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苍梧县六堡镇旅游导游词 (梧州彭志创撰稿)

(2017-09-01 15:58:35)
标签:

彭志创推介

旅游推广

梧州六堡茶

导游词

分类: 推介梧州

苍梧县六堡镇旅游导游词
梧州彭志创撰稿

http://bbs.wzljl.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14/215316qdsykg8c7mdgsggp.jpg(梧州彭志创撰稿)" />

(致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有“中国名茶之乡”美称的苍梧县六堡镇,我是本次六堡茶乡之行的导游,大家可叫我梧州彭导。请随彭导一同感受这次以六堡茶文化为魂,一同体验融合六堡茶园、山谷林瀑、民俗风情、古树名木为一体的赏心之旅吧!

http://bbs.wzljl.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14/215327y00wo9vk3kovpvo3.jpg(梧州彭志创撰稿)" />

(六堡得名)“堡”在词典介绍指有城墙的村镇,泛指村庄。在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原来苍梧县有一堡到六堡都有产茶,其中以五堡、六堡的茶做得最好,后取名六堡茶。
说起六堡镇,这可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地方。汉至南北朝属于广信县,隋以后至清代属苍梧县。明、清及民国初期属多贤乡。民国22年称六堡乡,隶夏郢区。1993年11月改为镇建制至今,六堡镇面积291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社区,全镇总人口为2.68万人。以汉、瑶两个民族为主。六堡镇境内山高谷深,土地肥沃,宜林宜茶,是中国名茶——著名六堡茶的原产地。

http://bbs.wzljl.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14/215314o5o7nkdw2jpmadae.jpg(梧州彭志创撰稿)" />

(六堡茶历史)六堡茶因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属黑类茶。 在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中曾有记述,说南方有一种大叶茶,称瓜芦木,非常苦涩,以叶制成屑末茶,喝了也会使人通夜不眠煮盐工人专门使用;五六世纪时,两广百姓已有普遍饮茶的习惯;从陆羽《茶经》讲到的制法来判断,采下鲜叶先制成团状、饼状或方块状的紧压茶较为可能;宋朝实行“茶马交易”,用砖茶运往西北换马,当时湖南就有黑茶制造,黑茶压成砖,运往西北,其中的“茯砖茶”很象六堡茶的制法。从《桐君录》来看,六堡茶可能是湖南黑茶的前驱,由此可知,六堡茶的产制,当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苍梧县志》卷之九——梧州土产篇(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版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
http://bbs.wzljl.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14/215322bjouxs7b3ls3opvv.jpg(梧州彭志创撰稿)" />

(六堡茶功效)六堡茶具有独特槟榔香气以及红、浓、醇、陈、宜久藏、越陈越好的品质特点,具有相当优秀的药用保健功效,不但与其他茶类一样含有咖啡碱、挥发油、茶碱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从而具有提神醒酒、消除疲劳的功效外,内含的远高于其它茶类的脂肪分解酵素使之油脂分解能力更强,可较快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等不健康物质,有效降脂减肥,防止动脉硬化和降血压。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在制作过程中有一道特殊的工序叫“沤堆”。在这一工序中,微生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六堡茶除具有其他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清热润肺、明目清心,帮助消化,消滞去积的功效,是唯一可以直接药用的茶叶。
从中医药学角度来看,六堡茶偏温性,健脾养胃、驱痢解暑、利尿解毒效果好宜多饮。久藏的六堡茶还会“发金花”,即产生一种有益人体的金黄霉菌,这种菌类孢子能分泌多种酶蛋白,促使茶叶形成特殊风味并令功效更显著。
http://bbs.wzljl.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14/215333q7ygbffzqfessaik.jpg(梧州彭志创撰稿)" />


(六堡镇茶文化主题公园)各位游客,现在,请随我前行,一起来体验,六堡镇茶文化主题园是将公园分为与茶结缘、茶香古镇、茶源追溯三个区域,串联入口牌坊、茶文化体验园、茶排码头等项目,将六堡镇镇区塑造为品六堡茶、识六堡茶、斗六堡茶、六堡茶表演、六堡茶比赛、六堡茶节庆、六堡茶体验的文化核心和品牌核心,打造融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的茶香古镇风情的仿古主题茶文化公园。现在大家看见的,就是我们六堡镇茶文化主题公园的景区导览图。
http://bbs.wzljl.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14/215318wwmxxnsn1yxojxj4.jpg(梧州彭志创撰稿)" />

(六堡牌坊)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去年新建的六堡茶景区牌坊。这是进入的六堡镇地标性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正中央提写有“六堡”两个苍劲的大字。

