关于Will there be problems in communication?最后得出小结Body language is general. Even in the same culture people behave differently, so we have to accept and repect other cultures.
4. 要保持活动链顺畅
每一个活动的设计应该是环环相扣层层铺垫,但本课时设计的部分环节并不流畅。 step 3阅读部分的part 1到part2的过渡连接性不强
改进方法:重新设计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让各个环节流畅。阅读部分第2环节的设问改为①Why did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me to China? ②When they were in China, where would they live and eat? ③After they entered the waiting area at the airport for the first time, how did they feel? 这样既能了解故事的背景,掌握几个生词的用法,最后一个问题的设问也能顺利过渡到第3环节的阅读。学生会感觉好奇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什么,而面对他们的正是第二段中说的由于文化差异而在他们之间造成的误会。
5. 活动的设计应是层层递进还不是简单的重复
Step 3阅读部分的第5,6环节与第3,4环节重复,而且第5,6环节只是简单地重复并没有更高层次的挖深或者提高。
改进方法:第5环节的3个问题可以在黑板上信息呈现后口头询问解决。而第6环节的任务将其分解,第3环节进行的过程中处理完Tony Garcia和Julia Smith后在ppt上呈现2人见面的图面进行描述。Akira Nagata和 George Cook之间产生的文化误解(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最后分析完Ahmed Aziz和Darlene Coulon后,假设他们见面可能会出现的误会,让学生加深了对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的理解,为接下来如何去接触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埋下伏笔。
6. 输出活动不一定出现在整个课时的最后
阅读课应该跳出读前读中读后的固定模式,而输出活动也不一定非得出现在整个课时的最后,如果有必要在任何一个环节之后都可以有输出活动。而本课时的设计受到了讨论活动放在最后这一固定模式的影响使得Step 3阅读部分的第7环节与Step 5都成为了对内容的总结和情感的升华,有所重复,而且两者中间再加一个表演环节,让整个教学过程不流畅。
改进方法:将阅读部分第7环节的内容省去,小组合作以后,总结一次即可,让学生情感在表演之后得到升华,也顺利让整堂课完整收尾。
7. 合理的板书合计
两个表格合二为一后体现在黑板上有点乱。
改进方法:在每人的国家跟打招呼方式中间打上箭头,让板书整洁不至于看上去会错位,影响学生理解。
四、 结束语
站在讲台上,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带着学生去探索书本呈现给我们的奥秘,下课铃声响后,看着学生眼中的满足感,这对于老师来说真的是无比幸福的事。一堂好课的标准有许多,而我们课后老师和学生同时收获的满足感也能说明很大的问题。这堂课第一遍上完感觉心里非常不踏实,而第二遍到了鄞州中学上完公开课,下课后,学生们眼中赞同的眼神及个别学生自发的鼓掌,足以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没有经过反思教学只能停留在初步阶段,而真正的教学反思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Tricia H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2002,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葛炳芳,2011,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阅读教研与行动改进
刘鹰,2009,原来英语可以这样教——新课程下的高效能英语教学模式,未来出版社
刘兆义,2009,英语绿色教与学——我对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未来出版社
马菁菁,湛启标,
聂侨,2005,通过课堂观察手段促进高中英语教师的反思能力,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