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德斯海姆是德国北部下萨克森州一座古老的小城,坐落在汉诺威东南的伊内尔斯特河畔,德国西北部的哈茨山西北侧,距汉诺威约30公里。
希尔德斯海姆城建于公元815年,十一世纪时成为德国北部文化中心。城内有很多十一至十二世纪的古建筑,被誉为德国的罗马艺术中心。尤其以伯恩沃德主教修建的罗马式教堂而闻名于世,并且享有“早期罗马式建筑瑰宝”的美称。
1985年,希尔德斯海姆的圣玛丽大教堂和圣米伽勒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9年5月13日上午我在汉诺威乘火车来到希尔德斯海姆,参观城内的古建筑和世界文化遗产。

希尔德斯海姆主火车站
从希尔德斯海姆主火车站出来后,穿过车站广场(Bahnshof
Platz),一路经过伯恩沃德街(Bernwardstraße)和阿尔姆斯街(Almsstraße)这两条相连接的步行街,前往集市广场。
长长的步行街上很多商店把商品展示在户外,使步行街显得五彩缤纷,充满生活情调。步行街上也有KAUFHOF这样的大商场和购物中心。

车站广场

与车站广场相连的伯恩沃德(Bernwardstraße)步行街

步行街上的商店

安格莱美(Angouleme)广场

阿尔姆斯街(Almsstraße)两边的商店
走过步行街,是集市广场。在集市广场周边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群。广场东侧是建于13世纪的市政厅。

集市广场

市政厅展示区
市政厅有两座楼塔,在战争中几乎都完好无损。右边那座塔楼建于13世纪,称为“莉莉(Lily)”。
“莉莉”的一些窗户非常小,看起来像燃烧过的裂缝。市政厅左边那座与“莉莉”几乎一模一样的塔楼,建于19世纪末,很“年轻”。

市政厅的两座塔楼,右边那座塔楼建于13世纪,叫“莉莉”
市政厅对面有半木结构的非常漂亮的楼房——屠夫行会大厅(Knochenhaueramtshaus)。此楼房是希尔德斯海姆著名的建筑之一,始建于1529年,具有哥特式风格,是半木质建筑的典范。它有7层楼高(26米),被认为是德国最高的半木制房屋之一。

屠夫行会大厅
集市广场上值得欣赏的建筑还有希尔德斯海姆的行会会馆(Gildehaus)、吕恩特策尔楼(Luentzelhaus)、罗兰德屋(Rolandhaus)和罗兰德喷泉(Rolandsbrunnen)等。

罗兰德喷泉
从集市广场西南角向西一百多米, 一座奇怪的木桁房横在当街,上大下小,有个很形象的名字——上面挂糖的面包(Upended
Sugarloaf),当地人把它叫做面包屋。这栋建筑始建于公元1500年到1510年的中世纪,毁于二战,重建于2010年。

面包屋

面包屋边上的广场
附近有14世纪晚期建造的哥特式风格贵族住宅Tempelhaus。此住宅在后来的改建中又融入了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希尔德斯海姆的旅游信息中心就设在Tempelhaus的一楼。

旅游信息中心
前方一个有高高尖顶的建筑是圣安德烈教堂。圣安德烈教堂钟楼高114.5米。
教堂正殿很高,主祭坛上方悬挂着一个铜质轮式吊灯,轮环边上一群圣人,似乎在商议什么。主祭坛前有一十字架,十字架后面有着教堂内唯一的彩色玻璃。
教堂正殿后方是一个很大的管风琴。教堂正殿两旁的墙壁上有人物雕像。

圣安德烈教堂

圣安德烈教堂钟楼

教堂正殿的主祭台及主祭台上方的吊灯
教堂正殿后方的管风琴

教堂墙壁上的人物雕塑
从圣安德烈教堂出来是安德烈广场,广场上有雕塑,有喷泉。

安德烈广场上的雕塑喷泉
安德烈广场边上有着多家商铺的购物区域。

安德烈广场边上的购物区域
附近有一幢建筑,是希尔德斯海姆县政府所在地。

希尔德斯海姆县政府所在的建筑
从圣安德烈教堂沿路线向西北约500米,就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圣玛丽大教堂。

圣玛丽大教堂
圣玛丽大教堂(Dom
St.
Mariae),或称希尔德斯海姆大教堂,始建于主教阿尔特弗里德(Altfrid)时期的公元872年,是德国最古老的罗马式大教堂。
一千多年来历经火灾、战争的磨难。二战后教堂内部用简易形式替代了原来的巴洛克式的豪华装饰,外部西立面按原始罗马风格修复。
教堂东部后殿有一个二层建筑的十字回廊。回廊庭院内有一个建于1321年的安妮小教堂(Annenkapelle)。小教堂内有圣母抱圣子站立雕像。
回廊庭院里有一颗高大而茂盛的绿色枝藤,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称为千年玫瑰。此外还有从圣米迦勒教堂迁移过来的伯恩沃德青铜门和耶稣基督铜柱。

圣玛丽大教堂西立面

圣马丽大教堂正殿
圣玛丽大教堂正殿的主祭坛上方也悬挂着轮式吊灯,是金色的,比圣安德烈教堂的更大,直径有6米,是中世纪已知的最大轮式吊灯。轮式吊灯描述的是天堂之城——耶路撒冷。
主祭坛两边各竖着两个银质长烛台,烛台上插着白色的长蜡烛。

