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智慧理答,让课堂充满灵气
(2013-08-01 08:07:54)
标签:
教学教学设计学习札记 |
一、课堂理答行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教师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的一种行为,“课堂中的提问引发了学生一个又一个的回答,教师对学生提出答案或作答后的即时处理,这样的评价我们成为理答行为” [1]。
(1)理答形式
一些理答专家认为,课堂理答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积极反应,二是消极反应,三是探问和转问,四是再组织。也有人认为,从理答效果来看,为避免逻辑层面的交叉,和消极反应,而“探问、转问和再组织”可以归类为消极反应。
积极的反应有很多种,如表扬、认同学生观点,运用代币制。表扬也有有效和低效之分。认同学生观点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继续下一步教学,它还包括进一步修改、比较或者是概括。一些研究表明,代币制不仅可以起到控制学生行为的作用,还能对学生下一步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探问和转问是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确切的情况下教师的两种主要反应行为,它们也属于教师课堂理答行为。探问和转问对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关注问题并参与学习活动有积极作用,这些方法值得提倡。
再组织主要指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概括,以便为学生提供清晰、完整、明确的答案。将正确的知识告诉学生,这无疑对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
理答行为到底可能呈现多少表现形式呢?项阳认为,理答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广义理答和狭义理答。广义的理答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作答后的所有即时处理行为,包括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狭义的理答主要指语言性理答。[2]
语言性理答按其功能可以分为诊断性理答、目标性理答、发展性理答和激励性理答。其中诊断性理答有简单肯定、机械重复、意义重复、提升肯定、简单否定、纠正否定和引导否定等多种表现形式;目标性理答有代答式、引答式和归纳式。上述两类为重点针对知识结构内容的掌握、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而进行的理答行为的表现形式。发展性理答主要有追问、探问、转问和反问等,激励性理答有低效表扬和高效表扬之分。发展性理答不仅是对问题进行理答,而且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的行为,而激励性理答还从学生情感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进行理答。此两类理答行为更多关注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非语言性理答按其反应程度可以包括有反应理答和无反应理答,其中有反应理答有分动作理答和神情理答,无反应理答包括障碍式理答和留白式理答。
各类理答行为层次关系如下图示:
A |
语言性理答 |
非语言性理答 |
其他 |
|||||||||||||||||||
B |
直接诊断式理答(答对或答错时) |
间接转化式理答(回答不完整或无应答时) |
有反应理答 |
无反应理答 |
|
|||||||||||||||||
诊断性理答 |
激励性理答 |
发展性理答 |
目标性理答 |
|
||||||||||||||||||
C |
肯定 |
否定 |
低效表扬 |
高效表扬 |
追问 |
转问 |
探问 |
反问 |
代答式 |
引答式 |
归纳式 |
动作理答 |
神情理答 |
障碍式 |
留白式 |
|
||||||
简单肯定 |
提升肯定 |
机械重复 |
意义重复 |
简单否定 |
纠正否定 |
引导否定 |
(2)理答行为的一般策略[3]
对于学生迅速而坚定的正确回答,教师能马上作出判断,或肯定或重复;接下去给予表扬,或对正确回答进一步解释,或追问几个问题加以提升。
对于部分正确的回答,教师首先要肯定正确的,后探问学生,重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仍不能作出全部正确的回答,则可采用转问方式。
对于学生回答不正确的,先要弄清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对于缺少知识支撑或认识失误,可依次采用探问、转问、重新教学(再组织)的策略。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如果原因出在问题的提出上,教师要对原问题进行分析,改进问题本身;如果原因是学生回答问题时比较胆怯,教师要以奖励或课后谈心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
如果学生回答的主要障碍出在原问题上,我们可以使原问题更加明朗化。
应用以上理答的策略时应注意,表扬既不可以频繁,也不可以少用,要注意频率,讲求价值。学生回答不同,教师的理答策略也要有所不同。
二、课堂运用智慧理答的重要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要营造自己的精彩课堂,改善课堂理答行为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方面。
(1)课堂运用智慧理答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个体生命的表现方式,教学行为的优与劣直接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实现,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而理答行为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行为之一,现在又很多教师尤其是缺少经验的年轻教师对于学生课堂的回答行为往往觉得难以处理,有时甚至不予理睬。同样的教学设计通过不同的执教者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天壤之别。教师在课堂上的理答往往比其精心设计的提问更为重要。这就说明,教师在课堂运用智慧理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课堂运用智慧理答有利于焕发课堂生命光彩
课堂是一个充满魅力、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名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智慧理答是他们课堂中最具魅力之处,运用智慧理答策略的课堂必将是一个浸润着蓬勃生命色彩的课堂。
(3)课堂运用智慧理答有利于体现学生生命成长意义
三、改善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策略与建议
我们先来欣赏两则有关课堂理答的教学片断:
例一:(小学说话课)
师:小朋友,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呀?
