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氰化钠?这时候大家镇定点儿吧

(2015-08-15 15:48:58)
标签:

杂谈

每次都要把大家逼成个万事通也是难为了,不过总要记得点儿化学。

切忌近日不要淋雨!转【不管是否属实,我要提醒在天津、北京的友人——不要淋雨】转自新京报记者:有个事情必须让现场记者都知道:我们的记者从现场指挥部获悉,现场有700吨氰化钠,爆炸后挥发,遇水即成剧毒物,今晚有雨,务必小心。
前天晚上就见到这条了,第二天一早还和某前新京报的哥们吵了一回。本来也没啥交情,提醒这条太耸人听闻罢了。典型的耸人听闻体:老百姓接触不到的内部消息;后果特别严重;就怕见水,老天还偏要下雨;然后还撇清责任“不管是否属实”。而且所谓的新京报记者从刘刚到什么xxx,到干脆不提名字都有好几个版本了。

我也不知道从前天到今天,天津到底下雨了没。

氰化钠确实剧毒,口服特别有效。肚子里的胃酸就是盐酸(挥发就是氯化氢),与氰化钠反应生成剧毒的氢氰酸(挥发就是氰化氢),然后立刻挂掉。然而,如果不是口服,就没那么容易挂。东野圭吾一本小说里就提过,他是理科生,比较懂。

氰化钠本身也不会爆炸,更不会挥发。会挥发的是氢氰酸。氰化钠溶于水确实会释放出少量的氢氰酸,只是溶于水的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浓度很低,因此远远不如强酸那样与氰化钠反应释放出大量氢氰酸。话说回来,最早提到事故现场有氰化钠的那条消息,说是可能与现场存在的其他化学品酸类接触释放剧毒氢氰酸倒是更加靠谱些。

好基友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说:“消息中说氰化钠遇水生成的剧毒物是氢氰酸,气态就是氰化氢,这是一种剧毒物,如果人吸入或接触会引发中毒,甚至死亡。但如果是因为下雨导致空气中的氰化钠转化成氢氰酸,首先空气中需要有大量氰化钠才可以。
 
假如空气中真有大量氰化钠的话,那么用不到下雨,现在人就已经中毒了。而从目前各种官方非官方信息中了解,还没有大量人员氰化物中毒的消息,这意味现场泄露的氰化物的量并没有那么恐怖。通报中在现场排放管道中检测出氰化物超标8倍,根据污水排放标准中的总氰化物上限0.5mg/L来看,超标8倍意味着氰化物含量在每升几毫克的范围。这对于水中的鱼类有威胁,但还不会让人致死或者中毒。”

基本上如此。而且最新好消息在爆炸核心区救出一名幸存者,说明没被毒到。

今早上最新的耸人听闻又有了假借美国驻华使馆的口气出来的英文版。但是最后一句话“Remember the brave firefighters and their families, along (strong,有不同版本) with all those suffering from the accident in Tianjin. ”显然暴露了确定假造无疑,美帝不会这么说。另外,已经与美领馆的朋友联系,确定不是他们官方发出的。

PS,又有消息说,开始使用双氧水处理氰化钠,周围的人疏散。这也靠谱。但是该消息说双氧水易燃易爆就又扯淡了……

哎,还是颇难过沉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