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是什么

(2013-01-05 17:22:27)
标签:

杂谈

分类: 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是什么?

1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2.促进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可以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按部就班的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超越校园围墙的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第二种)?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因此,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丰富学科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品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和学生的知识面,起到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同时,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灵活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 可以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恰恰能做到这一点。通过有效的整合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遵循学习认知规律,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教学应把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作为中心任务。传统教学不重视思维训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 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主要实施基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这不仅优化了教师的“ 教” ,而且也优化了学生的“学” ,从总体上 达到了教学的改进。

4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与目的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正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为一体,教师使用这一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堂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整合中作为重要工具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这种整合是一种和谐,一重互动,而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其基本特征是它具有学科的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课堂更精彩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教学,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课程的发展,并与其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作为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它的飞速发展,必须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学习环境,完善教学模式,变革评价方法。让课堂更精彩。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革新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将冲击传统的课程内容,它将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还应该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下论述:“未来的教育=人脑+电脑+网络”。课程内容的拓展,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学习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构思,将有关的信息再组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了自己的认识方式,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同时学习者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进行交流或咨询。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正被削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而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视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课堂的可操作性强。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

  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数字化学习。当学习目标固定后,学生可以通过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个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有比较大的帮助。同是,对一些复杂的问题上的解决或作品的评价等问题上,要求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观点的多个学生,在探索协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任务,网络正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善了课程评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带来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的革新,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学生自评),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同样,通过网络也可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化了评价的过程,革新了传统的课程评价的观点和方法。

  三、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应该创设主动学习的情景,创造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并非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为运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择适用的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更新,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经验,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重视学科基本素养的培养。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不能否定传统教学方式,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特点、教法的变革要能准确把握,同时,要积极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即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由于信息的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等。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从点滴做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长久的、共同的努力。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切忌好高骛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既要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又要深刻认识学科教学的真谛。

当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的机会与时间需要再增加;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我约束能力需要再加强;有时信息资源过多耽误了学生分析思考的时间,掩盖了其过程;有时一些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被忽略了等等。但是这并不削弱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起到的助推器的作用,并不影响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所占的主导地位。因此,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该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大胆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