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游(之二)世界文化遗产网师园游记

标签:
游记旅游杂谈 |
分类: 游记 |
曾多次想去网师园,可惜因种种原因均未成行。2020年7月住在离网师园很近的南园宾馆,有了游览网师园的极好机会。
网师园是苏州最精致的园林,有“小园极则”之称。网师园与拙政园、留园、狮子林一起于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网师园中的园中园“殿春簃”,亭阁山石花木泉水样样齐全,是明代园林的袖珍版。以“殿春簃”为蓝本在美国纽约大都市博物馆建造了明代园林“明轩”,在当地广受欢迎。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初名“鱼隐”,清初改为“网师园”。“网师”两字实际上与“鱼隐”相通,因为古代“网师”指的是“渔夫”即用网捕鱼的人。也有一种说法,因为“阔家头巷”古名“王四巷”,而“网师”与“王四”谐音,结合“渔夫”的意思,所以取名“网师园”。网师园面积不大,却园内有园、景外有景,以水池为中心,亭阁轩庭、山石花草一应俱全,是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
网师园地处苏州市城区,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离苏州南园宾馆只有5分多钟的路程。
从阔家头巷的巷口走到巷内的网师园入口处只用了3分钟。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
从入口处进到园内,首先见到的是网师园的门厅。门厅朝南的屏风上是一幅名为“网师逸韵”的网师园全景图,真实地展示了园中水池与亭台楼阁、湖石假山之间的位置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网师园中央的彩霞池
在网师园全景图“网师逸韵”的上方是写有“清能早达”四个大字的匾额。“清能早达”的意思是清廉能干、早年发达,既是对官员的要求,也可看成是官员的自律。
“网师逸韵”图下面的桌上有着关于“网师园”的介绍。从门厅往里是“轿厅”。
一顶红木制的大轿停放在厅内。此轿名为“竹舆轿”,是盔顶红木仿竹节古轿,造型典重、雕缕精细,为轿中精品。轿上雕刻非常精致。据介绍,此轿重达500多千克。这么重的轿子再坐上达官贵人,真是难为轿夫了。
“竹舆轿”顶上的雕刻
“轿厅”北面是砖雕门楼,门楼进去就是大厅也就是“万卷堂”。砖雕门楼高约6米,宽3.2米,后1米,人称“江南第一门楼”。门楼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黛瓦覆盖。单檐下是用青砖拼砌在木板上的库门,门上有梅花形铜质铆钉。
刻有“藻耀高翔”四个大字的砖雕门楼
横匾上刻有“竹松承茂”的砖雕门楼
撷秀楼
介绍撷秀楼的文字牌
园林一角
园林有小桥流水,小桥名为“引静桥”,俗称小拱桥,也称三步桥,是南宋遗物。桥长2,45米,宽0.92米,是名副其实的袖珍桥。
引静桥(南宋遗物)
刻有“待潮”篆体字之立石
小山丛桂轩
“小山丛桂轩”原为园主花厅,用于会客和生活起居。厅中央置有长方形的红木备案和一个红木方桌。
在方桌旁边的牌子上这样介绍“小山丛桂轩”:
“取《楚辞》、《小山招隐》、《桂树丛生山之阿》与庾信《枯树赋》中《小山则桂留人》句意而名此轩,采取四面厅形式,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檐廊,既可在厅内坐观,又便于沿廊浏览。轩南庭中湖石假山自然多趣,山上桂树成林苍秀幽深,入秋清香满院,耐人欣赏。轩后有云岗,为黄石堆砌的假山,古朴自然,宛如身临深山幽谷之间。轩东侧有拱桥小巧别致,两岸陡峭,岩壑深邃。”
介绍“小山丛桂轩”的文字牌
“小山丛桂轩”之窗景
从“小山丛桂轩”出来向西来到“露华馆”。“露华馆”现是茶室,今天没有开放。
露华馆(现是茶室)
绕彩霞池西边沿长廊往北走,长廊内的廊壁上刻有不少诗碑。

彩霞池西边长廊
