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抗老,先把它加入你每日的护肤程序中

(2016-12-13 11:53:24)
标签:

杂谈

又一位科学家驾到

爱因斯坦·旺

美羊羊 插播
我们总说护肤的重中之重是“保湿” “清洁” “防晒”,但并不意味着除了这些基本功能以外,护肤品就完全无用武之地,其实人家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比如之前我们的药学专业作者Mrs.vim给大家介绍了抗皱成分Matrixyl五胜肽,还有从今天开始陆续推出的vc特辑。vc是美羊羊自己特别喜欢的成分,虽然它不是什么新梗,但却是被研究的最为广泛深入的护肤成分之一,而且不太挑皮,是一个耐受性很好的成分,用起来不费劲,但是坚持使用却能收获一个不错的效果。


在之后的文章中,美羊羊会给大家对比和点评一些主打各形态vc的产品,但是说具体产品之前,这篇我们还是要先做下基本科普,咱们给先弄明白,vc到底能给你的皮肤带来哪些改变。


从今天开始,又有一位大咖来帮忙操心你们的脸了。


爱因斯坦·旺:

他说自己是爱因斯坦的真爱脑残粉,美国著名大学的化学博士,现在依然奋战在科研第一线,我们平时都叫他--科学家。



关于维生素C的硬知识


中文名:维生素C,抗坏血酸

英文名: Vitamin C 或者 Ascorbic acid

化学结构: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XhCpD77BHf2aDN3pvJ4Ia79L9hS563on9d2gwny6qCAhO0MFPuJoVJMluj83Nu4RJCF5b8xiaydLBkSgYf47PA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化学式:C6H8O6



没有维生素C,人真的会翘翘


可不只是关乎美丽这么简单的事。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症 (看清楚不是败血症,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基本症状就是是皮肤、牙龈以及黏膜上的出血点,不接受治疗,生命的确有危险。


人类是为数不多的几种生物体--必须摄入维生素C,但是又不能够自己生产。到底为什么,也许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发现实在太容易从自然界获得维生素C了,自己生产效率太低,就交给大自然了。


可惜,我们总是有些颇特殊的职业,当年的水手和士兵,没有新鲜蔬菜,无法得到足够维生素C摄入,为国捐躯的真的不少。现在医疗昌明,水果多多,实在不行了,直接口服维生素C都会治愈坏血症。要是再因为维生素C缺乏翘翘了,那真的是自作孽。爱吃肉的同学也别太郁闷,美羊羊也是个无肉不欢的主儿,其实大多数动物内脏里面也有维生素C,只不过含量低得多。




简单的东西,容易得诺贝尔奖


这么简单的一个结构,让英国化学家Norman Haworth在1937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发给了匈牙利人Albert Szent-Györgyi,也是研究维生素C的生化作用,让大家可以放心的摄入维生素C。




防晒霜里面的维生素C


维生素C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也就是一个很好的还原剂,可以对UV照射下形成的活性氧自由基进行还原,减少这些自由基对皮肤的破坏。这也是很多防晒产品里面添加维生素C成分的原因1。


失去两个电子还原了活性氧自由基的维生素C,就成了脱氢抗坏血酸,这个东西其实也是一个好东西,可以给人脑提供维生素C。


所以,在白天使用含有维生素C的产品,是一个非常好的护肤习惯,抗氧化,同时兼具一定美白效果。



维生素C的确可以美白(阻黑色素生成)


维生素C同时也有美白的化学机理,有点小复杂,先从黑色素说起。


黑色素是通过一种叫做酪氨酸转化而来的。第一步是酪氨酸到多巴,然后多巴被氧化到多巴醌,最后是多巴醌到黑色素。这里面有一个叫做经过酪氨酸酶的东西比较重要,因为它可以加速酪氨酸到多巴的转化。大多数阻止黑色素沉积的产品都使用了可以降低酪氨酸酶活性的成分。但是维生素C其实对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它主要还是通过把多巴醌还原成多巴,来减少黑色素的沉积2。其实很多其他的成分在降低酪氨酸酶活性方面要比它更有效些,比如熊果苷3。



护‘肤品除了“清洁” “保湿” “防晒”之外还可以做很多事,一个VC产品先用起来再说。


下篇预告:

被认为最能保证VC产品活性的剂型,以及产品推荐和对比,明天推送给你们。


引用文献

1. Farris, P. K., "Topical vitamin C: a useful agent for treating photoaging and other dermatologic conditions". Dermatologic surgery, 2005, 31 (s1), 814-818.

2. Solano, F.; Briganti, S.; Picardo, M.; Ghanem, G., "Hypopigmenting agents: an updated review on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Pigment Cell Research, 2006, 19 (6), 550-571.

3. Maeda, K.; Fukuda, M., "In vitro effectiveness of several whitening cosmetic components in human melanocytes". J Soc Cosmet Chem, 1991, 42 (2), 261-268.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hCpD77BHf1W5hszVIVpkOBXZVK7JMjGW9dOBA9NmUGHs26cicQIRsrOFFyPBTVl3r3POM55Emw4HKnhmo8UibU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帮我们转发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关注“美容大王和化学家”

       “合作”, “转载”,“投稿”,等各种需求,都请在微信或微博后台发送相关关键词给我们,会收到相应回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