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翰文网, 阅读更多译作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原译文见http://www.cnposts.com/Translation/4697.aspx
环球网报道:在3月19日的美国中文报纸《侨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好老公”选拔考试也考验政府的民生政策:全国80后女生录用老公的统一试卷》的文章。这一试卷在中国网络上成为热点话题,超过2万名网民转发并跃跃欲“试”。从不久前成为热点话题的“丈母娘择婿十标准”、“爱情起步价”到这份“录取老公试卷”,单身男女最关心的婚姻大事不断被“量化”,如今更变成了一道道“无厘头”的试题,网民不禁感慨,“娶个好老婆,嫁个好老公,真的就这么难?”
用考试的方式录用老公是一种“做秀”,它的走红,却也如实地反映出了目前中国所面临的一些与“中国式婚姻”密切相关的问题。首先要提出的一点,当然还是与财产相关的条件。例如考题中就提出了“结婚费用由谁买单”,“房产证写谁名字”等与高房价这一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房子已成为建立婚姻关系的必备物质基础,房产证上写谁的姓名,事关男方的诚意和女方的未来。前年曾引发热议的《新婚姻法》中规定的“婚前财产公示”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中国人的婚姻在国情之下仍未跳出现实与感情之间的纠结。
“中国式婚姻”的第二个问题当属婆媳关系。例如考题中所提“男方父母从老家来到儿子和媳妇的家庭将如何安顿?”这一问题就刻画出了困扰中国人的显著的“婆媳问题”。这一方面固然是东方独特的伦理体系的产物,另一方面又与中国养老制度的不健全有关。如果在制度层面上100%实现“老有所养”,那么现实的婆媳问题将会得到缓解,中国夫妻因此导致离婚的几率也会有所降低。
第三个问题则是中国女性思想的进步。例如考题中所提,“是否支持让女性从家庭主妇转变为活跃于社会的职业女性?”“男方能否下得厨房,是否具备顾家好男人所应有的潜质?”等问题,就体现出了东方女性想要摆脱家庭束缚去追寻个人社会价值的观念转变。在这一点上,中国正在赶超欧美等先进国家。
中国式婚姻中的感情与现实的纠结是中国社会价值观体系的弊病。人们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浮躁,爱情抵不过现实,车子、房子成为择偶首要条件,“基于爱情的婚姻”已被过分的“量化的婚姻”所取代。如此势利的择偶观对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一味地追求量化的物质条件和物质保障,更加助涨了只求眼前利益的社会风气,而这最终将会影响到每一个人。
价值观的转变是大工程,因此,为了在中国式婚姻中多给感情加些砝码、少些现实,还是要依靠社会主体的积极改变,同时,也需要政府逐步解决困扰婚姻的民生问题。(编辑K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