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神舆

标签:
抬神舆日本文化夏日祭奠 |
分类: 社会 |
今年也终于迎来了夏祭的季节。说起夏祭,祗园祭和天王祭是其中的代表。这两者中,在京都的八坂神社举行的祗园祭又闻名于全国。
夏天是各种可怕瘟疫流行的季节。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古代,只能向能够镇邪、驱散瘟疫的神灵祈祷。祗园大神和天王大神就是这些神灵中的代表。
然而,虽被称为祗园大神和天王大神,其实是同一位大神。正式的名字是祗园牛头天王,原是印度的神灵。须达长者将赠与释迦与其弟子的寺庙称为祗园精舍,祗园牛头天王就是守护这一寺庙的神灵。这些经中国传到日本时,和日本神话中神的命运交融在了一起。
祗园牛头天王简称为祗园大神、天王大神等,是长相非常恐怖的神。古代人认为,要想镇压并驱散可怕的瘟疫,没有与之相称的可怕外形是无法打败它们的。
现在,医学已经取得了进步,能够防控瘟疫,但仍然能看到各地举行的,对于能够镇邪并驱散瘟疫的神灵的祭祀活动。这就是祗园祭、天王祭等夏季祭祀的传统力量。
我所在的街道,前不久刚刚举行了盛大的天王祭。抬神舆的动作要野蛮,这已经成了一种惯例。这是因为天王大神是性格粗暴的神灵。当我听到英俊的年轻人抬神舆的吆喝声“嘿呦,嘿呦”时,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无法再老实呆在家中,便起身去看神舆。年轻时,我也曾经抬过神舆,如今老了,依然无法忘记那时的回忆。
平时,神被供奉于正殿深处,到了一年一度的祭祀节日时,才走出正殿。此时,神乘坐神舆,被年轻人抬着,送到街道上临时设立的“御旅所”。这被称为神幸祭·渡御祭等。
因为神要在“御旅所”住一段时间,所以有的地方也称“御旅所”为“神舆宿”。子孙们因为神来到了附近,都来参拜“御旅所”。
之后,神再次回到神社,这叫做“还幸祭·还御祭”等。子孙们希望神可以呆的时间长一点,哪怕是很短的时间,所以在回去的路上步伐自然就变慢了,等到达神社时天色早已昏暗。因此,大家点亮灯笼,而祭祀活动也终于迎来了高潮。一般情况下,相较于神舆抬出时的渡御祭,返回时的还御祭更加热闹的原因就在这里。神舆的巡行,很自然地就将祭祀的气氛点燃了。不止这些,它还扮演了维系神和子孙之间的纽带作用。况且在大家齐声吆喝中抬神舆的回忆,更是一种终生难忘的经历。
在一个区域内,住着形形色色的居民,身份和地位也不尽相同。有着从事各种各样买卖及职业的人,虽然彼此之间的利害关系和情感不同,但在祭祀活动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灵力可以超越这些所有的区别。
有说抬神舆时的吆喝声“嘿呦,嘿呦”,它的语源是“和一起”、“和背负”等,各种说法不一。但是地方不同吆喝声也不一样,有的地方的吆喝声是“嘿哈,嘿哈”、“唉嗨,唉嗨”、“嘿呀,嘿呀”等。然而,与其探寻它的语源,不如亲自抬一次神舆试试看,那时的亲身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由翰文网原创翻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也想在翰文网发表译作展示自我,建立个人口碑,
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加入翰文网译者大家庭吧。
“输出型”翻译学习的倡导者
分享异域文化和价值观
联系我们
1、发送邮件至 info@cnposts.com
2、添加微信 flyerflyer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