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联漾年味

(2023-02-15 10:31:23)
标签:

文化

分类: 世说私语

                   春联漾

                   /陈益林

 

春联漾年味

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人们却越来越感叹年味寡淡了。尤其是“双禁”(禁止销售、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政策出台后,更有人感叹过年太冷清,没意思。
  其实,年味淡了,是憾事,也是好事。说好事,是因为年味被一年中的365个日子平均融化掉了,天天像过年一样富足祥和,岂非好事?至于憾事,只要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完全可消除遗憾,让过年变得喜气洋洋,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年味十足。
  有人总结了一贴二挂三买四看五读六听七逛八聚营造年味的“八”字真经,足可借鉴。
  一贴就是贴春联、贴“福”字、贴四字斗方;二挂是挂红灯笼、中国结;三买是买喜庆花卉装点厅室;四看是阖家共看已成新民俗的春节联欢晚会;五读是读一些名家写春节的佳诗美文;六听是买个“小爱”“小杜”之类 智能音箱,多听喜乐节目;七逛是入超市等特别能洋溢年节氛围的场所逛逛;八是与亲朋好友多聚聚,多聊聊。
  本文想用谈古论今法,着重围绕“春联漾年味”这一话题展开说说。
  许多人都知道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创作了中国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但过年贴春联并没有自此就成为中华民俗。北宋朝王安石《元日》诗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让后人比较充分地了解到宋人新桃换旧符辞旧迎新的过年习俗,但桃符与春联还不能划等号。“桃符”,是古人用桃树制成的出自《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的“神荼”“郁垒”二位神祇的木偶,后世也有使用红纸绘画的人像,其目的是为了趋吉避凶。直到明太祖朱玩璋当朝,春联才成为中华民族欢度春节的必备标配。
  据《簪云楼杂说》所载,朱元璋在南京定都的时候,在某一年的除夕夜下了一道圣旨:公卿士庶之家,门上必须加春联一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以后春节期间朝野上下都以贴春联为时尚。春联将对联和桃符这两种传统文化中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再加入春节喜庆的因子,既承袭了先民信仰文化,也体现出高雅文化的接地气增喜气。诗人刘畅园在诗中写道:“红红的春联烤化了/ 屋檐前的冰柱”。玖月奇迹歌中唱道:“中国范儿就是这么的气派,中国范儿就是这么这么帅”,春联又红又暖又喜,千家万户贴上春联,大街小巷一派红火喜旺,真是最有中国范的年节亮丽风景。
  自明朝之后,中国屋舍土木结构延续了600多年,每年春节,只要不是极贫之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焕喜气。改革开放以后,一是西洋文化的冲击,二是钢筋水泥结构豪屋华堂的兴盛,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渐趋式微。其中生怕浆糊纸屑弄脏了漂亮台柱墙砖,成了阻碍过年贴春联的最大心理障碍。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的强大,对联这一雅俗共赏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应在新时代宏扬光大,贴春联这一健康喜瑞美好的民俗也理应更加得到传承发扬。随着对联专用无痕万能胶贴等科技含量较多的新型粘贴材料的问世,对联贴不牢、揭不下、污墙面等问题已能得到有效解决,贴了春联,来年污墙面的心病已可消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由于电子 监控“天眼”织成的天罗地网的防控,小偷不敢说绝迹,但显然已大大减少。所以讲究点的家庭,完全可以用镜框装裱等形式将春联固定悬挂在大门口,一挂可以“红”几年。现在春联书写纸质量好的,只要不受风吹日晒,可以保鲜几年。再配上门扇上的“福”“吉宅迎春”等字样的斗方,完全可以营造出一门喜气。

春联可购买,如果嫌购买的个性不足、商业气太重,可以请书法名家代笔。最有意思的自然是根据自家特点自己撰联、自已书写的最个性化的私人订制式的春联。这点对普通百姓来说要求好像有点高,不过让人欣喜的是,现在新农村建设当中涌现出不少书法村,完全可以领风气之先,在举村贴特色化、个性化春联中先行动起来。

早在2019年,中国新闻网就有报道:浙江“书法村”农民挥墨写春联,隶行楷草样样在行。中新网衢州210日电:春节期间,在浙江常山东乡村,村民们搬出桌子,铺上红纸,不一会,隶书、行书、楷书、狂草跃然纸上。他们正以自写春联辞旧迎新。

当地民众常在农耕之余习练书法。自20058月成立农民书法协会后,多年来,东乡村书法协会会员从7个跃升到100余个,还打造出文化品牌——“浙江省书法村”。

这是多么喜人的景象,乡村兴则中国兴,乡村红自然中国就红!

20217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已经有能力、有条件营造最具中国特色的天地喜洋洋的红红火火中国年。屋舍俨然,街巷整洁,春节来临,大街小巷,千门万户,春联、斗方一贴,红灯笼、中国结一挂,白天红艳艳,入夜亮堂堂,要多美气有多美气,要多喜气有多喜气,还愁年味不浓?

中国年,这真是:

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

春联写满吉祥,酒杯盛满富裕

红灯照,照出全家福,

红烛摇摇摇,摇来好消息。

亲情、乡情甜醉了中华儿女,

一声声祝福,

送给你万事如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