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与意义

(2012-12-30 17:48:30)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信息化概论研究课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与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    整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首先,整合课程超越了学科课程这种课程形态。学科课程是以学科的形式来组织教育内容的一种课程形态,它以人类对知识经验的分类为基础,从不同的分支科学中选取一定内容来构成学校里对应的学科,从而使教育内容规范化、系统化。可是,这种系统化仅仅只是学科内部的系统化,学科与学科之间由于规范化,使不同的知识相互割裂了;同时,由于学科注重了对理论、对认识的追求,使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也相互割裂。整合课程就是针对学科课程的这种致命缺陷,以各种整合形式来挖掘和利用不同知识之间,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它们形成为有机整体。其次,整合课程也超越了儿童中心主义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在反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形成的一种课程主张,它更强调课程的儿童本体价值,彻底否定学科课程从文化出发的立场,针锋相对地走向另一个极端,主张一切从儿童出发。整合课程则与之划清界限,明确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的整合,儿童与文化的整合,学科、文化中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相互整合,儿童认知发展与情意发展的整合。在整合课程的漫长发展史上,人们创建了不少的整合课程的类型,其中主要有相关课程、广域课程、融合课程、核心课程和经验课程等。
                                                           

课程整合就是为了解决各科教学分裂而产生的问题的一种举措。其实许多课程即使我们未进行课程整合之时,已经有所结合,只是现在“课程整合”成为了一个新新名词,哪都有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当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革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而是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教学各要素的丰富与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那么,究竟用它来提高学生的什么素质呢?显然更多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说,重在解决如何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极具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1.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意识,信息技术是当代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技能。
  2.促进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性等特点,可以改变现有课程结构的许多不合理性。
  3.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由依赖书本的学习转向学会利用资源的学习;由记忆学习转向意义构建式学习;使学生由依靠老师的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按部就班的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超越校园围墙的学习。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字化的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并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由课堂上的显形行为,逐渐转变为课堂内外教学设计中的隐性行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即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