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故事之梧州六堡茶:醇香六堡,千年茶韵推介词

标签:
六堡茶彭志创推介梧州品牌历史文化 |
分类: 推介梧州 |
http://s3/mw690/003kQEqizy74E1ea01kc2&690
北回归线从广西境内穿过,好山好水孕育出品质优良的上等好茶。东有六堡,西有白毫;北有红茶,南有茉莉花茶。产于梧州的六堡茶正是南方最具代表性的茶品之一。
http://s13/mw690/003kQEqizy74E1ecSNm2c&690
http://s12/mw690/003kQEqizy74E1eflwv7b&690
http://s14/mw690/003kQEqizy74E1euXXT3d&690
北回归线从广西境内穿过,好山好水孕育出品质优良的上等好茶。东有六堡,西有白毫;北有红茶,南有茉莉花茶。产于梧州的六堡茶正是南方最具代表性的茶品之一。
http://s13/mw690/003kQEqizy74E1ecSNm2c&690
http://s12/mw690/003kQEqizy74E1eflwv7b&690
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位于北回归线北侧,这里溪涧长流,湿度大,日照短,云雾多,苍梧群体种茶树生长出厚大的茶叶,是制作六堡茶的上好原料。
在面积广阔的山坡上,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六堡是地名,也是茶名,它是中国六大茶中的后发酵茶,黑茶。早在1500年前,古籍上就有了关于六堡茶的记载。
http://s5/mw690/003kQEqizy74E1eivo884&690http://s14/mw690/003kQEqizy74E1euXXT3d&690
唐代茶圣陆羽曾在《茶经》里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传说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最早是做为药饮被人类加以利用。
http://s10/mw690/003kQEqizy74E1eAMrL19&690
http://s2/mw690/003kQEqizy74E1eDQ3L41&690
岭南多瘴气,人们习惯煮饮百草辟瘴去湿,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他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助消化的功效。
传统的六堡茶手工制作方法中,茶叶渥堆后有个干燥的过程,六堡茶用松柴熏干后,茶叶中微量的芳香物质组合,散发与成熟的槟榔果香相似的气息。
http://s6/mw690/003kQEqizy74E1eL1aJe5&690
清代嘉庆年间,梧州六堡茶就以独特的槟榔香入选中国名茶,成为贡品。
http://s2/mw690/003kQEqizy74E1eOqWJd1&690如今,这项传承千年传统制茶技艺,被收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s6/mw690/003kQEqizy74E1eX84B25&690
渥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最为关键的一步。从离开枝干,茶叶就开始了种种极其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通过渥堆发酵,促进茶叶中内含物质的转换,减除苦涩味道,汤色加深,陈香显露、滋味醇和,形成六堡茶红、浓、陈、醇的独特品质。
http://s14/mw690/003kQEqizy74E1f02AJbd&690http://s1/mw690/003kQEqizy74E1f4dEYd0&690
发酵程度决定了茶的风格和品质。发酵不够,会失去六堡茶丝滑柔顺的风格,需要存放很长时间才能去掉生茶味;发酵过头,物质转化过度,茶的品质就会受到影响。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喝茶,已经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即使漂泊海外,那些南方的华侨也离不开六堡茶。茶是故乡浓!六堡茶成为了联系海外华侨与家乡情感的纽带。
http://s12/mw690/003kQEqizy74E1f7AZZ2b&690
http://s9/mw690/003kQEqizy74E1fc1PGf8&690
十九世纪中叶,马来西亚锡矿产业蓬勃发展,吸引大批华人下南洋。热带雨林高温潮湿的气候,加上工作环境恶劣,许多华工都得重病倒下。但梧州的华侨带去了家乡的六堡茶,六堡茶有祛暑湿、调理肠胃的功用,一时被看作“灵丹妙药”。
http://s10/mw690/003kQEqizy74E1fjQX759&690
广东人带去的茶楼文化也使得喝六堡茶成了南洋各国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合口街码头见证了六堡茶的兴盛岁月。
从清代起,每到产茶季节,六堡茶从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下西江,运送到广州后销往南洋和世界各地,成为繁盛一时的“茶船古道”。
保存完好的苍梧群体茶种,加上传统的制作工艺,使得六堡茶虽历经1500年的漫长岁月,“红、浓、陈、醇”的品质仍得以保存。
六堡茶,它来自优越的天然环境与神奇的制作技艺,凝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了在自然、茶人和饮者之间的转换。它已不仅仅只是一种植物,一片树叶,更是一种美好的滋味,它是时间的味道,也是故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