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凉度夏的3个节电方法

(2015-08-25 08:34:16)
标签:

节约用电

环保

炎夏

分类: 生活

清凉度夏的3个节电方法



            

正值酷暑炎炎的盛夏。炎热的夏日,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电费。电费连连涨价,加上整日开着的空调,电费对夏季的家庭开支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但是不开空调的话又很难熬过酷暑,还有中暑的危险。那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在家里也能简单做到的“清凉度夏的3个节电方法”。


1将空调的温度从26℃调到28℃可节约10%的电


空调占家庭电力消费的25%左右,因此空调的节电方法非常重要。虽然空调少开1个小时大约就可节约470日元,但在使用期间将设定的温度提高,利用电风扇和吊扇促进空气循环,节电效果会更好。将设定温度提高2℃,从26℃调至28℃的话,可节省约10%的电。制冷时请将空调的风向朝上,然后通过电风扇将滞留在下方的冷空气吹散,整个房间就会变得凉快。


为了提高制冷效果,建议2周清洁一次空调过滤器。另外,空调室外机周围如果放置物品的话会降低制冷效果,因此最好安置在避免太阳直射、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且,频繁地开关电源,反而会增加电力消耗,这一点请注意。


2将冰箱内的温度设定由“强”设为“中”可省电2%


冰箱占家庭总消耗电量的16%。将冰箱内的温度设定由“强”设为“中”可节约2%的电力。另外,在放置冰箱的时候不要紧贴墙壁,可帮助散发冰箱产生的热量,这也有助于省电。远离墙壁放置,1年下来大约可节省1000日元的电费。另外,如果冰箱被食物塞得满满的就难以制冷,因此冰箱内部的整理也很重要。让冷气能传递到各个角落可提高节能省电的效果。


3窗帘和遮阳物,使用绿植窗帘可省电


窗帘、帘子,外国咖啡店常见的遮阳蓬等,通过隔断阳光照射来隔热,这也有助于节电。请选择材质厚实的、能够延伸到地板的窗帘。它可以防止空调制冷后房间内的冷气跑出房间,提高隔热效果。外出时,即使是白天也要拉上窗帘,避免阳光射入,可减少房间温度的上升。另外,最近常看到阳台和窗边,利用网架和支柱制作的“绿植窗帘”。在这些地方种上牵牛花、苦瓜、茉莉花等,即可享受蔓藤植物的成长乐趣,还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凉爽。植物散发的水分和产生的阴影,对抑制周围和室内温度的上升有一定效果。


省电不仅可以节约家庭支出,也有益于环保。请大家尝试一下这些谁都能轻松做到的省电方法,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吧。


https://mmbiz.qlogo.cn/mmbiz/iaoFAWrV3ILpI8Z1cfO9kklQ8Qbsgfc0WYPPu4yoL1GpaaYnbUGN0Fj1L04tEYoIkUzibefQVC89R5fqXng5bDPw/0?wx_fmt=jpeg

本文由翰文网原创翻译。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也想在翰文网发表译作展示自我和建立个人口碑,请访问翰文网,加入翰文网译者大家庭。


译者介绍

文杰,日文译者,在翰文网累计发表译作169篇。

个人空间链接http://www.cnposts.com/Member/1615.aspx


“输出型”翻译学习的倡导者

分享异域文化和价值观


联系我们

                                                              1、发送邮件至 info@cnposts.com  

                                                              2、添加微信 flyerflyer1990

如何关注   

                                                             ①长按二维码图片可快速关注

                                                             ②搜索微信号:cnposts

                                                            ③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

https://mmbiz.qlogo.cn/mmbiz/iaoFAWrV3ILquy6QLSwbbl7wHc6EMgOtXqaLhs47TREGGadjaQda0zMyvswB77S1Nn30iaV3UEibbI0hE1K1hiaQxg/0?wx_fmt=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