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2019-06-22 17:46:13)
标签:

教育

语文

分类: 教学实录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课题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课时

1

时间

2019.06.20

课标要求及学情

因为在第三单元已经接触了一篇文言文游记散文,学生对于游记的特点以及学习重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作为一篇现代游记散文,它具备游记类文章的基本特征,学生们学习起来不会太困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隶属于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游记。学习时,需要把握作者的游踪,体会写景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2. 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 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2. 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教师活动

学学生活动

教研活动

导入

 

如果说,西藏是一位积淀丰厚、才华横溢的诗人,那么长江就是一首浩荡绵长的抒情诗。当西藏遇上了长江,他们就如至死不渝、久别重逢的恋人,孕育出了各拉丹冬的绝代风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领略各拉丹冬的绝美风光。

学生倾听,进入情境。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1.请同学展示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各拉丹东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同桌互相介绍“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3.给加线的字注音。

黑  而至  石  腈纶  诚  

4. 请简洁复述作者在各拉丹东的所见所感。

答案:

1.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是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峰,主峰海拔6621米。此处气候干燥,常年低温。

2.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集游踪、景观和观感三位一体。

3. 略。

4. 略。

根据屏幕提示进行预习反馈。

 

 

 

活动一

 

一  景——各拉丹冬第一印象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4段,划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明确:

 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

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

2.请同学们朗读划出的写景的句子,然后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各拉丹冬的第一印象。(可以用修辞句,可以借用文中的短语或者句子。建议使用第二人称。)

各拉丹冬,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各拉丹冬,你是一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

    各拉丹冬,你的主峰像是神秘的金字塔,她被密云笼罩,难见尊容。

    各拉丹冬,你是是严肃威严的男性神。

    各拉丹冬,你是一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到处都是砾石。

 

总结:各拉丹冬,美得威严,美得凛冽。

 

 

 

仔细阅读课文划出写景句子。

 

 

 

 

 

 

 

 

 

 

同学们朗读划出的句子,细细品味,说说各拉丹冬的特点。

 

 

前四个段落写景的句子并不多一定引导学生仔细品读

 

 

 

二  景——最美冰塔林

1. 各拉丹冬是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峰,如果将它比成是水泊梁山上的一百单八将,他们各有特点、各有风骨,那么其中的首领是谁呢?

明确:冰塔林。

2. 细读课文5-14段,说一说,在冰塔林,你最想看的或者最想做的是什么。

预设:我最想看的是那一壁冰山。它像是屏风,雕刻着各种图案。

我最想到狭小的冰洞里去爬一爬,去看看冰的庄园和冰的院落,就像是武陵渔人发现了世外桃源一样。

我最想去冰窟里去听一听那千万年来的风声。那川流不息的风声更加显现出冰塔林的空旷和凛冽。

我最想去看看那冰体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是长发披肩。

我最想去听一听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像是在演绎一个长江的故事,令人神往。

3. 从同学们的描述中,我确实听出了同学们的向往之心。请大家朗读描写冰塔林的相关句子,再次感受冰塔林之美。

学生倾听,根据老师的引导

来思考。

 

 

学生细读课文,同位交流看法。

 

 

 

 

 

 

 

 

 

 

同学们深情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这个活动有创意。

三 情。

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时,她的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当作者看到了各拉丹冬的东南阳坡,她的内心充满了惊喜与赞叹。

    当作者想到了献身于认识长江事业的探险者,她的内心充满了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

    当作者双手合十,向各拉丹冬行跪拜礼,她的内心充满了敬畏和虔诚。

    当作者忍受着高原反应等身体的不适,她的内心痛苦,但对于高原之美更起崇拜之情。

    当作者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她想到了时间的流逝,内心无限感慨。

       ……

总结: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感悟到了作者细腻的感情,这种含蓄的抒发感情的方法叫做间接抒情。各拉丹冬是一片圣地,今天,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字认识了它,相信有一天,我们来到它身边,对它的美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感悟。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景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将情和景融合在一起。

 

 

作检测设计(作业)             

                                          

 阅读课文1011两个自然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  11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写冰塔林之美的?

2.  “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一句末尾用的是句号,你有什么看法?

3.  请你举例简析选段文字的写作特点。

答案:

1. 从三个方面来写冰塔林之美:形态美、色泽美、感受美。(意思对即可。)

2. 示例一:句号正确。因为作者本来就没有问的意思,只是陈述冰塔林给自己的一种感觉。示例二:应该用感叹号。因为这一句是来表达作者对冰塔林之美由衷的赞叹之情的。示例三:应该用问号。因为“是否”本身就是表示”正反问的。(不限一种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 示例一:写景优美,融情于景。如“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作者把情感融入句子里,热情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冰塔林雕刻得如此之美。示例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情达意。如“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运用比喻,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不限一种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的设计能够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赏析能力。

板书设计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马丽华

景美    情浓

 

教学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