生1:我想当警察,可以抓小偷。
生2:我想当科学家,发明东西造福人类。
(师面露喜色,和颜悦色地继续)
师:还有谁来说说?
生3:老师,我长大了要当——爸爸,当爸爸我要对妈妈好!
(师愣了一下,脸色随即阴了下来)
师:小小年纪怎么能这样想呢,你这是性早熟,坐下!
(生3满脸的失落,欲言又止……)
例二:(王崧舟教授《二泉映月》时的教学片段)
师:现在你们听到的就是《二泉映月》,有什么感觉呢?
生1:我觉得很心酸。
师:心酸。你呢?
生2:我觉得很凄凉。
师:凄凉。你呢?
生3:伤感。
师:伤感。你呢?
生4:我觉得也是凄凉,但凄凉中又有着美,所以很凄美。
师:好!从凄凉中听出了美,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理答行为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将直接决定教师课堂理答水平和智慧理答水平的发挥程度,因此,改善教师的理答行为就可以从这些因素分析出发,对照名师的智慧课堂艺术,不断研究与反思,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理答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增强理答意识是实现智慧理答的思想根源
有的教师对理答概念认识模糊,把理答等同于我们常说的评价,其实它不是传统意义的评价。比如当学生朗读比较精彩的时候,教师给予的就是评价而非理答,理答一定是伴随教师提问之后及学生有无反应之后的教学行为。也有人认为,理答是师生间的一种对话,其实理答也不完全属于对话。比如,教师进行的非语言性理答就不属于对话范畴。因此要实现课堂智慧理答,教师就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和重视理答行为。如特技教师王崧舟所说:“我觉得,目前自己的理答基本是靠课感。课感是无意识的,课堂上你必须作出及时的回应,还要迅速思考什么样的回应最恰当。”看似这种“课感”在王老师高超的课堂理答中是“无意识”的,这恰恰是他长期重视并培养自己的理答意识,从而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如,这便是名师的课堂功底与教学魅力的无痕呈现。
(二)重视理答预设是提升智慧理答的基本保证
名师除了在教学设计上独具匠心,在理答行为上更是魅力无限,他们发展性理答的多样性、激励性理答的激励性、诊断性理答的引导性是典型的共性智慧理答特征。仔细了解他们的成长之路,名师都对教案的预设十分强调,他们如今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绝非一日之功,课堂展示前都曾经历过最初的充分准备过程。另外,通过对名师的访谈,我们发现,要达到这样的智慧理答水平,教师首先要大量阅读各类书籍,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文化,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其次,要培养自己的课感,那就是经过技术层面的训练能够驾轻就熟,逐步达到人课合一的境界。再次,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做好充分的教学预设,对课堂中可能发生的现象尽可能全面考虑。
(三)锤炼动态课堂是实现智慧理答的必经之路
预设仅仅为我们的课堂理答提供保障,让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能做到胸有成竹。但动态的课堂并非一切都能被我们所预设,对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我们不能面面俱到、考虑周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在动态的课堂中磨炼自己的理答能力。
(四)突出教学风格是形成智慧理答的关键因素
在对名师课堂的智慧理答行为与教学风格相关性的观察中,我们为名师教学观与教学风格的形成再次找到了依据,可以这样说,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而理答是教师教学观、教学风格的外在体现。因此,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的教师或者说想归纳总结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不妨观察自己的理答行为,寻找相关的因素,以更好地实现教学风格清晰化。已经形成教学风格的教师,不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寻找到相关因素,放大这些因素,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贯彻自己的教育思想。
(五)学生的持续发展是智慧理答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