教堂正殿主祭台上方的吊灯

青铜吊灯上精致的雕刻
教堂正殿后方的管风琴前也悬挂着金色轮式吊灯。正殿中间还有耶稣基督铜柱(也称伯恩沃德柱)和教堂洗礼铜盆。在正殿祭台的壁龛有伯恩沃德的金色头像雕塑。

耶稣基督铜柱(也称伯恩沃德柱)

教堂洗礼铜盆

伯恩沃德的金色头像雕塑
圣玛丽大教堂的地下室很宽畅,安放有祭坛等。其中尤以金色的戈德哈德圣盒最为珍贵。

地下室内金色的戈德哈德圣盒

十字回廊一侧

回廊庭院

历任主教墓地
圣玛丽大教堂内最著名是伯恩沃德铜门和千年玫瑰。伯恩沃德铜门被安放在管风琴下面。铜门上面有好多珍贵的浮雕。浮雕画面显示了旧约和新约的一系列基督拯救人类的场景。不过由于年代久远,浮雕被磨损不少,有些浮雕已经不是很清楚。

安放在管风琴下面的铜门

伯恩沃德铜门,门上的浮雕已经不太清楚
千年玫瑰在回廊庭院里,我第一次看到比树木还高大的玫瑰,真的很惊艳。可惜我去的时候不是花期,没见到花。据说千年玫瑰在二战时同样遭受了炮火的摧残,但是它最终还是神奇般地长出了新芽,恢复了往日绿叶茂盛鲜花怒放场景。

千年玫瑰
回廊庭院内有一个像亭子般的小教堂,称为安妮小教堂。安妮小教堂内供奉圣母和圣子。

安妮小教堂内的圣母抱着圣子站立雕像
走出圣玛丽大教堂,外面是翠绿的草坪庭院。这里竖立着公元11世纪初雕刻的希尔德斯海姆大主教伯恩沃德(Bernward)雕像。

伯恩沃德主教雕像
希尔德斯海姆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是圣米迦勒(St. Michael)教堂。
从圣玛丽教堂出来,经过伯格(Burgstraße)街来到米迦勒广场(Michaelis
Platz),这是一个大而且空旷的广场,广场上惟一的建筑就是圣米迦勒教堂。正面看,中间是教堂主体,红砖屋顶,黄色外墙。两旁是两个很高的的像瞭望塔那样的尖塔,尖塔后隐约可见两座屋顶呈四面三角形方形大楼。塔楼和瞭望塔的顶部全呈绿色。

圣米迦勒教堂
教堂主体外墙中间两扇拱形大窗之间有一个不是很大的日晷,在阳光下,指示着时间。

圣米迦勒教堂外墙上的日晷
圣米迦勒教堂由当时希尔德斯海姆主教伯恩沃德(Bernward)主持建造。始建于公元1010年,完工于公元1020年。200年后,在教堂内部中殿的木质天花板上增添了耶稣家系图的壁画(完成于1230年)。
走进教堂,内部庄严华丽,天花板上的壁画讲述着圣经故事,教堂正殿约翰内斯祭台(Johannesaltar)上木框浮雕的圣经人物金光闪闪,教堂后殿十字形木雕耶稣给人以沧桑感,正殿中央的铜质洗礼盆上雕刻着的人物栩栩如生。

教堂正殿和正殿前方的约翰内斯祭坛(Johannesaltar)

1230年在教堂内部中殿的木质天花板上增添的穹顶画(内容是耶稣家系图)
教堂内部装饰呈现古罗马风格,特别是木制天花板,彩绘涂料墙壁等。此外,教堂正殿的天使合唱团席位柱屏,地下室的伯恩沃德石棺,约翰内斯祭坛(Johannesaltar),伯恩沃德青铜门和耶稣基督铜柱(铜门和铜柱现安放在圣玛丽大教堂中)等,都是宗教艺术登峰造极的代表作。

天使合唱团席位柱屏

管风琴和演奏者

精致的宗教人物雕塑

正殿中央的铜质洗礼盆上雕刻着的人物栩栩如生

教堂后殿的耶稣木雕像

地下室中的伯恩沃德石棺

地下室内的半圆形彩壁画
教堂后面是一个草坪庭院,草坪上有两棵古树,草坪边上的石子路边安置了很多宗教人物的头像雕塑。

圣米迦勒教堂的庭院草坪

草坪地面上一排宗教人物的头像雕塑

近看宗教人物的头像雕塑
草坪上有一口铜质撞钟,被安置在一人高的铁架上,铁架上还有铁锤,连接着手摇的齿轮连杆装置。用手摇会牵动铁锤敲响撞钟。旁边的文字告诉我这是教堂钟,重量为107公斤,敲响后的主频率为873.3赫兹。

教堂钟(Kirchenglocke)

教堂钟的钟身

教堂钟的机械部位
圣米迦勒教堂是今天游览希尔德斯海姆的最后一站。接下来按照来时的路返回希尔德斯海姆主火车站。

又来到安德烈广场购物区域

希尔德斯海姆主火车站附近的街道

希尔德斯海姆主火车站广场旁的伯恩沃德步行街
在告别希尔德斯海姆之际,我要说,希尔德斯海姆引以为傲的不仅仅是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在集市广场四周的罗马式建筑,同样是不朽的经典。
——本篇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