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一山长:语文学习,90%的人都错了

(2019-03-20 18:11:44)
分类: 双语学习

我们学习语文,在用分析法来学习,其实错了。

我们语文的话,用语文来分解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什么叫“语”什么叫“文”。你们能告诉我什么叫“语文”吗?对了,“语”有两个,“语”就是“语言”是吗?“语”和“言”你知道有什么不一样吗?包括有人经常表扬我说:“张校长这几年讲课太辛苦了”。我说不辛苦,谁说说话就辛苦了?老太太没事,嘎巴嘎巴一说一整天。你说老太太说一整天废话不辛苦,我说一整天也不辛苦。但是我跟老太太哪里不一样?都是语言嘛,有哪里不一样?

老太太她只有“语”没有“言”,我说的是“言”。“言”跟“语”不一样的,在中国是很准确的,不像那西方那样“language”,太简单了,不是那么一回事的。老太太说出来的都叫“语”,咣咣的说话,只要不是哑巴,都可以发出有声音的“语”来,“语音”的“语”。“言”就是里面有内容、观点的东西。所以,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人说“因语获罪”,你说几句废话,不会获罪的,只会觉得你讨厌,闭嘴。但是文人会“因言获罪”,因为这个“言”里面含有思想,含有内容,这个可能就有问题,对不对?

我说:“打倒某某某”,这就传递了一个信息,这个信息,有的人就不高兴对吧?这里面就叫“言”,所以“语言”是这个东西,不简单吧?必须有内容才叫有语言。那么现在大多数的人,我们去学,学“语”还是在学“言”呢?很多时候小孩的话就发现一些特征,他在家里胡说八道的时候很会说,呱啦呱啦在家里吵死你。但是他只有“语”没有“言”,但是你要他正式场合说正话,上课回答问题,他就不知道怎么说了。因为他只会“语”,不会“言”,我们没教“语言”,同意吗?当你这样分解的时候,你们就突然发现,语文该教什么了。要有思想,有内容。不是会说废话。

现在语文就是要教两个东西,“语”就是口头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就是“语言”,我们把两种东西混在一起,我们就不分那么细。那么教口头语言简单吗?昨天小孩子们的表现就是今日学堂语言学习的成果展示。你们去上台试试看,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今天上午的家长上台,你们也看到了,他们其实表现的还是很好的,他们很努力花了很多功夫,但是他可能(我不知道啊,我没在现场)他们的表达清晰度有问题,传达的思想不见得那么准确,可能也不那么能抓住你的心,觉得听了还想听、还想听。如果你能这样做的话,其实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对不对?如果你如果做不到,就是你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同样的话,这个语言他还有两种东西,语言能力,“语”的这个能力,它表达的就是互相沟通的能力,昨天开那个小会,他们给我安排的一个小会,大家都在一起坐那乖乖的等着我说,为什么呢?大家只有“听力”,没有“语”力,或者说他们没有“语言”能力。因为他们沟通能力不足,我说你们说啊,这是交流不是演讲,讲到我累死了,为什么呢?他们这种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有限,特别是他们有的听了我的课,我认为你听懂了,但是我一考你,你又不是那么回事,没听懂。

我们体制教育出来的人,聆听的能力、表达能力、沟通的能力、互动的能力是有问题的。我们要训练的孩子,就是看你说一句话、说话能够听音,这才是你的理解能力比较好。说话听音是什么意思?听出你背后的想法,对不对?如果你只看背后的东西,就证明你还能知道后面的东西,这个“语”的能力,其实要比文字复杂得多,你们同意还是不同意?比如说问你:“喂,今天下沙中学,比如说张校长有个演讲,你来不来?他说“好啊!”,“好啊”,一样吗?肯定不一样啊,一个是积极的应和的,一个的话是消极的、逃避的甚至是烦人的“好啊”。

