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绍兴市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光荣和梦想
(2012-11-05 09:23:58)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学员 |
一起走过:绍兴市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光荣和梦想
构建教学内容 让阅读教学转入快车道
——绍兴小学语文第二届书圣大学堂暨青年教师研修班首次研修活动圆满结束
王铁青
21日活动在绍兴市鹤池苑小学举行。上午进行课堂研修模块,来自上虞市阳光学校的王铁青老师执教了一堂研究课《童年的发现》。课后,绍兴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莫国夫老师引领全体研修班成员结合研究课例,围绕“语文教学内容如何重构?”“阅读教学是‘教课文’还是‘教阅读’?”“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的节奏和气氛?”等焦点问题进行了轻松愉悦而又真诚激烈地互动交流和研索思辨。
下午,莫老师针对研修班成员收集的各类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细腻、深入而具有建设性地解读与剖析,同时结合绍兴市教改项目的选题与实践推进,鼓励和指导学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
成长在研修路上(一)
——绍兴市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第二次研修活动侧记
■ 王铁青
3月17日—18日,绍兴市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第三次活动在稽山小学如期举行。此次研修活动遵循“课程研修规划”,集中安排了“教师职业自我认识”、“学员课堂研修”、“儿童作文教学”、“教改项目方案诊断”四个研修模块。
“每个人都可以是传奇”
17日上午的研修模块是“教师职业自我认识”,全国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来自上虞市阳光学校的罗才军老师为全体学员们作了《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成长经验讲座。作为一名从基层教师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名师,罗才军老师的成长经历并非一路平坦。他围绕自身专业成长的五个阶段“沉潜与坚守”、“觉醒与突围”、“奋进与跨越”、“乘势与守道”、“漫溯与歌吟”,叙述了他不平凡的成长轨迹。从他那真诚、坦率、幽默而又富有哲理的讲述中,让学员们感受到了教育需要信仰,教育需要潜行,教育需要执着;从他盘点的历次赛课经历中,让学员们深深领悟到“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从他“常怀感恩、以生为本”的处世哲学与教学理念中,更让学员们明白了原来可以这样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原来应该当这样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罗老师讲述的不仅仅是他的成长足迹,更是为学之道、为师之道、为人之道。
讲座结束后,研修班导师莫国夫老师结合罗才军老师的成长经历,真诚地期待和祝愿每一位学员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传奇,希望学员们能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上,认识自我、形成专业自觉。
“请再给我们一点时间”
17日下午进行了“课堂研修”模块:来自越城区稽山小学的俞金爱老师和嵊州城北小学的刘科慧老师执教低段阅读教学课例《夏夜多美》;来自越城区树人小学的言彩琴老师和嵊州市剡山小学的吴芳影老师执教高段阅读教学课例《我最好的老师》。四位老师依托细腻而深入的文本解读,基于不同的教学理念,作了精彩生动而各具风格的教学展示。在后续的分组交流中,学员们围绕着研讨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解读、研索和思辩。近一个小时的交流时间里,一直充斥着学员们轻松愉悦而又真诚激烈的交流声。“请再给我们一点时间”也一度成为每一位学员的心声和呼唤。最末,莫老师结合四节“研究课”作了《怎样的阅读教学是高效的?》的主题报告。
“习作教学的忧思与探索”
