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一日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有感

(2013-11-17 10:00:54)

读《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一日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有感

在幼儿园里,不论是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是生活活动,经常会有突发事件发生,例如乱扔垃圾、打架、上课讲话等等,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常是马上停下手中的活,觉得孩子出现了不正确的行为,这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吧,于是也不管是在进行集体活动还是其他活动,马上把孩子叫来“理论”一番,但是只顾着抓教育契机,某些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忽略了其他孩子的感受。

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一个活动一个二三十分钟,有时候几个孩子不专心或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觉得常规不是很好,心里也比较着急,觉得有必要适时抓抓常规,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批评教育起来,而其他孩子都必须端正地坐着“陪批”,也是警告。但是孩子真的会就此改正,以后再也不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吗?我想不会,可能不专心的孩子下一次课是会认真一点,但是要想以后的课都能认真听讲肯定是比较难的,而对于那些认真的孩子来说老师不是说我,让他觉得无事可做,对于他来说时间浪费就是消极等待,班上也肯定有一批胆子比较小的孩子,可能就会对他的心里造成一定影响,对老师更加的害怕。

因此,教师对幼儿一日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处理,首先应从事件出发,了解事件的起因,对事件进行思考,探索其中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价值,看看这样一个事件适合停下手中的事情进行集体教育还是采取单独的个别教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根据幼儿的兴趣、突发事件的性质来决定如何处理。

2.将其作为生成新的教育内容的契机而进行集体教育活动。

3.另行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个别教育。

在对孩子进行单独的个别处理时,教育者可以质问孩子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提醒孩子做错了什么,向孩子解释这样做的不良后果,从而引发孩子对错误的思考。或者采取冷落或沉默的方式,让幼儿知道由于自己犯了错误,才惹你板着脸或不理睬,这样可以使幼儿自我反省。有些幼儿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当他做错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训斥和责骂,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就如做母亲的对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会让孩子越哭越大声一样。本来孩子要是做错了事,便知道会被教师责骂,这个时候,如果和他的“预期”结果相反,教师并没有责骂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起来,自己会把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这样,给孩子一段时间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孩子己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师的意见。除了这些方式方法之外,教师更要注意在处理这些事件时采用的语气。虽然有时有些孩子的言行实在让我们有些“难以接受”,“听了、看了就想冒火”,可我们要给自己足够的冷静时间。这让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60秒后,请息怒》,其实冷静也只要一分钟,这60秒,我们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接下去是想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