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思路
(2013-04-13 20:21:18)分类: 【教学讲义】思维成就课堂 |
【教学思路】
Ppt:题目:劝学
一、叫几个人写《资治通鉴》司马光。简单提一下相关知识点。区分编年体纪传体等。【在第二课时总结字词,相关古今异义,重点句子翻译。】
二、学生读课文:要求:
通读:大声。
【试试读下来不打绊子。正节奏。一共读3遍,第一遍慢速,正字音节奏;二遍中速,不打绊子;三遍,快速,熟悉字词和节奏。学生读的美美的,有意思!】
三、学生说出主要人物:孙权,吕蒙,鲁肃,提问学生发现这篇课文重点是对这三个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生答:语言。【从语言入手,提纲挈领】
四、ppt展示语言组,教学主要环节,美美地体味语言,美美地读出韵味,美美地分析人物,同时落实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劝
(语气坚决,关心,语重心长,语速稍慢)
【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坚决语气。劝。想象孙权为君,吕蒙为臣,可以命令啊?可见平易近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强烈反问,责备,不悦神情,语速稍快)
【邪,岂,反问。为什么反问,有点生气了,不悦。君的威严有了。借口。自大。意思是我不求你,我为什么不求?当兵,不是主要任务,同时,不容易,只要努力。看出善于用人。】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二劝
(语气委婉,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语速中速)
【完全可以以君命来强制,可以用!号。但当,耳。委婉。从自己角度出发,劝。否则针锋相对,语气强烈。所以说强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他赞
(吃惊,情不自禁,赞叹,语气稍快,语调稍扬起)
【非复,赞叹。吴下阿蒙对比。而不是说你比以前进步多了,而是简单的对比。大惊,也有赞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赞
(自豪,自信,语气轻快,语调延长,语速中速)
【幽默,努力,虚心接纳,胸怀坦荡。自豪。】——相互打趣
读【6分钟】
三个人物: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个人物:
1、平易近人,对部下严格要求,劝的过程中表现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主要是语言,可以设置情景。自身说法。告诉我们最好能够将心比心,多举一些对方能接受的例子,而不是只一味的说教。不然的话,不但起不到劝的效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2、有生气,胸怀坦荡,听的去建议。并且认真好学,幽默。【主要是语言和心理,真的是军务多么?为什么不详细写怎么学的?用功,头悬梁,锥刺股等等,一曝十寒,十年寒窗苦读。废寝忘食。幽默。怎么不说我现在厉害的很,我怎么怎么。。。吹嘘,没有。这是种幽默。语气很轻松,真诚。】
3、毫不掩饰的夸奖,有相当真诚,讲礼节,认可吕蒙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重点分析,读出情感,洞悉人物,环境氛围。【抓住语言和事情。语言可以看出真诚,事情,一定要拜见和结友,可见对吕蒙的肯定,志同道合之人。懂礼节。可不可以不加这个人物出场:
问题:不详细描写怎么样学。因为众所周知。作者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而且是高明的。不该说的废话一句都不说。可能有些同学会问,作者这样安排是简洁了,但是能不能将吕蒙学习之后的变化表现出来呢?大家说能吗?侧面见证者,可见吕蒙的学识转变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对自己的影响提升大。】
吕蒙从不学到学有所成的变化过程,给你那些启示呢?
知识不一定决定命运,但一定会塑造人格,
态度不一定决定成败,但一定会决定高度。
知识+态度=人格+高度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关于学习的古代故事。说到学习,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学。一开始的时候,这些同学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越往后走呢,成绩越差,到最后,这些同学干脆就放弃了。问他们为什么会退步这么快。他们是这样回答的:老师,我学不进去。老师,我听不进去。老师,我总是记不住――在这儿,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些同学成绩下降的原因。我认为,刚才这些同学所说的理由,其实都不能算作是理由。真正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的,是学习态度问题。是学习自信心问题。由于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所以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动力,自然就会后退。我不知道咱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当中,有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自然最好,如果有,希望今天学习了这则故事,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一起走进――<孙权劝学>。(板书课题)
编年体,就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