18日上午,作为本次研修的重点课程——“儿童习作教学”,一直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顿所在。绍兴市树人小学邵芳娟老师和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郦泺静分别为学员们作了题为《小组轮流日记:提升儿童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一个作文弱势班的写作改革之路》的学术主题报告。两位老师的报告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叙事轨迹,从对习作教学的“忧思”起步,以强烈的“现场感”,为我们呈现了儿童习作教学中一些切实可行而卓有成效的教改经验。
最后,莫老师结合当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围绕“习作教学的问题分析”、“ 习作教学的目标系统”等解读维度,作了题为《思考习作教学》的主题讲座。
“以改进教学为底线”
18日下午压轴进行的研修模块是“教改项目方案诊断”。此次“诊断活动”基于第二次研修活动时,莫老师对学员收集的各类语文教学问题进行的细腻、深入而具有建设性的解读与剖析。此前,每位学员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教改项目”的选题和实施方案的撰写。莫老师对每位学员的教改项目方案进行详细地批阅。现场点评时,莫老师从教改项目名称的确立、原因分析的个性阐述、实施计划的有序推进、项目本质的是否可行、研究方向的正确定位等方面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他再三地嘱咐学员们,教改项目的研究实践要以改进教学为底线,要有切实可操作的教学改进支点,切忌朦朦胧胧。
“研修、交流、反思、提升”,对每一位研修班的成员而言,每一次研修学习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召唤和挑战,还有肩上所承载着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成长在研修路上(二)
——绍兴市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第三次研修活动侧记
■ 王铁青
6月7日—8日,绍兴市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第四次活动在塔山小学如期举行。此次研修活动遵循“课程研修规划”,集中安排了“批注式阅读”、“学员课堂研修”、“儿童作文教学”、“教改项目成果交流及诊断”四个研修模块。
由“批注形式”走向“批注效能”
作为阅读方式和阅读教学手段而存在的批注式阅读越来越为 老师们所关注。但一直以来,我们的研索都徘徊在“批注形式”的表面,而对批注之于阅读、之于阅读教学的效能,缺乏有益的范本或有效的策略。基于此,7日上午的专题研修模块——“批注式阅读”邀请了越城区北海小学陈芳老师和诸暨市实验小学赵珈瑜老师作教改经验介绍。两位老师的报告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叙事轨迹,分别从阅读教学(教材阅读体系)和儿童散文阅读(课外阅读体系)的两个课程维度,为学员们呈现了课内外批注式阅读的可行可践的策略体系。让我们感动的是,两位老师的思考并未在已有的成果前止步,她们还真切地呈现了自己在研索过程中的自我观照和后续思考。在随后的互动研讨中,研修班导师莫国夫老师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探索,从教学操作层面切入,引领学员们在批注式阅读的兴趣持久化、形式无痕化和功能最大化等维度再度进行了深入而有意义的思考行走!
由“课堂解读”召唤“课感建构”
由“习作教学”召唤“习作课程”
继第三次研修活动我们展开“儿童习作教学”课程的交流研 讨后,8日上午,我们再度围绕“儿童习作教学”这一重点课程,聆听学习了诸暨市实验小学袁惠丽老师和上虞市滨江小学陈萍老师的学术主题报告《听童年发言——儿童作文“随便写”的教学探索》和《为孩子打开习作之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有效策略例谈》。两位老师从习作教学的忧思起步,分别从课外习作教学和教材习作教学两个维度展开教学叙事。从班级学生的习作素养发展轨迹中为我们呈现了一整套充满现场感的策略体系。在随后的互动交流中,学员们结合两位老师的报告,就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经验、困惑和思考,展开了真切地分享和真诚地辩论。透过 “儿童习作教学”课程的二度研修,学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习作教学”永远都不会只是一堂课或者几堂课的问题,而应该成为我们持续穿越的研究课程,成为我们用“教学足迹”走出来的“道”。
由“教改现场”衍生“后续思考”