“你在干什么”?叫阴阳怪气的。所以语言,写出来都是一样的,但是我表达出来是不一样的。

这就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了,学语文,千万不能一开始就教他文字!现在知道道理了吧?因为一句话,同样的文字写出来与听起来天差地别。在实际生活当中,如果他只会学文字,只会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他就会变成呆子,同不同意?但是很多妈妈,你的孩子才三岁你就教他认字,你是不是犯傻?我的研究结果就是:小孩子如果三岁两岁你就教他认字,五岁六岁你就叫他变成那个语言大师,就像我说的一样,在武汉碰到那位小神童,五六岁就会读【大学语文】,这就把他的思维全破坏了,他已经完全无法理解人的很多细节,他应该关注人细节的这个年代,你教他很多文字就是破坏她的思维,所以文字是千万不能多学的。

上次我的那个明珠班的黄老师,我告诉他小孩放假,有时候周末到我家里来,坐我膝盖上,我在看电脑,她就指着电脑说:“我知道那个字是什么,那是今日学堂”,她认得我博客上写的字,我很惊讶,我说你会认字吗?她还很得意,说是呀。然后我就问老师,我说:“明慧好像到我家里,我发现她能认几个字了”。你知道我们老师怎么办?老师很得意,说:“恩,那是我教的?”,不是的,黄老师很小心地说:“校长,我没有教她认字”。我说我知道,“校长你知道就行了”,她松了口气。

在我们学堂,她这么小,老师教孩子认字,是你的(老师)有问题了。你们呢?教孩子认字是你们有功劳是吧?在我们这边你是在害孩子。很小心,但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怪老师?我调查过的,我得很好的问孩子:“小宝,真有本事,谁教你的呀?”她说:“没人教我,我就是自己会的”。我说:“那我就放心了”,为什么呢?如果说“黄老师教的”,那我就要问黄老师了,我会说:“你学我的东西学了多少年,怎么学成这样子了,敢教孩子认字”?奇怪吧?在我们学堂当老师不容易啊,在我们学堂当老师就要专门学“不学无术”教育法,因为跟了个不学无术的校长。就不能乱教,这是我们学堂最奇怪的一个地方。

但是我们这样教小孩子,她会自动认识到这是她自己的事情,不教就会。但是她(老师)要去观察孩子表达能力,观察孩子思考能力,发现这小孩子还蛮厉害的,你骗她骗不了的,几个月前你跟她说过一句话,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你说错了,她来问你,你回答她,她就会把你原来说过的话告诉你:“你原来不是这样说的”,很清晰,为什么?因为她的脑子没被搅乱,但如果你过早地就教她认字,她脑子一定会搅乱。

大家都知道语言学习有个次序叫做“听说读写”,这个过程真的不能跳过,谁敢跳过去,你的孩子以后一定有障碍,你已经有障碍了,再让我给你改过来,我没这个本事,你已经把源程序写错了。“听说读写”,你们再想想你的孩子是不是就是这样过来的?当你对孩子说:“宝宝回家”,他不吭气,但你一说他就知道,你问:“某个东西在哪?”他咚咚咚把它找出来,就是这样的,但是他不说话,这就叫听,经过一年多,突然有一天他就开始了说,这就叫语言阶段。

接下来到了什么阶段?这就叫“读”,读就是阅读能力,你了解了我这个“听说读写”次序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情?在座的各位你的孩子上不上作文培训班?上不上?不上,才叫聪明的。上叫笨蛋,笨蛋妈妈,真的很不客气的。

如果你孩子口若悬河,说什么说的都很好,读书读得很好,你让他去学作文可以。如果他有这个水平,根本不用去学作文,学作文反而障碍了他的思维。有些家长就问我:“你们今日学堂怎么教作文的?”我说:“我们不教作文。”他又晕了,这个学校真糟糕,啥都不教,不教读书,不学拼音,不教认字,也不教作文,但是奇怪孩子怎么都会呢?到处是怎么回事呢?

