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中学学生佳作:追寻一株椰枣树
(2022-09-15 14:55:36)
标签:
文化 |
分类: 岘峰文学 |
东阳中学学生佳作:追寻一株椰枣树
东阳中学高二(14)班 石欣源
指导老师:郑中南
“追寻意义是人类自身的价值所在。”清华校长邱勇的毕业致辞字字珠玑,句句铿锵,警醒着我们“永远不要放弃追寻意义的努力”。
抬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一番话语映入眼帘:“上帝创造沙漠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能够面对美丽的椰枣树而微笑。”
黄沙漫天,热浪袭人。圣地亚哥踽踽独行的身影穿梭于沟壑万丈的大漠之间。他在寻觅一株椰枣树的绿荫。而荒漠之上的椰枣树,不仅是历来人们心之所向之处,更是他们上下求索的人生意义。
诚然,人生的意义不是局限于简单的生活,更不是拘囿于机械的存在。那不只是生活的累赘,更是生命的附庸。倘若停滞追寻意义的步伐,便无异于固步自封,将灵魂囿于暂时的温床。个体精神无处安放的同时,阶级差异日益剧增。长此以往,便是韩文公笔下“圣益圣,愚益愚”的社会怪象。
探其渊薮,停止追寻生命意义的背后不仅是人类惰性的作祟,是狭窄视野所致的自欺式幸福的障碍,更有周国平笔下“浮躁,是永恒的桎梏,是暂时的狂欢”的社会浮华之气的风靡,鼓吹着人们驻足,逼迫着人们后退。
所幸,即便是黄沙弥天,不懈追求椰枣树的步伐深深浅浅地烙印在历史大漠中。林风眠的油画《摸索》,灰黑沉郁的色调描绘出世上历代思想家文学家探求人生意义、探寻光明的精神。画布布满古今伟人从耶稣到荷马,从歌德到托尔斯泰,个个相貌不全却彰其精神。品性人格皆隐漏笔底,笔触中蕴含着摸索奥秘、探寻意义的深意。
尼采常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他们目光如炬,勘破未知的黑暗;他们声如惊雷,打裂蒙昧的雾霭。他们起舞于历史的前沿,孜孜探索,点亮人间混沌。
即使生而平凡,我们对于意义的追寻也永不能停歇。不如像毕淑敏那般,撑一支长篙在历史中漫溯追寻生命的意义,在岸边寻找摘取一朵朵富有精神魅力的花朵点缀灵魂的华彩。当然,追寻不是横冲直撞得四处碰壁,不是装腔作势的表面探求,而是潜心蛰伏的一场精神的远征。
粗糙的沙砾吹拂圣地亚哥的脸庞,广袤无垠的荒漠亮起微光,遥远的地平线上升起一排微如蝼蚁的椰枣树。
圣地亚哥的眼眶闪耀着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