“研修、交流、反思、提升”,对每一位研修班的成员而言,每一次研修学习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召唤和挑战,还有肩上所承载着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成长在研修路上(三)
——绍兴市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第四次研修活动综述
■
一
二
三
相信种子
——绍兴市儿童阅读力提升工作现场会暨研修班第五次研修活动综述
一
二
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
■ 王铁青
一
站在已有的起点上,如何更好地汲取、融汇不同地区的儿童阅读推广优秀经验,找寻更为广阔、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理论视野。3月23日——25日,绍兴市小学语文研修班全体学员在研修班导师莫国夫老师的带领下,赶往湖州,参加“全国第八届班级读书会暨两岸三地儿童阅读体验式研习论坛”。
二
三
我们也期待我们的研修活动能在这样可持续的、有梯度地纵深推进中,为每一位学员架设更为合宜的研训平台,打开更具思考的空间。
研修:朝向“能力”的生长
——绍兴市小学语文研修班第七次研修活动综述
■ 王铁青
一、指向“评课议课”的课堂研修
本次“课堂研修模块”中,越城区树人小学屠瑾老师执教了《恐龙的灭绝》;越城区行知小学俞超老师和越城区鲁迅小学金毅老师分别呈现了《趵突泉》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两个略读文本的教学;诸暨市实验小学赵珈瑜老师和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陈萍老师则分别展示了“古诗文专题”《活见鬼》和《三年级塞下曲》两个课例。
从最初以“文本解读和课堂解读”为主要研修目标的“同课异构研修”,到以“正确定位教学内容”为主要研修目标的“分年级同课次课堂研修”,再到本次活动以“同一课型、同一专题下的课堂教学策略探寻”为主要研修目标的“‘略读课’‘古诗文’专题研修”,我们的课堂实践课程已经在有梯度的集体研磨中,愈发指向深刻。这种深刻一方面来源于上课教师对于文本解读和课堂操控的日渐成长,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学员日渐成熟的“评课”意识和“评课”能力。两个专题的评课活动分别由越城区北海小学陈燕萍老师和新昌县实验小学王炬阳老师主持。由“圆桌会议”小组交流到班内集体评议再到评比“最佳发言人”;由单个课堂现象解读到专题(略读课、古诗文)教学观点探讨;由学员个体的思想碰撞到集体智慧的争锋和分享,我们在沉浸其中研索思辨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研修成长的激情和快乐。
活动最后,研修班导师特级教师莫国夫老师站在“专家”和“导师”两个角色层面,对学员课堂进行了细腻独到的解读和点评,同时也就“如何进行即兴、有效地评课议课”为全体学员进行了点拨、指导和引领。
二、融合“课改审视”的“标准”解读
为帮助学员们更好地学习解读新近出炉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并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一轮课程改革,26日上午,研修班导师莫国夫老师特地为全体研修班学员作了题为《坚守和突围——<</SPAN>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的专题报告。莫老师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和“现实需求”展开言说,以“互动评说”的方式和学员们就“十年课改”的成功和遗憾之处进行了交流探讨。这样的交流方式促使学员们摒弃旁听者和被动参与者的身份,而把自己置身于整个课改发展的轨迹中,以课程改革实践者的角色进行聆听、思考和审视。也是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学员们深刻地意识到,我们要把自己的课程视野放得更为宽广,更为深远,不仅仅要着眼于当下,更要着眼于整个语文课程发展的过程轨迹,从而更为理性、更为科学、更为深刻地学习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并反哺于教学实践。最后莫老师以《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坚守”和“突围”为叙说板块,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有理有趣、有情有形地为我们解读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修订稿)的内容“变化”及“变化”背后的价值诉求!