我说:“不知道,因为我们是“糊里糊涂教学法”,一般人都很难以接受,我说“糊里糊涂教学法”,他说张清一偏激,不愿意告诉我们教育秘诀啊,是我不告诉你们呢?还是你们不听呢?我说了那么多,你还是用你模式来套我们。我的博文上写的东西,什么时候告诉你,我说要学作文?我说过“不学作文,才是最好的学作文的方式”。为什么呢?我告诉你要阅读,还要告诉你要读什么东西,不能乱读言情小说等乱七八糟的鬼东西。要读有内容的,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让你的思维有序化,而且你要读的材料很多,读的是精品,你写出来的作文一定是精品,对还是不对?你看大师一级水平的东西,你写出来就是大师水平,你经常看伏尔泰,你当不了伏尔泰,也可以比一般的小学老师强很多吧。

你们的孩子在学作文,在学什么鬼东西做范文啊?你们在学《小学生范文》,你孩子是小学四年级,你拿个五年级小学生范文给他学。你说你在教他学什么东西呢?那不是糟蹋你孩子的智力吗?你直接给他学伏尔泰不好吗?当然我不支持你学伏尔泰,毕竟翻译过来的,我更支持你学中国最经典的东西,好不好?你去学《道德经》好不好,你去学《孟子》好不好,去学《荀子》好不好?你学这些东西,你甚至学《古文观止》都好。对还是不对?你干嘛要去学《小学生作文》,干嘛总是上什么青少年杯作文比赛,什么楚天杯,这杯那个杯。。。那不是你在糟蹋你的孩子?在毒害你孩子吗?你用那些很弱智的东西毒害,我们认为这是弱智的东西,当然你说这是在批评人,小孩子六年级怎么叫弱智呢?跟我们中国伟大的智慧,跟我们的《道德经》、《荀子》,跟我们这些大师相比,他们叫不叫弱智?绝对叫。

你的孩子跟着大师学习,就算他只能学到大师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他都是个人才。同不同意?这就是你读什么的问题。

我们在听说两个方面,“语”上面回过头再想想,你们孩子的课程表上有没有这个课程?有没有安排这方面的教学,有吗?没有!其实我们只有读写课程。我说不客气一点,我不是针对体制,我父母都是体制出来的,我是针对教学方法,这是西方式教学方法,行为主义教育方法,延续下来的,已经过时了。不能这样来设计的。当你发现这一点的话,总结出来道理来了吧,各位?为什么你们大多数人不会说话,把你带到台上来说,你就说的乱七八糟的。你要不服气你自己试试看,自己来录像。像我们清心培训,第一天来了都是分享,介绍自己是谁,很多人说的乱七八糟的,然后录像把他录下来,后来看很糟糕。我们毕业时你自己看一下,你看看自己都说:我怎么说得那么难看啊?21天训练下来,你的思维就整齐了,有序了。我们清心二年级也有分享。你来自我介绍,清心二年级录像一看,完全不一样,那就证明培训效果还是有的。

但是呢,大部分人一开始说了半天,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你有没有发现周围这样的人很多?你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因为从小到大没有人教你“语”的能力,没人教你表达,甚至没有人教你聆听,有时候你就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比如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地听我的课程,如果我来考你的话,那很多人会被烤糊的,我到底说了什么?可能他吸收不了。这就是我们没有教“语”。

而我们学堂现在是怎么教“语”的?就是我们在孩子的十岁之前,不教孩子进行书面的文字能力,更不教孩子写字,写字这是我最反对的一项工作。我们很多孩子近视眼是写字写出来的,孩子的脊柱变形是写字写出来的,甚至孩子的厌学也是写字写出来的,为什么呢?我们的孩子真的不需要写字,什么时候写字?十岁后写,十岁之前有什么好写的。包括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大家都让我签字签在那个书上,我差不多二十年没写字。当然,原来当老板时老签字,所以签字还没签的特别难看。为什么呢?我用电脑习惯了,很少用笔去写字。我们的孩子还不是这样?我们是不是很需要写?

