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大班幼儿的绘画构图》之体会

(2012-11-18 12:56:58)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体会

我觉得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一种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诸方面的发展。

通过阅读《浅析大班幼儿的绘画构图》,从中让我了解到大班幼儿的一些构图特点。大班幼儿自由绘画中水平由低到高分为零乱式、并列式、有的出现了散点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摆脱了地平线,开始表现出物体的离散关系,即物体向着四面八方离散开去。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往往将整张画纸作为地面来表现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开始具有层次感,有一部分幼儿已能用遮挡的方式来表现物体之间的关系,在形象的主次关系上,能以空间关系来安排形象,并形成主题和背景,尝试运用图形间的相互遮盖来表示深浅远近的关系。

我认为幼儿并不是一开始什么都会,在此体现出教师的角色重要性以导者、引导者为主。那么教师就应该找到合适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绘画构图的能力。

1.开展多种形式的构图练习。

可运用合成、连画等形式进行构图练习。合成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图形 ( 包括点、线、面、体等 ) 作有意义的联结,从而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的过程。如把废旧的图书、广告纸上的图片剪下来,根据主题进行重新组合,并添加一些内容,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画。

连画活动是指首先由一幼儿设计一主题,例如题名为快乐的幼儿园的连环画,他先完成第一张画,然后由另一幼儿完成第二张画,再由第三个幼儿完成第三张……直至整套连环画完成。

2.进行情节画的创作。

如果说中班幼儿的画面还停留在把所画物体一字排列在基底线上,只有简单的太阳、小树、花草、小鸟作为背景的话,那么到了大班以后,孩子们便逐步开始使自己所画的人、物都能围绕着绘画的主题,这个阶段的幼儿画具有一定情节,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把自己表现的人、物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在充分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借助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视角。

3.利用活动教具提高构图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画面里的构图关系,运用灵活巧妙、生动形象的活动教具,启发孩子思维、提高幼儿构图能力。利用活动教具,画面效果就更为直观,这样就能让幼儿克服视觉理解的障碍,帮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理解动态的结构变化。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为处理绘画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提供科学依据,并在实践中达到行之有效的目的。

4.通过欣赏感受大师作品中的构图形式。

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构图经验后,可以让幼儿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如马蒂斯、奥基弗、凡高等的作品,从中感受不同的构图形式所带来的各异的视觉效果,以此了解相同的主题可以有不同的构图方式,不同的构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我通过查阅资料《德伊芬德里奇的舍》其作品多在简单的几何线条和纯朴的色调间跳跃组合,描绘出一幅幅充满理想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艺术画面,同时严谨的构图和豪放生动的笔触,水平线式构图给人以平静、安闲的感受;树枝的剪影、农舍的倒影、远处的飞鸟,充满了宁静致远的深远思考。目的主要让大班幼儿欣赏构图关系体会画家对作品的空间安排,对物体之间关系的位置处理,以及把局部形象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能力。有助于大班幼儿提高幼儿对作品构图的审美认知。

因此在欣赏和吸纳大师作品的过程中,幼儿绘画构图的形式会变得丰富多样,逐渐发展自己的构图技巧。

总而言之,指导幼儿构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幼儿构图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特殊性,同时还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绘画构图能力发展的水平与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发展幼儿个人的构图技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