三、基于“教改实践”的报告言说
27日下午,作为第七次研修活动(赴湖州参加全国第八届“班级读书会”暨两岸三地儿童阅读体验式研习营活动)的后续研修环节,学员们在前期现场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这次集中学习的机会,围绕“儿童阅读课程构建”进行了观点交流。交流中,有欣赏和肯定,也有质疑和反驳,但更多的是学员们基于实况的恳切思考和经验分享。
作为本次研修活动的压轴环节,“学员教改项目”的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为本次活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第一次活动的“教改项目范式引领”,到后续的“教改项目方案诊断”,再到“学员教改项目中期成果交流和诊断”,以及在整个研修行程中,莫老师对每一位研修学员的教改项目的个别指导和现场跟进,我们的“教改项目研修模块”在一步步的实践修正中朝向了共识,朝向了明亮那方。其中,不少学员已经在“教改项目”这一必修课程的研修行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此次“学员教改项目经验汇报”环节,由研修班学员绍兴市群贤小学梁春萍老师和嵊州市逸夫小学周叶萍老师为我们作题为《一个班级的课堂改革之路》和《依着亮光摸索——克服思维定势,促进学生习作选材多样化的策略研究》的教改项目成果报告。两位老师就自己在教学中碰到的现实问题,通过不懈思索和教改尝试,基于班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轨迹为我们呈现了丰硕的教改成果和充满“现场感”的教改历程。在后续的交流研讨中,学员们与两位项目主持人进行了对话和答辩。最后,莫老师针对两位学员的“报告言说”,分别从教改项目的内容层面和教改项目的实践操作层面为学员们进行了点评和召唤。
略读课文教学的范式突围
——绍兴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暨研修班第八次研修活动综述
■ 王铁青
从三年级开始编排进教材,并随年级增高篇幅将近全册课文一半的数量,略读课文教学的课堂变革,一定意义上来说,承载着“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的迁移运用”,“由课文走向群文(整本书)”,“实现真正以生为本的自主阅读”等诸多向度的巨大功能价值。为此,研修班层面也曾借助数次“课堂研修模块”安排略读课文教学的专题研讨活动,进行交流、研索和思辨。
2012年5月28日, “绍兴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在越城区塔山中心小学举行,主题仍然定位“略读课文如何教”。作为绍兴市级最高层次的课堂评比活动,全体研修班成员在参与其中的同时,更多的开始关注新课标背景下略读课文教学的课堂范式是否能从中突围。
上午8:20分始,代表各县市参加优质课展评的六位老师通过前期的选文、解读、设计,按照抽签的节次,先后就自己的教学设想作了各具风采的展示。从整个展评活动的课堂现场进行综合审视,我们能够感受到每一位参加展评的老师在牢牢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定位的同时,也就课堂范式的突围作了最大的努力。以三年级教材《小狮子爱尔莎》为例,来自上虞市华维文澜小学的丁群根老师面对篇幅近四页的长文,有效地采用了“依据文前提示语”展开教学的整体策略,通过整合概括、共点呈现的“长文短教”策略,在“欢聚”和“离别”两个板块不同情感的比照推进中,进行了阅读引领。因为有五位选手同时选择了《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这一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无形中构成了同课异构的比照资源。我们发现老师们已经开始将最前沿最先进的教学理念、阅读理念有效地迁移进自己的教学中:譬如从“教课文”如何走向“教阅读”;譬如“PIRLS阅读素养测评体系”(①提取信息②直接推论③整合观点和信息④判断与评价)的课堂化呈现;譬如“写作本位”主导的读写模式的应用;譬如基于课题(扣题)的阅读策略的阶梯式纵深推进。
秉持公正、严谨、透明的评比制度,经过各县市评委的评分核算,活动主持、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莫国夫老师当场公布了各选手的最终评分及获奖等次,来自上虞市的丁群根、嵊州市的马礼渭、越城区的殷春梅获得一等奖。
为了更好地引领教师,莫老师在现场进行了即兴评课,对每一堂课都有针对地总结了亮点,并都指出了可以改进的地方,让上课教师及学员受益匪浅。对于略读课文如何教,莫老师最后提出了这样一些建议:和讲读教学相比,一是学生学习状态要更自主;二是教学设计上要更关注阅读策略的运用;三是教学内容上要更关注阅读拓展;四是课堂结构上要更具弹性。
静待花开,珍存这短暂的永恒