你说我是中国人一定要写,因为中国人文字美呀,你是为了文字的形式还是为了文字的感受?要不要捉住孩子的小笔头,慢慢地让孩子在那吭哧吭哧地写?对孩子折磨很大,你们有没有发现小学一二年级、二三年级写作业写到十一、二点,不是在那个作业内容难,而是他的手没有这个能力,特别是六岁之前这段时间到上学,他的手很稚嫩的,这是很忌讳的东西。但是我们(今日学堂)没有将功夫用在这个上。你有没有发现小孩三四岁时呱呱呱是英语,很喜欢说和听,也很喜欢听,那时就应该训练他的语言能力呀,鼓励他发展“语”的能力呀,要一个很活泼很开朗的老师带他,让他去学这些东西。当他这样做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是不是就提高起来了呀?

但是我们在体制内上学,不能跟我们学堂一样自由。我们学堂一个小班十几个人,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谁不发言,我们还要跟他不行,你必须发言,说今日学堂上学,必须要发言,必须要学会说话,不能在那装乖,就像你们昨天看到的那个十二岁的小朋友,刚进校的时候,是最乖的孩子,体制内的最老实,最听话的了。我们告诉她:你在今日学堂要把这个习惯改掉,不能那么乖,要学会思考,学会反问,学会质疑,跟老师捣蛋一下都没关系,刁难一下都没关系,我们就是这样鼓励学生的。我就告诉这个小孩子不能太乖了,她就哭了,反问:“怎么样才能不乖呀”?

你放心,我们学堂学生绝对有批评精神,你别以为他们是我的小信徒。我们不允许他是信徒。你什么事情必须思考过后才能告诉我,就算它是对的。必须思考,比如说太阳从哪里出来?从东边,为什么是东边?你得说清楚,说不清楚你就是迷信,说得清楚你才不是迷信。这是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不要你记答案,但是要关注过程。教育是关注过程的,(工业)产品关注结果。教育的整个过程要完善它,答案不重要,怎样得到这个答案很重要。我们应试教育关注的是答案,你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我不管你,甚至是偷来的抄来的我也不管你,对不对?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很变态的,错误的。

所以教育过程中,“语”的能力培养起来也很辛苦,把课堂问答这个环节给他,同时读了书就要让他告诉别人什么故事,就像小明慧,做了梦,就告诉老师,假如老师不耐烦,说她“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许说,现在上课,不准乱说,听我的!”我们往往认为乱说就是上课,孩子在乖乖上课就好,对吗?你们体制学校就是这样做的。

你能做到今日学堂这点吗(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如果做不到,你就没办办法培养他的语言能力。他说的时候你应该说“嗯,你说的是这个意思”,他说的时候会说乱了,你就应该重复一遍正确的表达,说这样表达。如果他说:“面包吃我”,我就说“恩,你吃了面包,对不对?”,她就知道应该是“我吃面包,不是面包吃我”,这样不就得了吗?语言能力不就是这样慢慢训练出来的吗?

接下来更高层的语言,就是现在(演讲能力),孩子们十二、十三、十四岁后要训练表达、演讲、辩论。这种辨论是目前你们看到的辩论,但是内部训练,包括以后的更高级的训练也会偷偷地告诉你们,我们会怎么训练的。他们会一对一的训练。正方一个人,反方一个人,正方要把所有的观点,从头到尾贯穿下来。对方先给你两分钟时间,辩!反对他,你哪里有问题,接下来三分钟时间立论,重新再立论,而对方再站起来,好我先辩,你的立论哪里哪里有问题,接下来是我的观点,我要立论。这个东西(辩论教育)不是西方的专利,是中国的专利。中国的专利是什么意思?是佛家训练思维的方式。就是立论之前有个破论,要立论还要会破论,不破不立,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知道来自于哪里呀?来自于佛家!来自于佛家的辩论要求。破论,立论,先破论再立论,就叫“不破不立”。如果你不能把对方的错误观点破掉,我的正确的东西就立不起来。就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跟正方在一起竞争,我们就必须把他的东西破掉,告诉他,你的观点不对,我的才是对的。为什么?我不破掉他的东西,你就立不起来。现在的大学生是怎么样的呢?昨天你们看过,他们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他们没能破掉小孩子们的立论,是吗?没有!所以说他们立不起来,他们没破,所以没立。而我们的孩子在破他们的立论,而我们也立起来了。因此,大家投了他们票,这很正常。这就叫不破不立,平常这句话说多了,不知道这句话的来历吧。

