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纸船和风筝》同课异构之学见2010-12-17 10:33:00

(2012-10-31 22:13:59)
标签:

听课评课

杂谈

分类: 听课评课

奏出语言文字训练永恒的旋律,展现字词教学靓丽的风采

——二上教材《纸船和风筝》同课异构之学见

127,本人有幸去培新小学观摩了三堂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其中两节是由我们名师工作室的老师执教的。分别是王震男老师的《纸船和风筝》,顾敏老师的《老人与海鸥》,还有一节是由培新小学的陈凌燕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折服于王老师精美的板画和大气的课堂语言,更被顾老师带有磁性的男中音深深地吸引,相比之下,培小的陈老师的课给人如早上清新纯朴的气息般的自然美感。三堂课都有许多亮点,许多令人感动、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三堂风格各异的好课。这次活动中,更让人叫绝的是我们的导师孟特,听完这三节课,孟特不做稍时的准备,就侃侃而谈,对这三堂课有侧重地进行了长达半小时以上的精彩点评。她思维之敏捷,条理之清晰,看点之独到,观点之犀利使人大开眼界,我们绍兴人有句俗话,叫做“老来学秀鹏”,看来我这个年龄偏大,观念陈旧的上了点年纪的学员这个藏龙卧虎的名师工作室虽自愧不如,但是,孟特和上课老师让我觉得我报这个学习班是对的,因为我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下面,就本人的低浅水平,对同课异构的两堂课,在各自语言文字训练方面谈一些观后收获:

一、形近字教学异曲同工。

本课教材中有一对很典型的形近字——“漂”和“飘”。两位老师都抓了这个点,而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却并不相同。

 

陈凌燕老师的教学片断: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从“松鼠送纸船让纸船漂到小熊家门口”,到“小熊送风筝让风筝飘到松鼠家门口”,老师让小朋友读、悟,先没有对这两个字进行特别处理,直到学生对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而成为好朋友的过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随文也学了其它的几个生字之后,这时,老师出示了完整的两组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1)辨析:

师:小朋友们来看一看,这两个piao字有什么区别呢?

1:一个是三点水,一个是风字旁。

师:为什么呢?你有什么发现?

2:纸船是在水里漂,所以“漂”是三点水旁的;风筝是在空中风力的作用下飘动的,所以是“飘”字是风字旁的。

师:原来意思不一样啊!

师:那我们现在来做做动作看。

(师生边做动作边感情朗读。)

2)运用

师:小朋友们又会读又会做动作,看来是已经理解这两个字了,那你会不会用这两个字宝宝呢?

出示选字填空题:

      

①红领巾迎风(     )扬。

②河面(    )浮着几片树叶。

③风筝在天空中(    )荡。

王震男老师的教学片断:

老师用精美的板画和情感丰富的语言,带着孩子先集中识字,尤其让学生学了“乐坏了”这张词卡后,老师鼓励孩子享受幸福的感觉,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从文中两位小动物的幸福到生活中自己的幸福,老师再让孩子回到课文找找两位动物朋友幸福的来源。

1)借助板画识字辨义:

出示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生读句子。

师:纸船在哪里漂呀漂?

老师让一生上去,将课题旁边的一只纸船贴到版画相应的地方。

一生将纸船贴到了小河里(水里)。

师:哦,纸船在水里漂呀漂,所以这个漂是三点水旁的。

指导朗读,体会幸福的感觉。

……

师:小熊又是通过什么把幸福送给松鼠的呢?

生:风筝。

师:(拿下课题旁边的漂亮的纸风筝)请你把风筝来放一下。

生将纸风筝贴于版画的山顶处。

师:那风筝piaopiao,用哪个piao呢?