——绍兴市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第九次研修活动侧记
■ 俞超
许到春来诸般愁,匆匆月往几时休。
片云南浦雁归日,同窗长议君思悠。
莫非光阴真无迹,唯留清影入仙洲。
长吟短歌殷教诲,点指纵横携素手。
绍兴市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在研读、实践、交流、反思、提升中激情澎湃地走过了两个年头,当班主任莫国夫老师发布第十次研修活动通知时,学员们不禁感慨时光太过匆匆,在知行求真的道上尚未走远,却已到单雁孤行之时……
6月13日,研修班最后一次研修活动在嵊州城南小学如期进行。上午,学员们观摩了绍兴市第三轮名师培养对象余科峰老师的“高段批注教学”专场研讨活动。活动中,余老师用“批注式教学”执教了六年级下册的课文《老师领进门》,指导学生从主要内容、关键问题、个人心得和感悟、词语积累等方面进行了批注。随后,他还以“让课堂多一种色彩——高年级随堂化批注式学习策略”为题,向在座老师详细阐述了“批注式教学”的研究背景、自己的思考、研究的成果和收获,引起了老师们的深入探究和思考。
之后,市第三轮名师培养对象小学语文组成员同市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成员融情共议,各抒己见。大家以课为例,从批注的形式、关注的角度、具体操作方法的取舍等多维度、深层次地进行了交流论战,最后,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特等奖获得者、省教坛新秀、上虞阳光小学的罗才军老师以《既为悲壮,也为芬芳》为题,归纳总结了诸类观点,并以其开阔的教学视野对余老师的项目进行了充满激情和理性的点评。
下午,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成员观看了宁波王彧钊老师执教的《我的舞台》录像课。并通过抽签随机组成了讨论小组,最后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的五分钟议课比赛。五位发言人皆有理有据、侃侃而谈。大家就略读教学如何“略中求精”、如何从关注阅读内容走向关注阅读策略、如何有效体现学生自主等话题展开观点陈述,最后由林志明等三位名师培养对象担任评委,来自嵊州市逸夫小学的周叶萍夺得第一名,而奖励也是与众不同,那就是整个团队都将获得莫老师的论文评点。
最后,莫老师以《教育写作,走向静悄悄的专业成长》为题,为研修班成员做了最后一个讲座。他以一线教师的论文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如何选择内容、如何组织材料、以及规范论文写作等方面为学员们奉上一顿论文写作的学术盛宴。以此鼓励学员在今后教学研究的漫漫长路上,静静思索,静静积累,静待花开。
而学员们也将珍存起这段短暂的相聚时光,使之成为教学生命中璀璨的永恒。
开幕式由王越明副院长主持。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研修班的优秀学员代表作了结业发言。王铁青老师代表小学语文研修班学员做了发言。他分别盘点了两年来研修学习中的难忘经历,强烈地表达了研修班对个人专业成长的助推作用。新秀班的学员代表和基地学校的领导代表也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会议还表彰了优秀学员,并举行了简朴热烈的颁奖仪式。
绍兴市教育局钱伟平副局长结合此次研修班结业及新秀班开班仪式的活动作了重要讲话。钱副局长勉励大家对教师职业要学会自我定位、自我修炼、自我认同、自我实现。他还要求全体研修班结业学员和新秀班学员能兢兢业业工作,弘扬奉献、敬业的正气。
开幕式结束后,浙江省师训干训处副主任、浙江外国语学院吴卫东教授作了题为《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自我》的学术报告。吴教授基于长期的师训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幽默生动、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思考”,得到了大家强烈的共鸣。
下午,研修班学员陈凤、陈燕萍老师分别执教了汇报课《风娃娃》和《五彩池》,陈凤老师的课扎实轻松,关注低段的孩子的学习心理特点;而陈燕萍老师的课则关注语言转换、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后,骆海燕老师和刘科慧老师分别作了《单元整理课的探索》和《班级儿童阅读推广》的讲座。莫老师对研修班做了深情的小结,并对大家表达了他的祝福。
最后由徐见精心制作的研修班“大片”上演,在音乐中,在光影中,我们一起又一次穿越了两年来的美好时光,其中有欢笑、有痛苦、有奋斗、有纠结……但有一种姿态,我们从未改变,那就是——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