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一年级绘本作文教学《落叶跳舞》教学反思

(2015-12-28 22:03:07)
标签:

转载

【教学反思】

一年级绘本作文教学《落叶跳舞》教学反思

禹城实验小学  袁超超

《落叶跳舞》是为配合一年级上册第四次口语交际内容设计的绘本作文课。教材简说中已经讲明可以不局限于圆形和半圆形,可以是其他形状。作为一种现成的素材,落叶的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颜色多变,能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落叶跳舞》是一本极富想象力的书。书上的字数很少,甚至三幅图才完成一句话。但是渲染的氛围很奇妙很欢乐,给我的感觉寂静又热闹。全书都是用各种树叶拼成的小人。随着沙沙沙的风起风停,树叶组成各种形状。书上的小人和树林用剪刀刻出牙齿眼睛,用叶脉做成小树,这些做法很大的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这个素材,训练一年级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图像表达能力——这也是本次课程设计的亮点。

一、从教学选材反思

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想象力、观察能力、创造力是要从小训练的。才上小学的小孩子认字识字有限,但是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不仅仅是用文字来体现的。我想,正是这个原因,课本的编排者安排用图形拼图,并说说制作过程。通过动手摆图形和口头语言表达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为今后的写话教学和作文教学积累经验打基础。

教材也建议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圆形和半圆作为材料拼图,于是我想到了这个俯拾皆是的材料,想到了这本充满想象力的绘本。《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有自信心,乐于表达。” 围绕课程标准而设计的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只要能起到更好的例子的作用,不必介怀这例子是传统正式的教材,还是新兴的绘本。

二、从教学环节反思:

本课的教学分为三个环节,讲绘本7分钟。做图片18分钟,交流评价15分钟。第一环节内容不多,通过读书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感受落叶的奇妙和创作落叶画的方法(镂空 组合),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创作欲望呼之欲出。通过观察各钟树叶的形状和颜色,激发想象力,为下一步做树叶画打基础。此环节时间分配合理。

 第二环节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树叶画。同学们打开思路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制作。制作时间为18分钟,开始以为这个时间有点短,怕孩子们完成不了。实际教学时,有的孩子做的比较简单,五分钟左右就完成了第一幅画。还有的孩子做的孔雀是四人小组一起完成的,虽然难度大细节多,但是完成时间也在12分钟左右。作为一节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的的语文口语交际课来说,12分钟的制作时间足够,应该给孩子们的交流评价环节多留出一些时间,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是孩子们评价展示的环节。通过前两个环节的铺垫和实际操作,孩子们口头表达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了,此刻的他们乐于表达,渴望展示。这个环节的时间稍短,尽管第二环节已经节省出6分钟的时间,孩子们依然没有表达充分。

三、从教学方式反思

第二环节是最难捉摸的。课前难以想象孩子们会做出怎样的画作,难以想象孩子们会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并且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差别也很大,有的孩子马上就有灵感,并自己动手剪、画、贴,有的孩子空有灵感不知道怎么表现在纸上,还有的孩子只是学着小组里其他成员做一步学一步,没有自己的想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时候可以互相商量激发灵感,选出组长副组长,让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有困难找组长”互相帮助,思维互相碰撞,各显神通,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也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自己,真正做回了学习的主人。

四、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方面来反思

本课设计了三个目标,“创造力和想象力”“口头表达力和倾听的能力”“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实际上通过第一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激发。第二环节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合作精神”得到体现。第三环节是孩子们评价展示的环节,通过介绍作品和评价建议,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锻炼。但是我也发现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差别很大,有的孩子能说完整通顺的句子甚至句群,有的孩子还能用上老师建议的“先…………然后……最后”,但是有的孩子表达时找不到适当的词语急的不得了,还有的孩子甚至说不了完整的句子,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多给这些孩子一些机会,先把句子说完整,再积累语言和词语。

在此环节中不少孩子想介绍自己的作品,由于时间原因,只能让一半的同学发言。回头想想可以这样解决大班额学生表达不充分的问题:

在第二第三环节加一个小组介绍的环节,然后最后一个环节才是小组派代表介绍作品,介绍的时候有主要介绍的,还有介绍的“助理”,其余两人帮忙举着画作展示。既充分的利用了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又给了每一个同学展示、表达的机会,还能更好的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五、从评价方式反思

教师评价语言和学生互评是课堂评价语言中的两种。教学目标中为了形成正确的审美设计的有学生互评的环节。老师的评价在第一环节比较集中,第二环节做手工中采用的是在活动中评价、即时评价。第三环节评价偏少。其实第三环节的评价也要及时精到,对同学们的评价和建议给出我的评价,引导孩子们的欣赏角度和审美情趣。

六、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反思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著名教师支玉恒曾说过:“语文课堂要干干净净、本本分分。”本课用到的“绘本”是一种新颖的教材,图文并茂,但这本书中文字较少,有哗众取宠之嫌。所以在第一环节通过让同学们读文字来体会情境。但利用这本绘本的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本书的确起到了这个作用。

为了体现语文课堂上“听说、说、读、写”四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锻炼,第二环节可缩短为10分钟左右,第三环节设置为学生小组交流(介绍、互评、建议、改动、推荐代言人及分工),5分钟。第四环节为全班交流18分钟。时间分配上才比较体现语文味儿。

当然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并不能认真的倾听,有的同学对别人提出的建议不能虚心的接受,这都是口语交际课上要引导学生形成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