(中国名茶之乡石刻)2012年11月苍梧县通过由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评审,被命名为第三届“中国名茶之乡”, 声名远扬。而六堡镇是公认的六堡茶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2009年6月,六堡茶制作工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先后获得了“广西名优产品”、“广西十大(旅游)土特产品”和“梧州三宝”等称号。据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至2011年6月,六堡茶的品牌价值达8.3亿元,居全国茶叶品牌价值第28位,列黑茶类第2位。
http://bbs.wzljl.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14/215321i23mmht39z67h5b3.jpg(梧州彭志创撰稿)" />
(茶文化风雨桥长廊)大家眼前的这栋置身碧绿茶海的建筑就是茶文化风雨桥长廊,是观看六堡茶园的最佳位置之一,置身于浩淼的茶园之中,真正的感觉就是彻底的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心灵一片宁静。片片茶园,绿浪浩瀚、碧毯铺陈,满眼都是重重叠叠的绿,随着天色的变化,云彩的飘动,产生或浅或深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切身体会到“纳百川宽广胸怀,显冰心一色茶天”。在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日,带上自己心爱的相机,可以在“六堡茶园”随意的按下快门,记录令人心动的美景。


http://bbs.wzljl.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14/215329pzoyawgoysoxamyw.jpg(梧州彭志创撰稿)" />

(六堡茶园)茶园主要分布于六堡镇西北部,山高谷深,峰峦起伏,云雾潦绕,周围空气清新、风景优美。主要大型的茶园有黑石顶茶园、贡州茶园、茗山茶厂、双髻茶园等,尤以塘坪村黑石顶古茶、四柳村罗笛古茶、不倚村恭州古茶三大古贡茶闻名。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苍松六堡茶的有机茶园。茶树种植依山顺势,绿野遍地,环顾四周,绵延不尽。
(茶文化体验园)在六堡镇入口牌坊一侧,配备专业茶艺师为游客现场介绍六堡茶功效、讲解六堡茶文化、表演茶道艺术,还有六堡茶文化相关宣传片,是您来六堡镇识茶、赏茶、品茶、购茶的好去处。
http://bbs.wzljl.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14/215314mee8zei08z88epb1.jpg(梧州彭志创撰稿)" />
(六堡茶茶艺表演)下面由茶艺师为大家表演梧州六堡茶茶艺。梧州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属黑茶类,因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一带而得名。清代以其独特的槟榔香,而列为贡茶。泡饮时汤色红亮,滋味醇和爽口,香气纯正,耐于久藏,越陈越好。


http://bbs.wzljl.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14/215321daz4q1389gsxcaq3.jpg(梧州彭志创撰稿)" />
第一道:赏鉴干茶
请嘉宾观赏六堡茶的外形品质条索长整紧结,色泽褐黑光润,带有六堡茶特有的陈香,现代人称为可以喝的古董。
第二道:烫壶洁具
六堡茶要高温冲泡,所以在泡茶前,要用开水烫洗茶具,清洁茶具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茶具的温度,以免降低泡茶的水温。
第三道:六堡入宫 将茶荷的茶叶拔入盖碗,放茶量以容量的三分之一而定放茶叶。
第四道:温润六堡 陈年六堡是干仓中经过多年陈化而成的,在冲泡时,头一道茶为醒茶。
第五道:高山流水 高冲有利于翻滚茶叶,使茶性充分散发。
第六道:若琛出浴   将温杯的水倒入茶船,就像若琛出浴。
第七道:陈韵回壶  把茶壶中的茶汤注入公道杯内,使茶汤前后出汤均匀。
第八道:平分秋色 把公道杯的茶汤斟入品茗杯中,不急不缓,有着无限的飘逸。
第九道:敬奉六堡 双手把品茗杯的茶汤放在杯托中,一杯一杯敬奉给嘉宾朋友来细品六堡茶。
第十道:赏色闻香  观赏六堡茶的汤色,茶汤表面飘浮着一层云雾,汤色红浓明亮,通透,再细闻陈香的变化,内质的香气陈醇,悠悠绕鼻,带有槟榔香。
第十一道:细品茶韵  品六堡茶要分三口来品,俗语说“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入第一口,汤水细腻,第二口,粘稠圆润,第三口,气韵流转,有如丝般顺滑。让六堡茶的陈香、陈韵和茶气、茶滋在口中漫漫弥散。

感谢嘉宾观赏六堡茶艺,茶艺表演到此结束。喝六堡,身体好!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六堡茶商业街)欣赏完六堡茶茶艺表演,相信各位朋友会不虚此行,请您一定会放松脚步,放松心情,让身体和心灵在浩瀚的茶海中得到最好的休憩,一定拥有了一段惬意恬适的人生记忆!我为各位推介我们六堡茶最好的手信.

