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前期调查报告分析小结

(2014-12-24 16:16:40)
标签:

教育

分类: 小结

课题研究前期调查报告分析

201412

一、分析,总结调查结果

课题确立之初,我对学校的10名数学教师和60名一至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抽样)调查。调查涉及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着重了解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和习惯。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的计算状况不容乐观。

(一)、缺乏兴趣,忽视习惯的养成。

1、通过对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尽管班级情况、学生情况不同,但学生对待计算的兴趣不高,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甚至个别学生对计算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如:表1

1、你喜欢做计算题吗?

A、喜欢

B、不喜欢

C、谈不上喜欢

或不喜欢

33.5

38.2

28.3

 

2、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学生的审题习惯有待加强: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

如:表2

4、在做计算题时,你一般:

A、审题,弄清运输顺序和方法再计算

B、读一遍题后就

开始计算

C、太简单没必要审题,直接计算

32.9

35

32.1

 

同时,学生草稿习惯不容乐观,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而且大部分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散乱,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这些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

:3

6、据课堂观察,将你班学生存在的现象选出来:

A、学生没有固定的草稿纸,在课本、课桌上等处打草稿。

B、学生有草稿纸,但一张纸写不了几道题,字迹潦草,散乱

C、学生有固定的草稿纸,有良好的草稿习惯。

37.3

34.6

28.1

 

被调查的18名教师在回答:“你认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怎样?”的问题时,有61.8%的老师认为是: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检查验算习惯,可见检查验算的地位和作用有多么地重要。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6.5%左右的学生并没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二)、轻视口算,冷落估算。

1、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笔算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虽然许多教师知道口算的重要性,但是总认为小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主要靠笔算,只要多练笔算就行了,因此重笔算轻口算的现象较为严重。

如:表4

5、对于口算题,你通常:

A、按照题目

要求口算

B、简单的题目口算,有难度的笔算

C、先口算,检验时笔算

33.7

38.2

28.1

 

2、谈话调查:你平时怎样对待口算教学?

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如既往地进行口算训练,但也相当一部分教师被动地进行口算训练,当教材涉及时进行,不涉及时不进行或偶尔进行训练,对口算的训练完全依赖于教材。

耐人寻味的是教师和学生对于试卷中口算题的态度。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仅有少部分学生是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口算答题,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将口算题变成了笔算进行解答。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的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口算,有部分教师甚至明确向学生提出口算题就用笔算来解!由此可见,过分依赖笔算,是导致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3、估算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然而估算在教学中的现状如何呢?

如:表5

8、在你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估算”运用的情况如何?

A、很多,经常运用

B、在做估算题时才会进行估算

C、作用不大,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估算答案

23.7

55.5

20.8

 

调查显示:有的教师只是在教学中遇到估算题时才进行估算的教学。甚至20.8%的教师认为估算的作用不大,要求学生计算出正确结果,返其道而行之,根据精确结果得出估算答案。不是“估着算”而“算着估”,把估算等同于求近似值。

我们的学生也常常习惯于精确计算,不愿意进行估算,甚至在教师的影响下,用精确计算来代替估算。例如:每个足球78元,要买2个足球,请你估计150元够吗?几乎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用精确计算出结果,即78×2=156(元)156150,所以不够。长期以往,估算被搁置一旁,何谈发展数感?

 

(三)、能力退步,教学形式化

1、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水平满意度一般,有一半左右的老师认为与以往学生相比现阶段学生计算水平退步了。计算能力的退步,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数学学习的进度。

 如:表6

2、你认为你班学生的计算水平怎样?

