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张仁贤的《做有创意的教师》学习心得

(2019-01-15 09:45:09)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习心得

                                           读张仁贤的《做有创意的教师》学习心得

通过阅读张仁贤的《做有创意的教师》这本书,我对教学微创意这个名字是念念不忘。教学微创意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构想或独具匠心的教学举措.”并且,书里两次提到了“图”,一是创意教学活动中提到“图画再现”;二是在创意教学语言中提到“一图胜百言”。我就在想,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动口中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分析、综合等各方面的能力。而“”可以是图片、图形、图像等,它们都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那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图”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高考这一指挥棒又对什么样的“图”有要求?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知识来源于科学家对大量的实验数据的分析。分析的过程出现最多的就是物理量之间图像,它不仅可以展现物理量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还可以展现物理量间的动态变化关系。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得到物理的定理、定律及关系等。其实分析的过程是科学家们利用科学思维对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过程;它是科学家们用端正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去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如果学生也能像科学家们一样,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那么,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等都能得到质的飞跃。

在高考中,物理图像一直都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有的需要学生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有的需要学生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高考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说明高考物理越来越注重对高中学生的图像分析和理解能力的考查。由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为基础,从形象认知开始,再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进而得到理性认知,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理解能力的最佳时期,但是,这种图像的题型在实际的物理学习中却是学生得分往往不高的所在,无法将已学的知识与相应的题目联系,或不能充分利用好已学的相关知识而使解题方法不佳,以致解题速度不快,解答过程繁冗,解答结果不能准确的反应物理量的关系等。为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得分率,为了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让他们能自主的、高效的进行物理课堂学习,真正成长为符合高考要求的综合素质过关的优秀人才。因此,我确定了课题内容,首先,从学生平时的练习入手,找到得分低的原因;然后,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创造性的教学构想或适合的教学举措;最后,总结出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推广,使学生的物理理解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