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克基金会简介
凯瑟克基金会( The Keswick Foundation ) 前身在中国的社会公益活动最早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上海,当时基金会的创立者约翰·凯瑟克爵士同其家人在上海生活过多年,从那时起他们就致力于推动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约翰·凯瑟克爵士曾于1952年至1956年间担任怡和集团(Jardine Matheson)的主席并在中国工作多年,他和女儿都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并非常关注有关精神健康方面的事业。1979年约翰·凯瑟克爵士父女一同创建了凯瑟克基金会,总部设在香港。凯瑟克基金会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福利及社会工作教育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尤其是从2001年8月起,基金会正式资助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五年发展计划”。
凯瑟克基金是一个非牟利慈善机构,於一九七九年由怡和有限公司前主席约翰凯瑟克爵士及其女儿美琪凯瑟克创立,旨在资助本地及国内崭新的社会福利计划。
凯瑟克基金每年均举办慈善贺卡筹款活动,并将筹得款项拨捐选定的慈善...
2001年,香港凯瑟克基金会(Keswick Foundation Ltd,
HK)正式资助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五年发展计划。五年发展计划包括组织学术会议、编辑出版社会工作系列教材、建立实习基地、进行社会工作方面的课题调研、开展海外学术交流、设立“约翰凯瑟克爵士社会工作奖励”、购买社会工作教学用书及协会的日常运作。协会在上述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活动,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组织学术研讨会及培训
1.社会工作教育学术研讨会
2001年8月25至27日,协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年会,以“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工作”为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并聘请港台专家进行学术讲演,有150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香港凯瑟克基金会主席出席了会议。会议不但就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而且以会代训,在师资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出版了论文集《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高级师资培训及教学研讨班
2002年7月22—28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办了“社会工作高级师资培训及教学研讨班”。这次培训和研讨班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和支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向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发出通知,鼓励资深学者参加此次研讨班,来自全国的21所高等院校的56名资深教师参加了本次高级研讨会。培训与研讨班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林孟秋教授、香港大学的梁祖彬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的阮曾媛琪教授、台湾东吴大学的蔡汉贤教授作了专题学术报告。这次研讨班还讨论了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保障等8门教育部认定的社会工作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确认了各主干课程教材的主编人选,正式启动了主干课教材编写计划。此后,也相应地逐步确定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3.社会工作基础师资培训班
2002年8月5—14日,协会在长沙举办了首届社会工作基础师资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在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64所院校的133名教师参加了本次为期10天的培训。该培训班由教育部向已经批准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90所院校发出通知,重点为新近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的熊跃根副教授、南开大学的关信平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许莉娅副教授、中华女子学院的杨静副教授、中华女子学院的刘梦教授、南开大学的陈钟林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的徐永祥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孙莹副教授主讲了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等课程。这次培训班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积极的效果,学员普遍反映培训班教师备课认真,讲课效果良好。
(二)编辑出版工作
近两年来,协会先后出版了2001年年会(上海)论文集,出版了两辑《中国社会工作研究》、出版了主干教材《小组工作》。上述书刊的出版,填补了国内高质量社会工作学术刊物的空白,并在同行之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协会正在全力组织编写另外数本主干教材,这些教材将在今明两年内陆续出版,以缓解教学、科研资料匮乏的局面。此外,近几年,协会编印了11期《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通讯》,并邮寄、分发给会员单位及相关学术机构。这些《通讯》在沟通信息的同时也刊印一些学术文章(主要是译文及大会讲演稿、学术交流报告),以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三)建立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在社会工作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协会一向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按照五年计划的规划,协会在北京已经建立起两个综合性的实习基地——太平桥实习基地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实习基地。在过去两年中,两个实习基地分别接待了北京部分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学生。此外,协会也强调在北京以外开设社会工作专业高校集中的地方,建立实习基地。目前、华中(武汉)地区、东南(厦门)地区的实习基地已经在建,山东、上海、云南等地都向协会表达了建立实习基地的意向和申请。协会将在全国进一步推行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
(五)海外学术交流
协会一向重视内地社会工作教育学者与香港及海外社会工作学界的交流。在过去的两年中,协会分别组织了内地学者赴新加坡参加国际会议,赴香港交流。在工作比较繁忙的情况下,协会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支持下先后组织了5批内地学者(本活动不在五年计划内)赴香港进行交流,其中,2002年11月,组织了第四批共14名学者,2003年11月组织了第五批共16名学者赴香港交流。交流期间,内地学者考察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也考察了香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服务开展情况,并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参加这两次学术交流活动的主要是近几年新建社会工作系/专业的学校教师,这些活动对新建专业的积极性产生了明显的、积极的影响。由于SARS影响,原定在日本召开的国际社会工作教育研讨会被迫中止。目前,协会正在联系内地学者赴印度参加由国际社会发展校际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研讨会。
(六)设立并启动“约翰凯瑟克爵士社工作奖励”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开阔学生对专业社会工作实务的眼界,培养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的深层认同和实践取向,协会在凯瑟克基金会的支持下,从2002年开始设立“约翰凯瑟克爵士社会工作奖励”项目,用于奖励高等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高年级优秀学生。获得此项奖励的学生将获得参加“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优秀社会工作学生赴港考察团”的机会,由协会全额资助赴港参观考察社会工作院校及社会服务机构,进行专业学习与交流,以提升专业素质。在第一期奖励中,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华女子学院的10名同学获得这一荣誉和机会。
(七)购发“凯瑟克社会工作赠书”
鉴于社会工作专业书籍缺乏的情况,从2002年6月开始,协会在凯瑟克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始为60余所学校购买每校价值1万港元的社会工作专业图书。经过数月沟通、联络,该套专业书籍已发至获赠院校。这批图书内容全面,涉及到社会工作、社会福利、心理治疗及心理辅导、社会服务机构(NGOs)等4大类,部分地缓解了社会工作教学和科研资料匮乏的状况,并已在获赠单位和其他会员单位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