A、很好,我很满意

B、一般,有待进步

C、很不满意,要努力提高

5.6

71.1

23.3

 

2、教学形式化也成为计算教学的一大弊端。走进课堂教学,你会惊异地发现:原来简单、务实的计算教学被生活与情境、自主与探究、体验与多样化等众多时髦而又先进的理念所代替。无可厚非,这些与时俱进的课改理念是正确的,是需要广泛推广的。但当我们被这些理念打造得令人震撼、折服和陶醉的课堂时,一个不争的事实,无奈地摆在面前:由于算理不清,导致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降低;由于训练量的锐减,导致计算速度跟不上学习的进度;由于追求计算思维的训练,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

 

二、针对问卷反应的问题,应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一)、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1、激发兴趣是起点。在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善于计算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可以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计算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课后教会学生计算口诀:“四则混合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每算一步都检验。”

2、养成习惯是关键。当前小学生的计算习惯的丧失令人担忧,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草稿习惯、验算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提升计算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审题,是计算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审题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消除强信息集中产生的思维干扰。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审题习惯不容乐观,由于审题不清所出现的错误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审题习惯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3、良好的草稿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从教师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仅有28.1%的老师选择了学生有固定的草稿本。有34.6﹪的教师认为很多学生良好的草稿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用草稿的习惯,已经成为教师要关注和着力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尽可能减少因为草稿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平时课堂作业,可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草稿本,作业时认真打草稿,并按作业题号规则排列,便于检查时查对。教师在巡视辅导学生作业中,顺带检查学生草稿是否规范。长此以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4、加强验算。验算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可以有效地克服“粗心”的缺点。验算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加强教育:在检查时可采用逐步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如题目抄错了没有?竖式列得正确吗?数位对齐没有?验算一遍,计算中有没有错误?得数写了没有?

(二)、落实口算、估算的教学,发展数感

1、重视口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锻练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针对计算教学,我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径:

1)长期训练,坚持不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必须从平时抓起。口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低、中年级训练要持之以恒,而且应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例如,鼓励学生人人都有一本口算本,课前1分钟进行口算训练等,坚持不懈地训练对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大有益处。

2)革新方式,“听算”测评。听算,是指教师口述题目,学生随即练习的训练方式。改革测评方式,进行听算测评,可以消除口算题被“边缘化”的现象,改变看着口算题动笔算的尴尬状况,使口算回归其本真面目。进行听算训练,计算过程要短暂地保留在记忆中,对发展瞬时记忆起很大的作用。进行听算训练,压缩了思考步骤,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长期坚持可以淡化学生潜意识里口算笔算化的现象,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

3)运用方法,适当记忆。口算离不开方法,良好的口算的方法对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意义非同寻常。例如,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利用加、减法的互逆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等。此外对一些常用的数据适当记忆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例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7525=10025×4=100125×8=1000625×16=10000……

2、估算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也密不可分。估算以口算、笔算为基础,而估算的灵活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口算、笔算更加熟练、准确。所以,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慎防估算“异化”。在计算教学时,要合理渗透估算,能把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气,激发对估算兴趣,培养估算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数感。

1)捕捉时机,练习估算。用估算方法对结果进行快速“定性”,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应该是教师主动、有意识行为,而不是被动地只在教材设置的估算习题上下功夫。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时机,把估算渗透到学生平日计算教学的点点滴滴当中。在进行计算时,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2)学会方法,乐于估算。估算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估算方法,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要求,就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要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估算,乐于估算。

(三)、加强基本概念和法则的教学,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概念、法则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确、法则清楚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合乎逻辑的推理。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计算错误是由于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法则不明而引起的。例如:在多位数除法中,有的学生只注意如何试商,忽视商的数位。

由此可见,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与计算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关系到每个学生计算技能的强弱,是学好数学的开始。深化对这些算理和法则的认识,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智慧,让学生悟出算理,导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调 查中老师们普遍感到:教材往往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入,在学生理解了算理之后,马上就去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在这里看似应用意识得到了培养,但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错误率却很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坚持做到既重视教学的结果,又重视教学的过程”,因为这两个方面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呈现的两个重要方面。计算的法则是构成数学计算知识体系的“框架”,一切计算活动都是建立在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忽略了法则的教学,什么经历、体验、方法、策略等都只能是空谈。同样如果把计算教学局限于计算本身,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只注重训练学生程式化的叙述“算理”,强调模仿和记忆算法,就失去了计算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