生:飘

出示句子: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指导朗读,感受幸福。

……

2)运用

选字填空:               

         )扬           )泊             )舞

         )流           )荡             )洋过海

3)小结

    师:(手指板画)漂呀漂的纸船和飘呀飘的风筝使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

 

评述:两位老师借助各自不同的媒体工具,让孩子们较直观地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义,同时又都不失时机地让孩子运用了这两个词字。只是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陈老师十分注重课文的整体感悟,尤其在情感体验这一点上适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同时,陈老师要求孩子会运用这两个字,她采用在句子情境里让孩子填空的形式,这样降低了难度,而且也让孩子们加深了印象,效果很好,因为真正的运用还是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王老师极好地发挥了自身优势,借助版图让孩子自然地找到了纸船和风筝所在的位置,孩子一看版图,就记住了两个字的形旁,这为课堂节约了时间,也给孩子以美的享受,效果也不匪。只是,说句题外话,老师的设计意图是抓住“幸福”这条主线,反复让孩子体会幸福,却不料在句子呈现时犯了个小忌:课文句子呈现太支离了,所以孩子的情感体验有时不自主地跑出了课文的主题,甚至体会出“凉爽、冷静”之类的感觉。在对这两个生字的积累运用上,老师给出的是词语选字填空,本人觉得难度有点大,好在王老师在之前的教学中让孩子通过版图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所以孩子们做题的准确率也较高。总之,两位老师的教学,都让孩子们对“漂”和“飘”这两个生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多音字教学各有千秋。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是小学生整个语文水平养成的最关键时刻,多音字也是语文教学中语音的一个重要内容。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渗透了这个要求,当然,王老师的多音字教学更胜一筹。以下为王老师的多音字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词语:  扎风筝

师:谁能读准这个词语宝宝

生读。

师:很好。这个“扎”在这里读za

生再读。

师:这个“扎”是个多音字,你们看,它有那么多读音,你们能读好他们吗?

出示词语:

          扎(za)辫子     扎(zha)针    挣扎(zha

指名生读。

师作详细地讲解:扎辫子、扎风筝是用线或生字之类的东西一圈一圈绕着叫扎。

                扎针是用尖尖的东西刺,读zha.

                挣扎的扎是用力地,这种情况下读zha.

学生再读。

师:王老师马上要考考大家。

出示一组填空题:

        扎(za   扎(zha   扎(zha

1、小姑娘真漂亮,头上(    )着红头绳。

2、花上有刺,小心(    )手。

3、妈妈病了,挣(   )着从床上坐起来。

选填后,教师小结。

老师的这一环节设计非常巧妙,多音字确实是语文学习中较难区别的,但如果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想得周到,教学时如细水长流般,让学生不仅读会,而且用不同的含义加以区别,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的是当老师教之以法来区别这些多音字后,让孩子现学现用,孩子们不仅做得对而且记得更牢。正所谓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王老师这一点做得很好,值得学习。

三、词语积累各尽所能。

两位老师的课前时间运用得都很科学。陈老师平易近人,跟孩子们聊起了今天的天气,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许多符合天气的好词,其实,老师让孩子聊天气潜意识里就把孩子带进了今天学习的故事情境里。后来老师还让孩子来玩词语接龙的游戏。孩子们口中吐出许多好词,既激起了孩子么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又缓解了有客人老师在场的紧张气氛,更体现了孩子们平时较为丰富的语言积累。王老师的课前话题,既为孩子的语文学习指引了一条积累之路,也向在座的老师们传递了一种低段孩子学习词语、积累词语的良津。下面将王老师的课前组织片断记录如下: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

师:好!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高兴呢?

1:兴高采烈

师:很好,你说出了高兴的样子。

2:眉开眼笑

师:很好,你说的是高兴时的表情。

3:欣喜若狂

师:是的,真是太高兴了。还有吗?

师:还有很多。我们把这些好词积累下来,好吗?

教师板书,边板书边说:

“手舞足蹈”表现了高兴时的动作;

“眉开眼笑”表现了高兴时的表情;

“活蹦乱跳”也是高兴时的动作。

  “……”还有很多很多。

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上课吧!

 

这是一种多么有效的课前谈话形式,而且,这个环节并没有就此结束,更妙的是老师在带领孩子体会两位动物朋友收到礼物乐坏了时,让孩子从“日积月累”中提取好词来形容高兴。

袍江小学      韩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