在长廊壁上还刻有“岩腹涧唇”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来自王维的一首“燕子龛禅师”:“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桥因倒树架,栅値垂藤缚”。
长廊壁上“岩腹涧唇”四字
经过长廊来到濯缨水阁,濯缨水阁阁名取自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
长廊的一部分沿着假山往上,这部分称“爬山廊”。经过爬山廊可到“月到风来亭”。
爬山廊连着“月到风来亭”
“月到风来亭”居水崖之上,突出池中,踞势幽胜,最宜秋夜赏月,故取韩愈“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句命名。亭前池中不植芙蕖芹草,使天光映入池中,趣成水天一色的艺术境界,故有“月到天心,又来水面”的情调,月到风来亭前面两个柱子上有对联:“林到日酒初醒,庭户开时月正圆。”
风到月来亭
殿春簃
“殿春簃”是网师园中独立庭园,是仿明古建筑。“殿春簃”匾额下有跋文“庭前隙地数弓,昔之芍药圃也,今仍补植,已复旧观”。芍药花期在春末,称“殿春”,阁边小屋称作“簃”,故即以“殿春簃”为名。
“殿春簃”厅内有对联:“巢安翡翠春云暖,窗护芭蕉夜雨凉”。
“殿春簃”小院内有芍药园,园内墙上“玉椀金盘”四个大字,里面有一亭叫做冷泉亭,亭内的太湖石叫鹰石。
芍药园内墙上的“玉椀金盘”四个大字
冷泉亭及亭内鹰石
“殿春簃”中的湖石假山
“殿春簃”作为一个仿明建筑,虽小但亭阁山石花木泉水样样齐全,是明代园林的袖珍版。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复制了一个“殿春簃”。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苏州园林工人的努力下,造了一个几乎与:“殿春簃”一模一样的明代园林,称之为“明轩”。这是苏州园林第一次走出国外,成为传递民间友谊的使者。苏州还有两个“明轩”,一个在南园宾馆另一个在苏州东园。
从“殿春簃”往东是“看松读画轩”。“看松读画轩”是冬天园主在此赏景读书的地方。厅内正面的一副楹联写道:“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
看松读画轩
看松读画轩厅内有一块文字介绍牌。介绍牌上这样写:
“此主室为冬景所在。轩南庭中相传有万卷堂时遗留下来的一株古树,为园中最古、最高的大树,树梢已枯,中侧枝垂挂干上,依然苍翠。园中罗汉松、黑松、白皮松等,多是百年之物。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严冬万木凋零,惟松柏长青,此时观赏,更见精神。”
“看松读画轩”建筑为卷棚硬山屋顶,东西狭长三间,临水面设吴王靠坐槛,远望似一叶小舟。轩北为“集虚斋”庭院,庭植青翠潇洒的慈竹两丛,有花窗相映,有洞门相通。东面通五峰书屋,东墙上有两方精美的园林和花鸟砖雕。“看松读画轩”室内家具均为明代红木。室正中是圆桌和长方形桌(也叫几桌)。几桌略高于圆桌。在几桌前供有珍贵的“灵璧石”
“看松读画轩”厅堂右侧之硅化木石
“看松读画轩”的东南方有廊与“竹外一枝轩”相连
水阁式建筑“半亭射鸭廊”
集虚斋
“集虚斋”后有花园。往前走见到一口古井,被竹栏围着。
“集虚斋”后园内的古井
五峰书屋
介绍五峰书屋的文字牌
五峰书屋藏书柜
五峰书屋一角
“五峰书屋”周围是花园,奇石树木遍园。
五峰书屋旁的花园
半亭
梯云室外观
梯云室内
梯云室后园
网师园出口
网师园的景几乎都有典故相伴,当我身在景中却好似身在历史中,当我与历史对话时,回答我的却是眼前的美景。厅堂前的楹联、长廊中的字碑、门楼上的砖雕、水池旁的半亭、轩斋屋的雅称,无不体现历史文化与山水风景的融洽和匹配。这应该是苏州园林的共性,但网师园做到了极致。
“网师园”作为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至名归。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