这就是我们培训辩论的方式,而且要训练一个人把它完成,一个人他能够完成这些的时候,就相当厉害了。这个人就可以做总经理了,而且他说话一定会让你非常非常的服气。但是这东西是长期的过程,一步步做,他们还有长期的工作要去做,将来有一天我们孩子出来,我们可能跟他说,你来跟他玩辩论,你可以来一队人马,你来十个都可以,他们可以一对多,拿出你的道理,可以这样来。佛家一队人,一群人,每一个人都可以来质疑他,一个人站在这,心平气和的把你破掉,把结论立在这。他不用突然给你袭击,考你的反应。他事先把自己的论点贴在墙边上,你来看,看好了,你来挑我的茬,挑得出算你有本事。

就像我的这本《清心文集》摆在那,你们来挑错,挑了来辩,我不用出来,我让我们的孩子出来,他们来捍卫这个立场,他们的捍卫输了,就要给你奖金,这就是教育。其实这就是中国的传统,佛家文化的传统,这东西练的就是“语”的能力,“语”的能力非常非常重要,我认为比“文”的还重要。你们认为呢?我估计教育界第一次给你说这样话,目前的教育界没有人重视这个能力的。因为你不会写文章没关系的,老板他不会写文章,但他发表的演讲就是能感动人、就是让员工服气,他跟人沟通就是让人很舒服,对不对?他的视野也很开阔。我们大学里面会写文章的人多了,有些人只会写文章不会说话,他没办法把自己的品牌推销出去,所以“语”的能力真的比“文”要重要,所以“语文语文”“语”在前面,“文”在后面。可惜现在语文教师没有几个人,或者几乎没有人去教“语”,我们教育缺“语”,无“文”,这是我的评价,大家如何评价?太偏激了?你们认为呢?

如果你们支持我,你们跟我一样“偏激”哦,我的结论就是这样得出来的。但是你把我的结论单独拿出来说:张校长说我们语文教育缺“语”,无“文”,没有语文,我估计在座的一定要说我偏激,因为缺乏整个的推论过程。你别说是我说的,因为你没办法像我这样论证那么清楚,我是论证清楚了,才告诉你中国教育缺“语”,无“文”,你没论证,直接说这个结论,别人会说:“明明有语文课,明明有大学语文,中学语文,小学语文,你怎么说没有语文呢”?我是说语文的本质来说,我们体制内学校没有教学语文。

接下来“文”的话,我们还发现一个很悲哀事实,我们也没有。阅读和写作,就是“文”,然后我们在教阅读吗?我们没有在教阅读,我们在教考试,发一段文章给你,然后把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然后给你考,而且你必须按照标准答案答。天底下哪里有标准答案呀?一千个读者里面就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里就有一千个贾宝玉,一千个林黛玉。怎么可能标准化?你让他只有一个答案,你是怎么教的阅读?同意我的话吧?如果同意的话,那情况也很严重。怎么严重?你这孩子怎么上课的?你说呢?你孩子怎么上课的?以后你还敢不敢让你的孩子去做卷子,做语文卷子,把他的能力破坏掉?你真的不敢的。

