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15-10-20 20:12:19)
标签:
教育 |
分类: 开题报告 |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运算能力是数学课程内容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焕然一新,注重情境创设,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算法多样化等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与之不相称的是有不少地方、不少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明显弱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与以前的同年级学生相比计算能力不高,正确率低,速度慢等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调查分析。通过近几年来的观察,发现我校学生在实际的数学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也很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不会灵活运用一些计算策略。运算顺序混乱,简便计算不能灵活运用,多变的题型不能适应等。
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它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六大设计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对我们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每位教师要树立“双全”意识,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确立“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又要树立“全人”的理念。同时需要教师具备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运用新的课程理念,结合传统的计算教学优势,寻求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力争在继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案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本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1、口算、笔算教学有效策略
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③合作探究,算法多样
⑤科学训练,形成技能
2、估算教学有效策略
①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估算意义
②重视学法指导,掌握估算技巧
③适时引导比较,精算估算结合
④加强实践运用,培养估算意识
3、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究怎样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4、计算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设计。
五、课题研究方法
2、教育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本校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
3、个案研究法。收集计算教学中有关案例,集体研讨交流。
4、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8月)课题论证,搜集有关资料,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确定人员分工,准备开题报告。
2、实验阶段。(2014年9月—2016年6月)
①开展调查活动,找出存在问题。课题实验,组织相关培训,学习,交流研讨活动。
②2015年6月进行阶段性小结,以公开课为载体,以小组讨论、座谈等形式交流探讨各自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汇报小结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③2015年12月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论文等形式分享学习成果,推进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④2016年6月通过调查问卷、平行班计算教学效果对比分析等形式检验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进一步明确和调整后期课题研究方向。
3、总结阶段。(2016年7月—2016年8月)汇总资料,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七、预期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课堂教学案例
3、论文
4、成果分析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专家指导组
负责人:教师进修学校
组员:江瑞华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孙智莲
成员:肖燕
3、课题组的管理和要求
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每人每学年至少上一节计算教学公开课。
④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完整的计算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意图、反思)或案例分析,一篇计算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