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琪-《碳达峰、碳中和宏观政策解读》
(2022-07-28 10:40:07)
标签:
蔡琪国网战略解读企业风控碳达峰碳中和 |
分类: 通用管理 |
【课程背景】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正式发布。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紧接着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课程收益】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国家明确“30·60”双碳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背景下,我们的行动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低碳/脱碳行动不仅导致战略性行业产业链的重构,冲击现存的经济体系,绿色低碳、绿色生活成为未来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使学员正确理解碳达峰、碳中和问题,针对中央指出的五个方面主要目标,我们在气候行动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课程对象】
1、 能源单位相关领导
2、 各级能源单位骨干及相关人员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讲:“碳达峰、碳中和”背景及战略价值
一、“碳达峰、碳中和”由来
1.
碳排放与地球生态危机
2.
“碳”从何处来?
3.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大国博弈
4.
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目标:中国担当与话语权机会
二、人类能源进化史
1.
石化能源时代:碳基能源
2.
光-锂能源时代:硅基能源
3.
可控核聚变能源时代:氢基能源
三、“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与逻辑关系
1.
“碳达峰”并不意味自然达峰
2.
“碳中和”:排放量=吸收量
3.
“碳达峰”是基础前提
4.
“碳中和”是最终目标
四、“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的战略价值与挑战
1.
中国是*碳排放国:压缩经济增长空间
2.
时间短:过渡期仅30年
3.
解决发展与减排
4.
解决整体与局部
5.
解决短期与中长期
6.
提供能源电力工业“弯道超车”机遇
五、“碳中和”的4种途径
1.
碳替代:47%
2.
碳封存:21%
3.
碳排放:15%
4.
碳循环:17%
第二讲:“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与中国能源安全新战略
一、全球能源发展趋势
1.
能源需求增长放慢脚步
2.
能源格局“四分天下”
3.
石油利用加快转向非燃烧领域
4.
天然气消费重心正在转移
5.
制约可再生能源瓶颈正逐一打破
二、中国能源安全挑战与新战略
1.
中国能源禀赋之痛:多煤缺气少油
2.
中国能源安全外部挑战:发展性、经济性、政治性
3.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
4.
中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三、中国如何破解能源高质量发展不可能三角形
1.
能源不可能三角:安全、绿色、高效
2.
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
3.
中国能源大三角:“光伏、特高压、新能源”大循环体系
3.
能源“四化”目标: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
四、中国“低碳之路”战略
1.
调结构:改变和优化能源结构
2.
促节能:立法与政策引导、技术运用提高资源利用效能
3.
用科技:能源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
4.
求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
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举措
1.
供给侧: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
2.
消费侧:电气化与节能提效
3.
转换侧: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4.“两个一体化”: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
第三讲:“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机遇与战略应对
一、重构能源产业
1.
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
2.
光伏、风电、水电、核能发展及前景
3.
产业发展空间与新兴产业机会挖掘
二、重构制造业
1.
从资源属性到制造业属性
2.
缔造产业链新标准:新国际分工与合作格局
3.
汽车产业链变革:造车逻辑与商业模式的颠覆
4.
低碳生活倒闭制造业革新
三、重构经济版图
1.
重新定义中西部
2.
“绿水青山”的后发优势
3.
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新机遇
四、资本加持与落地:新一轮科技创新
1.
电动车及其生态链
2.
数字经济
3.
工业互联网
4.
智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