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人到46岁感到最不幸福?

(2013-01-20 22:14:20)
标签:

幸福

薪水

职场

消费

泡沫

杂谈

本文来自翰文网, 阅读更多译作请访问翰文网(www.cnposts.com)

原译文见http://www.cnposts.com/Translation/4385.aspx

 

 

英国经济杂志《经济学家》刊登一篇报道称,美国进行过调查,让人们评价自己的幸福度,结果是人们普遍感到在46岁的时候最不幸福。

在日本也是在这个年龄段幸福度变低,这有许多因素造成。例如,哪一代人对未来收入有怎样的期待,现实与期待有多少不同。对其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40多岁。


 

分析方法如下。现在30岁的人期待自己10年后变成40岁时得到多少薪水?通常他们会与同一职场的40岁的人相比,估算自己“不知能否到他们这个数目”。我们把这个增长率作为“期待增长率”,然后来调查10年后,他们真正到40岁时所得收入的增长率。我们把实际增长率与期待增长率之间的差作为“期待实现度”。如果是正值,即为超出期待,而如果为负值,则为期待落空。


 

对各年代均进行这样的比较,结果发现,所有世代的人都期待落空,其中40多岁人的期待落空程度最大。


 

总的来说,各年代都期待落空,是因为1990年后半期全体国民的所得均表现不佳,但40多岁的人期待落空程度最大,这是为什么呢?


 

■无法转换泡沫经济期的消费行为

40多岁的人在泡沫时代进入公司工作,看到先入公司的同事们,会期待“自己有一天也和他们一样”,然而他们迎来了泡沫破裂时代,现实情况与自己的期待大大不同。40多岁的人正好处在经济好与差时期的夹缝中,因此,高期待与严峻现实之间产生了差距,他们期待落空的感觉便很强烈。

家庭经济方面也增强了这种不幸福感。就业后刚开始赚钱时的消费行为,很容易在后来形成自己的消费风格。与手头阔绰时相比,即便收入变得不宽裕了,消费水平也无法立即降低,要转换为节约型的生活,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相比之下,对现在30多岁的人而言,收入飞涨的时代已经过去,所得不增长,大企业也在倒闭,他们是在有可能被解雇的前提条件下进入公司的。也就是说,由于30多岁的人原本就不抱有高期待,因此,他们期待落空的程度也就不如40多岁人那么大。


 

从不同世代人一生的平均失业率来看,40多岁人的一生平均失业率比50多岁以上世代的人高。再从不同世代人按年龄的失业率变化来看,现在40-45岁人的基本保持不变。


 

从按年龄的失业率变化来看,通常是刚进入社会的年轻时期高,随年龄增长参加工作的人也增多,失业率变化就呈降低趋势。

 

结果,壮年期的失业率虽然变低了,但某种程度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失业率又再次上升。但是,40-45岁人的失业率一直处于平稳状态且不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这是因为他们20-30岁时就业形势不好,失业率下降也就有限。就业环境不好,相应地收入也就低。

要消除不幸福感的根本因素,需要增加收入、使消费增长,而实际上这是很难的。难以想象今后日本经济会跳跃增长,收入是不大可能大幅增长的。其中也会有收入增长的人,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中间阶层减少,推进收入的两极分化,收入难增长的阶层可能会扩大。

 

那么,40多岁的人今后该如何生存下去呢?对不同的人而言,给他们带来幸福感的因素也各不相同。这些因素,也许是与孩子一起玩耍的时间,也许是与重要的朋友一起登山或短途旅行。什么能为自己带来幸福,要如何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些思考今后将变得很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