所以为什么我研究之后,就不敢把我的孩子送体制学校上学了,因为我们研究发现,体制教育他全是反着来的,是反教育!只会伤害孩子,不会带来真正的教育。

我发现佛陀很厉害,两千多年都预测到了这种局面了,说这叫“世人颠倒”,全都是反着来做事的。什么东西都不对劲,所以我们就不敢让孩子上学了,因为我爱我的孩子,因为我爱他,所以我就不敢拿这些有毒的教育去毒害他。因为我爱他,所以不敢叫他去上学,因为我喜欢让他语言表达清楚,把文字写得清楚,所以不能去做那些卷子试题。我不能给他一个固定的答案,限制了他的思维能力。我们的小孩子,就算他说的东西很错误,很离谱,我们也会告诉他: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但是你可以保持你的理解方式,让他自己去思考,去发现答案。我们不要求你跟我一样,所以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教育出来的确跟一般学生不一样。最大的不一样,就是他真的有思考力,有批判性精神,他真的会去质疑,但在质疑当中,并不妨碍他对老师和校长的热爱。学生们都最喜欢自己的班主任,对他的老师很热爱,你要说他的老师不好,他会很优雅地告诉你不是那么回事的。他热爱他的学校是没问题的,因为学校能够可以满足他的心,但并不是说学校说的东西,他就信徒一样的听。我们反对信徒,就像我们说的“你怎样才能不乖”?哪有学校这样教孩子的?我们就会。虽然我们要求她“不乖”,但是你看他像不像叛逆的孩子?你只看着她很调皮,很可爱,还会逗你玩一下,那个小女孩(辩论赛的反方一辩)看到没?才一年多。

其实小孩子的可塑性真的很强,她可以千变万化,但是你要给他变化的条件。如果我们按照以前的固定模式给他,他现在可能都乖的不得了了,乖的都不会思考了。你们很多孩子很可怜的,要不就是乖的不会思考,要不就是调皮的完全让你无法控制。而我们孩子,她又很孝顺,跟爸妈关系也很好,老师也很喜欢他,同时你跟他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也觉得你很可爱,也不跟你对着来,这东西就叫做灵活,灵活跟死板是不一样的。

怎样进行阅读教育?

我们怎么教阅读呢?不能去教他读死的东西,不能教他一对一的东西,要教他理解消化,你的理解对不对我先不管,我让另外的学生跟你互相讨论,甚至反驳你,你就不容易固执,你得重新完善自己的理解,原文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老师就算是知道答案,也要让他们吵成一团,等吵了半天,是不是理解就更深入了?到最后老师再总结一下,他发现老师的思考比他高一大截,他对老师也很佩服。老师一定要总结出来就要让学生服气,境界一定要比学生高。如果学生对老师不服气,学生会把老师炒掉的,这是我们学堂的模式,学生也很厉害,我们很多大学生怕教这些孩子,你会觉得这些孩子很不好糊弄。特别是你知道我们学堂的制度是学生可以炒掉老师的,因为我们要求学生是“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只要我说得是对的,我就有权炒掉你。那么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学堂老师的压力也很大的,他天天要进步的,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叫“教学相长”就是这样“长”的嘛。

其实我们做的很多跟体制学校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我认为我们实际“做到”了。传统学校说要教语文,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孩子语很好,文也很好,甚至孩子写的文,看了水平就不像真的。在深圳,一个学堂的老家长更搞笑,她8年前就送孩子到学堂来了,这家长还是满有眼光的,但是他今天才告诉我:她这几年,是每天都想把孩子接回家去。因为她一直搞不清学堂到底是在教什么东西,一直看不到什么课程安排。但是她觉得孩子在学堂很开心,算了,就这样混吧。然后她也看到了自家儿子发的作文在博客上很漂亮,写的真好。她就想:这怎么可能是我儿子写的?一定是老师帮他写的!老师为了他发表出来帮他修改的,修改好了发到上面,就是为了争面子的。其实学堂的老师哪有时间帮你十几个孩子每个人写作文,写博客,一下子写几千字,12岁不到,11岁多,两三千字一下子写出来,多长时间?两个小时。你们现在几个人赶的上?关键是他写出来思路还很完善,题意就很好。但家长就一直认为不可能的,一定是老师帮忙写的。后来这一次放了暑假,老师布置了作业,就让他们(今日学堂学生)看一本书,还有写两篇文章,但家长就看自家孩子天天玩,就说“你赶快写呀”,“没问题,很快一下就写完了的”,她总不相信,因为自己写没这么容易的。后来到了最后期限,孩子花了两天时间,几个小时就把书看完了,然后她说“还有读书笔记要写”,看那小孩子,两个小时,当她的面写了两三千字出来,亲自打出来。这一看,老师没在旁边,没有电子邮箱辅导他,才相信了!家长感到震惊,说:“我的孩子那么优秀,我真不知道”!所以她觉得自己很惭愧,这是一个比较老的家长。

