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节虫》教学设计

(2013-05-28 09:54:51)
标签:

自主

探究

多元

评价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节节虫》教学设计

天坛潘村小学   裴小朋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与“综合·探索”相结合的类型领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节肢动物特点以及节节虫的基本制作方法,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

学习目标

1、学生了解节肢动物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节节虫。

2、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游戏、小组合作以及合作创作等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进行大胆想象、创新。

3、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增强环保意识,感受并体验到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点: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节节虫。

学习难点:学生创新使用材料,制作节节虫的方法精细。

课前准备:

教师:教师范作、各种废旧材料。

学生:各种废旧材料、彩纸、手工工具。

学习过程:

    一、范作引入  激发情趣:

    1、检查工具,稳定情绪。

    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只小虫子(范作展示),大家看他们可爱吗?

    生:欣赏范作。

    师:找找老师带来的虫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观察,分析,回答问题:身体一节一节的。)

    3、这些一节一节的小虫子是节肢动物的一种,所以我们又叫它节节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节节虫。(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范作引入,引发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在比较中学会分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顺理成章地引入课题。)

   二、分析讨论   自主学习:

    1、师:什么是节节虫呢?教师介绍节节虫的有关知识。它是节肢动物,身体分界,并有节肢和外骨骼,器官系统发达的无脊椎动物。

    2、分析研究

    欣赏书中图片,师:谁能说说节节虫的主要结构呢?

    生:观察,分析,答,由头、身体、尾巴。

    师:板书。

   生:老师我发现它的头上还有胡须。

   师:我们还可以叫它什么?

   生:触角。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

   生:老师它的身上还有许多花纹。

   师:我们班的孩子真得很善于观察。

   生:……

   (这一部分是课堂的“生成”)。

   (设计意图: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

    师:节节虫的主要特点,谁能概括一下?

    生:讨论交流,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师:打开课本第14页,看书中小朋友都运用了什么材料来制作节节虫?你今天准备了那些材料?

    生:答。

    师:生活中这些材料随处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运用,都能将其变废为宝。

    师:下面我们分组讨论一下这些作品都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有哪些是你们不会的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分组讨论。答。提问。

    师:点拨讲解。

    师生共同小结制作方法。(师板书)剪、贴、穿、折、叠、卷、画、撕。

    师:强调重复的形一次剪好,节约时间,大小一致。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三、动手实践   合作探究

   创作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条节节虫。

   师强调注意事项:

   1、小组长做好分工,头、身体、尾巴、装饰等责任到人。

   2、保持地面清洁,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注意安全。

   3、看哪组的节节虫最漂亮,最特别。

   教师根据学生制作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小组分工明确,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推动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升华。)

    四、展示作业,拓展延伸

    每组选1名—2名同学拿着本组作品上台展示,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创作思路及使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互评,讨论交流。

    师:点评。

    师:今天,同学们制作的节节虫非常漂亮。课后,我们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出更多更美地手工作品,美化环境,装点生活,变废为宝,人人争当巧巧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主动自评、互动他评,教师点评等多元评价形式,学习他人的长处,听取他人的建议,得以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作品,达到共同进步,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