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初二初三回娘家


标签:
杂谈春节习俗回娘家 |
春节习俗:初二初三回娘家
“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小媳妇回娘家,想去看一看”。这首
儿时的歌谣,是讲人们过年的程序的。农历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儿回娘家
的日子,依照古时的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娘家的兄弟
必须前往男家迎接,邀请姊妹们回娘家聚会。一顿家宴之后,嫁出去的姊姊妹
妹们再回到娘家探亲,全家团聚在一起,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气氛,此即俗称
的“做客”、“返外家(娘家)”、“归宁”,但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为
为电话邀约。
娘家,会使娘家变贫穷,所以大家都在初二回娘家。而且过年从大年初一开,
婆家便忙着各项年节礼俗和拜年祭祖等事宜,做媳妇的如果只顾回娘家而不帮
忙,就有失晚辈的职责了。此外,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认为初二回娘家是娘
家人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坏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让媳妇回娘家,所以才
定这样的风俗。
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但回娘家时可别忘了准备一些礼物,也
就是台湾话所称的“伴手”或“等路”。出嫁的女子除了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
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外,会分送红包给长辈们,以道恭喜之意,而这些长
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也要赠送红包,
祝贺一番。在古时外家也会赠送鸡腿给外孙,或用红绒绳挂在外孙的脖子上,
称为“结衫带”,不过这些古俗也早已被红包所取代。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均
有不同的新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