这是苍松六堡茶,0612是获得07年广州国际茶文化节金奖的黑茶,来自六堡茶原产地六堡镇,已经有5年的干仓陈化了。干茶条索细致结实油润,冲泡后汤色红亮,清澈透明。带独特的槟榔香。

苍松,是广西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创办人为其所钟爱的六堡茶叶所注册的商标。公司创办人爱茶,对六堡茶更是情有独钟。而中国人视松为吉祥物,松被视作百木之长,称作木公大夫。松的特点是凌霜不凋、冬夏常青。苍松劲挺,饱含风霜而生机勃勃!因此,古人视松作长青之树,古代有长生不老松之说,人们赋予其延年益寿、长青不老的吉祥寓意。苍松挺劲,生机勃勃,带给人无限的力量。苍松六堡茶立足于原产地原料材加工与传统制茶、保存工艺,原产地日照、土质、温度、降雨等自然条件优势,苍梧六堡茶厂所产的苍松六堡茶发金花率更高,品质好,认可度高,深受海内外六堡茶爱好者青睐。


  (茶亭)茶亭位于合口街往高枧梧桐方向不远路边的一个叫马练坪的地方,从其占地来看,还依稀可看出当年的气势。由于后来改为民房并一直使用而得以幸存。当年的茶亭是没有墙的,青砖柱子撑起黑瓦屋盖,外观真的就像个亭子一样,因此称之为茶亭
       
青砖柱支起宽阔的檐廊,是方便茶农们交茶时等候歇息、避雨而设的。屋内檐梁等多处,是岭南民居常见的传统绘画,虽多已经被烟火熏黑,尚依稀可辨。茶亭就是继文记之后,在最早在六堡合口兴起的五家大茶庄之一的兴盛庄的收茶点,也是百年老号广生祥茶庄在六堡的分号。

(百年古樟树)六堡街上最引人注目也最突出风景的就是百年老樟木,在合口街河边那两棵长势甚好、相依相偎的大樟树吸引。这两棵樟树有近150年树龄,茂密的枝叶伸展开来,仿如一把张开的大伞,为来来往往的乡民遮风挡雨;粗壮的树身,几个大人手牵手都围不拢;这些古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沧桑的枝干,仿佛向人们慢条斯理地讲述着茶乡的昨天。也给入来六堡的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合口街码头)千百年来,六堡河从六堡的合口街边蜿蜒流过,与街口那棵老樟树一起,见证着六堡茶的兴衰起落。现在仍沿用着合口街的名称的街道是六堡镇的一条主要街道。在以前,六堡茶兴盛的时代,这里开设着大大小小的十多个茶庄,是所有六堡茶的集散地。各个乡村里的六堡茶集中到这里进行交易,再经由茶庄筛分、加工、包装再转运出去。

(壁画茶船古道)从前,六堡茶是通过什么途径运出六堡镇的?又是怎么运销到粤、港、澳乃至南洋的?

据了解,六堡茶从清朝至今每年大量出口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在这些地区,六堡茶声誉卓著,这也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以前,在春夏丰水期时候,水面平静,很多竹排在六堡河上来来往往,交通运输,很是热闹。很多茶就是通过这种运输形式,运到了合口街茶庄。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六堡茶造就了熙熙攘攘、舟楫往来的茶船古道,同时也见证了六堡茶的辉煌。


(犀牛庙)六堡镇祭祀文化渊源流长,六堡镇人重祭祀,祈求亲人平安归来,祈求家人健康如意。犀牛庙、陈氏宗祠、韦氏宗祠等祈福祭祀场所,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厚重,是岭南文化的缩影。

(特色茶膳)六堡茶膳色香味俱全。叶、茶花、茶梗、茶果为原材料,精心烹制出茶香鸡、茶香鸭、茶香骨、茶花粥等独具六堡风味的美食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这道六堡茶香鸡是近年新兴起的六堡茶特色菜,童子鸡配以丰富的辅料和浓郁的六堡茶香,十分清爽开胃;

那道六堡茶香骨也相当地道,排骨香而不腻,有股淡淡的茶香。

喝一碗茶花粥,清香四溢,惹人心醉。茶花的花瓣吃在嘴里,有细滑的轻软,妥帖黏稠的口感,但也有淡淡的苦味。像生命在转折处变得不可预料的丰盈和曲折,那是命运的味道。
(六堡街道)
六堡镇体验之旅四季可游,如果遇到下细毛雨的时候,这里的茶园风景完全笼罩在烟云之中,若隐若现,有一种朦胧的感觉,真是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碰到采茶时节就更妙了,亲手采摘嫩芽,观赏杀青炒茶,悟茶道,交茶友。看不尽的六堡风光,听不厌采茶民歌,尝不完的茶韵陈茶,如果要精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山青、水秀、茶香、人淳。


山,连绵不绝,美不胜收。

水,清澈见底,纵贯古今。

茶,千年岁传承,红、浓、陈、醇。

人,风气淳朴,热情好客。

   致欢送词)在六堡镇您可以感受到:山是含情的,水是含笑的,茶是含香的,在六堡的时空中弥漫着茶、文的千年陈香。六堡镇境内山高谷深、森林密布、云雾萦绕,的确是旅游、观光避暑好去处。六堡茶文化底蕴深厚、久负盛名。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今天的六堡茶乡之行,到此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一路上对彭导工作的支持。希望大家对六堡镇发展能多提宝贵建议,希望此次六堡茶乡之行能够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六堡茶乡行,茶韵嵌人心,期待与您再次相邀,苍梧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