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圣殿,自由精神

标签:
教育 |
分类: 杏坛求思 |
书之圣殿,自由精神
文/陈益林
又是一年暑假来临。据不少中学生反映,一到假期,学校下发的讲义雪片一样飞下来,学校组织的网课天罗地网般罩过来,家长责令补课的紧箍咒嗡嗡响起来。留给学生自主游玩、交友、阅读的时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需方式,经由阅读,人类认识了世界以及我们自己;经由阅读,人类超越了自身局限,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道:“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既非补课,也不是无止境的‘督促’。”朱永新教授不止一次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对于阅读的作用,不少学校与家庭在理念上应该已有基本一致的共识,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经常会出现众多的禁令和限制。这种教育知、行的悖论,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中自由精神的发挥。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把那些衣冠楚楚的权威学者请进图书馆,让他们来告诉我们该读什么书,或者我们所读的书究竟有何价值,那就等于在摧毁自由精神,而自由精神恰恰是书之圣殿里的生命所在。我们在其他地方或许会有常规和惯例可循——唯有在这里,我们绝不能受常规和惯例的束缚。”
如果说“教师爷”式的这模板那套路的“阅读策略”是束缚学生阅读自由精神的枷索,那么这不准那不行的阅读禁令,更是毁灭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超级毒药。
美国著名儿科专家斯波克博士在其出版的《Baby and Child
Care》一书中早就提出过“放养式教育”的必要性。提倡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创始人罗杰斯主张在教育中要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评价中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浙江师范大学郑逸农教授长期致力于“非指示性”语文教育探索与实践,在教学设计上主张:教学目标上不单向指示,教学流程上多用归纳法,教学程序上先生后师,教学对象上面向全体,教学时间上多学少教。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判断、自主反思、自主成长的过程,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潜力。
尊重学生的自由精神,保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是教育行家的共同心声。
青春需要一点野蛮生长,阅读需要打破清规戒律。
历史上诸葛亮的“务观大略”读书法,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法,都是古代贤哲对阅读自由精神的自觉选择。
鲁迅先生在《随便翻翻》一文中以切身体会谈了自己在自由精神加持下“随便翻翻”的益处:
我最初去读书的地方是私塾,第一本读的是 《鉴略》,桌上除了这一本书和习字的描红格,对字(这是做诗的准备)的课本之外,不许有别的书。但后来竟也慢慢的认识字了,一认识字,对于书就发生了兴趣,家里原有两三箱破烂书,于是翻来翻去,大目的是找图画看,后来也看看文字。这样就成了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到得现在,还是如此,不用心,不费力,往往在作文或看非看不可的书籍之后,觉得疲劳的时候,也拿这玩意来作消遣了,而且它也的确能够恢复疲劳。
著名女作家宗璞不无谦虚之中透露出了保持“自由精神”阅读的乐趣与好处:“我不是一个做学问的读书人,读书缺少严谨的计划,常是兴之所至。虽然不够正规,也算和书打了几十年交道。”
西南大学博导于泽元先生更是不无自豪地谈到自由精神观照下的阅读给他带来的巨大效益:
很小的时候,父亲给我讲“读书改变命运”之类的话,使我相信阅读的神奇功效。我一直对书有着旺盛的需求,不管是什么样的书,只要上面是白纸黑字,基本上都可以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因此无论是才子佳人、风花雪月,还是天文地理、医卜历算,都稀里糊涂地读了很多。这样囫囵吞枣式的读书生涯对我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前言》)
温儒敏先生为了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拓展学生阅读宽度,在许多场合大声疾呼:打破阅读教学中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学会“连滚带爬”式的阅读。
无为而无不为,无用之为大用。古圣先贤的这些话亦足作为阅读自由精神之重要的佐证。
鸟翼系上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在天上翱翔;解除了镣铐的舞者,才可以让身心充分放飞。阅读也一样,只有摒弃一切功利的诱压,视域的限定,让学生放胆去读,才可以让阅读兴趣的萌芽得以茁长,让阅读能力的青松得以挺立。
总有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自由阅读这怀疑,那担心,其实这种顾虑,鲁迅先生早1934年写的《随便翻翻》一文就已开出过一剂良药:
治法是多翻,翻来翻去,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乡下人常常误认一种硫化铜为金矿,空口是和他说不明白的,或者他还会赶紧藏起来,疑心你要白骗他的宝贝。但如果遇到一点真的金矿,只要用手掂一掂轻重,他就死心塌地:明白了。
李宗盛《爱的代价》歌中唱得好:“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长长的暑假来了,请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安排的时间,请多呵护学生阅读的“自由精神”。
当然,如果在保证学生自主自为的阅读条件前提下,学校和家庭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读写交流微信群或钉钉群,鼓励学生编辑读写交流互动电子小报,让学生能在这些园地里充分交流读写心得,展示写作成果,那效果一定会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