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复习专题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学异地教学公开课)

(2014-06-04 22:05:50)
标签:

情感

初中化学“以情优教”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专题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花都区大塘中学  洪接年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酸和碱是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二级主题生活中“常见化合物”的一部分内容。酸碱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是考试的常考点,也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故此在广州市学业考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考备考阶段需要把酸碱知识结合进行综合性复习。

(二)本节课设计思路为,从生活中的情景来引入,激起学生对情景问题进行思考,通过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来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关联,对酸碱化学性质进行归纳。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第十单元新课学习中,学生对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基本了解,但还没能系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还没有把涉及盐的知识一起进行联系并形成知识的网络(框架),特别是对酸和碱中常见实验探究题的认识,学生还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思路,而学生对于酸碱化学性质把握整体较差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物质缺乏类别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归纳出酸和碱各自共同的化学性质;

熟悉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2、  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和碱具有某些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3、培养学生对类似酸碱的性质进行推测的知识迁移能力。

4、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出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用离子角度来解释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从中和反应的实质来初步建立起对物质的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以及建立三者间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

所需溶液和仪器: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指示剂(石蕊、酚酞)试管、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氯化钡溶液、试管夹、酒精灯

五、总体教学设计思路

  生活情景→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归纳)→探究性实验→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强化练习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酸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情优教策略

情景问题1:有一天,小明家中一瓶无色液体引起他的兴趣,他将苏打粉放入该液体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生成。你能替他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呢?

情景问题2:小军看见爸爸常常用稀盐酸给铁制器皿除锈,他自己想亲自试一试。于是,他找出一颗生锈的铁钉出来,放入足量稀盐酸中,然后,美滋滋地去睡觉了……

   谁知……???

提问: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请同学们进行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思考并回答汇报

 

 

 

 

学生讨论回答

感受化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回顾酸的相关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之诱发情感策略

 

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认知匹配策略

 

教学环境的情感性处理策略期待激励策略

环节二 :碱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情优教策略

情景问题3:小雪想用家中的“管道通”来清洗洗菜盆下水道的油污,她倒入一定量的管道通,但未见放出大量热,油污未能除去,你能分析是什么原因么?

 

提问:碱有哪些化学性质呢?看谁能归纳的最多。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思考并回答汇报

 

学生讨论回答

感受化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回顾酸的相关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之诱发情感策略

 

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策略之积极性评价策略

 

 

环节三 :运用酸碱化学性质鉴别(鉴定)酸和碱(共性与特性的差异原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情优教策略

问题1:现有一瓶无色液体,可能是酸或碱,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

问题2:酸性溶液为盐酸或硫酸;碱性溶液为烧碱溶液或石灰水,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思考实验方案并讨论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

知道酸的特性、碱的特性。利用酸碱的化学性质来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方案的实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策略之灵活分组策略

 

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策略之积极性评价策略

环节四 :酸碱中和反应微观本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情优教策略

问题1:为什么酸和碱都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问题2:酸碱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回答,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

从宏观、微观、符号来理解中和反应,理解三者的存在的关系。

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策略之角色转换策略

 

环节五:巩固强化练习        略(详见学生复习学案)

一、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是酸或是碱的溶液,请你想出尽可能多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

往氢氧化溶液滴入稀盐酸,反应前稀盐酸

中含有的离子是             ,氢氧化钠溶液

中含有的离子是                        

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                

分析酸碱中和的实质是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         B、氧化铁和盐酸

C、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     D、盐酸和二氧化碳

2、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显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3、(2013年德阳市)根据学科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          D.常温下,pH<7的溶液

4、(2013.泰安市)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稀盐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CO2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D.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5、(2013苏州)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

A.浓盐酸      B.氯化钾溶液      C.浓氨水        D.氢氧化钠溶液

6、(2013上海)X可以发生如下反应:1. X+酸====盐+水;2. X+非金属氧化物======盐+水。X可能是   (     

A. 氧化铜     B. 盐酸     C. 氢氧化钠        D. 碳酸钠

7下列变化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     

A.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B.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

C.向NaOH溶液中滴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

D.向NaOH溶液中滴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减小

8、(2012广州)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方程式:

①与铁粉反应:                                            

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③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填编号)

(2)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          (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9、(2014天河模拟)氢氧化钙是常用的碱,请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①与盐酸反应:                                                           

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③与二氧化碳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2)氢氧化钙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氢氧化钠来代替的是            (填编号)。

       ①中和废水中的过量硫酸           ②改良酸性土壤           ③检验二氧化碳

10、(2009广州)将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反应物混合,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事实完成下表(没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栏划“/”):

编号

反应物1

反应物2

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稀盐酸

氢氧化钾溶液

没有明显现象

 

2

稀硫酸

氢氧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3

稀硝酸

澄清石灰水

 

 

(2)分析上述实验,反应能够发生的共同原因是:反应物1中都含有(填化学用语,下同)            ,反应物2中都含有               

11、(2010广州)某校科技节有如下挑战项目:通过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和两种黑色粉末,已知它们分别是稀硫酸、硫酸钠溶液、CuO和Fe中的一种。

现场仅提供了紫色石蕊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以及常用的实验仪器。

请设计一个完成该挑战项目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环节六:结课(略)

H+

OH

金属

氧化物

非金属

氧化物

碳酸盐

某些盐

(Cu2+、Mg2+

金属

指示剂

七、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教学使在中考复习的第一轮展开的,复习的难度不是很大,主要引导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在归纳知识要点后展开强化的联系。

本课时的设计思路为生活情景→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归纳)→探究性实验→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强化练习。环节相扣,系统地对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巩固复习。

1、重视以情优教的策略应用。本案例是基于广州市名师专项课题下的教学案例,在复习教学中注重运用以情优教策略,在各环节的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各种以情优教策略,通过策略的使用达到以情优教,以情促知的效果。

2、以生活情景为载体。本课以四个生活情境来进行导入,前两个是属于酸的,后两个是属于碱的。每个情境都是隐含着酸或碱的化学性质,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来引导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的情境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复习的主题,避免了单调的传统复习方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度。

3、以验证实验为主要手段。在环节二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未知溶液的酸碱性,通过这样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并利用实验进行验证,该环节要求学生至少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要求学生利用酸碱的化学性质来展开实验,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进行进一步的深化。通过实验、小组合作等环节体现以情优教的对应策略。

由于本次教学属于异地教学,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不准,学生在配合上的不足,导致本课时的教学受到时间的限制,在酸碱实验验证环节,没有对利用酸碱所有的性质来进行实验的设计和验证,如在验证了酸的共性后,应对酸的个性差异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假设该酸液体是盐酸或者硫酸,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验证碱性溶液后,也是要对碱的个性进行分析的,假设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钙,你又会如何进行实验验证呢?并回应复习目标掌握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在对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上以及练习在本节课无法展开,存在遗憾。

 

                                          2014.5.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