这件事情就代表很多家长真的不相信学堂孩子的水平,因为有可能大人都写不出来。你们怀疑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不具有这个能力?是特别包装出来的?好,我们就来跟大学生辩论比赛一下试试看。辩论的结果,是不是证明小孩不见得比大人差?好了,你还是不相信,心想他们是事先准备的。最后你们家长自己自由提问,这是你们自己提的问题,可以故意刁难她们。还有给你们上课,你看怎么办?还是假的吗?这叫做水平好到不像是真的!

你要相信一点,我们做不到的,孩子做得到。但是你要给他这种机会去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培养模式:你先给他大量的阅读,好的内容的阅读。再给他一个写的方式,不是作文的方式,我们是让他理思路,不准有一句话废话,必须很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然后把废话一点点地砍掉,写出来之后,不是叫增加字而是减少。你们用传统的方式写出来要字数,500字,要量不要质,小孩写写就算算,还差多少字,然后打多少个标点符号,再重复几句话,就像老和尚重复几遍,字数够了,就完成了。这个是个很坏的习惯,你们知道为什么?这种方式是在培养孩子说废话,有些人在台上说半天还说不清楚,为什么呢?他从小就习惯了乱说,只要把数量说够,时间说到就够了,而我们是:只要是你说不清楚,不行!你可以只说一句话,但要很清楚的表达,因此你看我们孩子回答问题,有时候看着有点傻气,怎么几句话就说完了,不吭气了。但有些人会口若悬河,不停的说,还收不住。以为这叫水平!该说就说,不该说的多一个字都不说,我们的孩子就要培养这种能力,这才叫语文能力。

语言能力必须这个样子。写东西就是告诉他要砍废话,写出来很多废话!要砍掉!哪里有这么多废话,重新砍砍砍,不停地削减。但是你可以增,增的目的要把它桥接的更好,所以的话,文章要经常改来改去,不停地修改,这样最终的结果,他们的语言表达就越来越准确,如果你没经过这个训练,无法准确表达的。

这里告诉你们一个很简单的秘密,当你想把作文写好,不是去写一百篇作文,不是我给你半年时间,你给我写一百篇作文出来,你的作文就写好了,不是的,这样只能培养废话大王,在一个水平上不断重复。

如果你有本事把一篇好文章改一百遍,比你去写一百篇作文效果更好,这是一个秘诀。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秘诀,我们学堂就这样用的。所以在我们学堂看起来效率甚至很低下,比你想象的低下,但最终的结果是高效,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学生看起来学的很慢,到最后我们学生追不上他,因为他一直在训练能力,而不是训练知识堆积。他不要这个结果。比如我告诉你们,我们学堂的孩子一个月,就只写了一篇文章,你觉得哇你们学堂好差劲啊!我们的静慧今年上半年闭关,半年时间她只读了一本书《沉思录》,效率低下吧?但是她读《沉思录》的深度肯定不是你读的深度!当你认为我们低效的时候,你再跟她比,你才发现你的高效没有用。你以为你写了一百篇文章有用吗?就像体制学校一样,每天写一篇文章,每天做多少作业,他们在简单水平上重复,没有用的。我们是在一个地方深深的挖井!你也应该看过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是什么呢?就是我挖一百口井,每口井下面都是水,但是没挖到水,因为只挖了一点点。我们是一直挖到你出水为止,因此我挖一口井就算一口井。你挖一百口都是浅浅的,但是你可能比我更辛苦,是不是?最后孩子为什么能轻松学习,这能不轻松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