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人交往,面对自己

(2013-12-31 20:03:17)
标签:

独处

孤独

人际关系

面对自己

情感

分类: 情感

有些人无法忍受独自一人,无论是去买东西,还是吃饭,一定会邀请某个人一起去。

他们无法想象休息日独自在家里度过,视所掌握的情况联系朋友们,抓到谁就是谁,如果没有找到伴,就会觉得似乎只有自己被世人所遗弃了一般焦躁不安。

与人交往,面对自己
只有和别人在一起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意义。
虽然他们看上去给人印象良好,并擅于社交,但其实他们避免与人对立,愤懑蓄积于心。

 

即使想对他人发牢骚也说不出口,强颜欢笑。有人拜托他办事,即使不愿意也不会拒绝。能迅速地读懂别人的心思,压抑自己的感受而去迎合对方。

即使为他人费心至内心疲惫不堪,也要努力避免独自一人。

 

正因如此,如果有人不尊重自己,就会感受到强烈的愤怒。恋人无论有多么重要的事都应优先与自己见面。给朋友发信息,如果没有马上收到回信就会生气。如果看到别人看起来很快乐,就会想要去破坏……

 

一直保持警觉,害怕别人会不会抛弃自己。

珍惜与他人的关系,和很多人接触这本身并非坏事。

然而,如果不是享受与他们的相处,而是受“害怕变成一个人”的这种强迫性的想法所推动,那就有问题了。

 

认为“必须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必须一直为人所喜欢”的人,无法与任何人深交。

“如果没有和别人在一起就会不安得不知所措”的人只是在避免独自面对自己。

 

自己是否对别人有所帮助?自己的人生是否过得有意义?自己是否带着目标和信念活着?一直这样问自己,却没找到很好的答案,于是就变得沮丧。

为了填补这种无力感与自卑感,于是拼命地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反之,也有些人断绝和别人的一切关系,躲在自己的壳里。这类人会把别人都看成敌人,被“害怕受伤”的这种强烈意识所束缚着。

 

不时常和别人在一起就会不安得不知所措的人是在“回避认真地面对别人和自己”,在这一点上,从根本上来说与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是一样的。

 

无论是过于依赖别人,还是彻底拒绝别人,均不能说是正常的人际关系。

与人接触相处的时间很重要,同时静静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时间也同样重要。

通过与人接触相处,能懂得其中的珍贵,而面对孤独,又能够整理自己的思绪。

 

人的心就如同“米糠酱(将盐水等掺入米糠搅拌,使之发酵后做成的酱。用以腌制蔬菜——译注)”一般,需要“时不时地搅拌”,同时也需要“让它慢慢地发酵”。

应该多大程度上依赖别人,多大程度上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

应该多大程度上礼让别人,多大程度上坚持自己?

这也许因每个人的性格而有所不同,也会因时、因地而异吧!

问题在于这是基于积极的热情,还是因强烈的不安。

 

一个人很孤单,可是也害怕和别人接触会受伤。

被强迫性的想法束缚的人只会考虑到“尽量去避免受伤”。

即使可以免于受伤,但这并不会是正数,只是零罢了。

 

只是始终避免损失的人生毫无喜悦可言。

虽然和别人有冲突,但正因为都说出真心话,才能相互理解。

只有面对孤独,才能拥有坚定的自己。

为了得到巨大的利,必须接受小小的损失。

 

别人的意见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被其左右。

不可能会一直被爱,也没有人会得到所有人的爱。

得到别人的认同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但这即使能成为人生的“动力”,也不会成为人生的“目的”。

 

独自一人的时候,如果孤独的不安感袭来的话,试着这样对自己说:“我不是一个人,闭上眼睛,好朋友和家人的面庞不是就会浮现在脑海中吗?”。

 

想要做什么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去在意别人的脸色的人,试着这样问问自己:“如果没有任何人看到,是否还会采取同样的行动?”。

 

独处时就如同和别人在一起一样,和别人在一起时就如同独处一般,如果这样行动,就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平衡吧!

 

(本译作转自翰文网www.cnposts.com ——翻译练习&译作展示平台)
订阅微信请搜翰文网微信号cnposts

金泽大学阐明植物体内存在的解毒机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