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芬老师《架起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专场讲座

标签:
快乐幸福培养孩子 |
分类: 成长课堂 |
新学期第二次家教沙龙
讲座时间:10月31日(星期四)下午1:00-3:00
讲座主题:《架起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讲述具体的沟通技巧,以及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等
主讲人:杨丽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威海一中教师,多篇调查报告、论文获得国家级奖项,著有《当个好妻子
http://s9/mw690/003ksEcEty6DVSsrz0A98&690
我校很荣幸地聘请杨老师为我们的校外心理辅导员,王校长亲自为杨丽芬老师颁发聘书
http://s3/mw690/003ksEcEty6DVSvlKy642&690
鞠主任主持本次讲座
http://s12/mw690/003ksEcEty6DVSt8m2n7b&690
http://s14/mw690/003ksEcEty6DVSvips18d&690
王校长和李校长在百忙中参加此次讲座,并认真记录
http://s1/mw690/003ksEcEty6DVSww81i70&690
http://s5/mw690/003ksEcEty6DVStTTdq34&690
http://s10/mw690/003ksEcEty6DVSuCS4Fa9&690
杨老师为勇敢的说出自己优点的家长送出自己亲笔签名的书
http://s12/mw690/003ksEcEty6DVSvegczcb&690
一年二班于舒心妈妈提问关于理想、目标的建立
http://s2/mw690/003ksEcEty6DVSvvHQl51&690
http://s11/mw690/003ksEcEty6DVSvAbFw0a&690
家长在说出自己的优点,同时说出自己的感受,把这种感受带给自己的孩子
http://s16/mw690/003ksEcEty6DVSvVVyT7f&690
http://s1/mw690/003ksEcEty6DVSwbLyMd0&690
一年四班王梓宇爸爸积极提问
http://s14/mw690/003ksEcEty6DVSwSaZL6d&690
认真听讲和记录的家长们
http://s15/mw690/003ksEcEty6DVUFKliKbe&690
http://s1/mw690/003ksEcEty6DVSxujaof0&690
http://s13/mw690/003ksEcEty6DVSxPERK1c&690
杨老师正在耐心地解答家长们提出的问题
http://s2/mw690/003ksEcEty6DVSyaQZb71&690
一、陪伴孩子成长的感悟
1、爱孩子是需要学习的,这也不是与生俱来就会的。
2、对孩子的爱和对老公的爱是不同的。对老公的爱是以聚合为目的,但对孩子却是以分离为目的。在孩子成年之前把他培养成一个道德高尚、勤奋好学、诚实正直、敢于担当、心态阳光、视野开阔的现代中国人。
3、家庭和学校做好分工,学校负责教书,家庭负责育人,二者缺一不可。同时,家庭要配合学校教授知识,学校配合家庭进行德育和情商教育。
4、要想孩子改变,父母先改变。父母除了要注意言谈举止、拥有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等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外,根本的改变是——父母内心要真正变得自信起来。父母自身拥有自信才能从本质上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才是拥有一切科学、合理教育理念的方法的源泉,父母自信,才能达到内心真正平和,才能不会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才能不会把孩子的成败与否与自己的脸面和尊严结合起来,才能在孩子出现各种所谓“问题”时保持平和的心境,进而把“问题”转化为成长的契机。
所以,父母要想教育孩子,先要教育好自己。
5、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为了他明天的幸福而要牺牲今天的幸福和快乐,而是在当下的教育过程中体会到幸福,让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感悟到不同的快乐和幸福。我们也不是在每个阶段都对孩子操碎了心,而是在不同阶段和他一起感悟不同内涵的幸福。
6、生活中处处是教育的契机。教育不是正襟危坐讲大道理,而是通过生活琐事之间潜移默化带给孩子正能量。
7、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两手都要抓,不能忽略德育而重视智育。
8、夫妻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但一个是主导,另一个配合即可。
9、我切实体会到了“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内涵。在此也提醒父母一定不要错过这个人生最初发展的黄金期。
家长的所有问题根源在于自身的不自信
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就觉得有损于脸面,总怕别人对自己说三道四;孩子不遵从父母意愿,父母就觉得孩子挑战自己的权威,就要大发雷霆;孩子发展好就开始飘飘然,感觉给自己争了光,为家庭光宗耀祖……这一切背后看似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内心深处缺乏自信,或者直接的自卑导致把自己交到别人手中,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或者把内心深处的自卑隐藏起来,通过借助外在的权威、身份、成绩等肯定自己,进而保护保护弱小的内心。
二、父母如何和孩子沟通
和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是有技巧的,家长不要认为自己能言善辩、或者口才很好就会和孩子沟通,如果不能尊重、理解他,说不到孩子心坎上,那样只会事与愿违。我在长期咨询中总结出和孩子积极有效的沟通有两大法宝,具体如下:
1、沟通的第一大法宝——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是EQ理论的专用名词,又译作移情、同感、共情等,是指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及内心世界,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
教给家长最简单的用同理心的方法就是多用“理解”这个词,这个词是中性词,它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对。当提到理解孩子时,孩子会觉得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他就会信任你,只要建立信任关系,他才会滔滔不绝地与你沟通。孩子就有这样一个特点,当他觉得你不理解他时他会把自己封闭很严,什么也不愿意和他人讲;反之,当他觉得被理解时,他则会滔滔不绝地什么都讲。
我在多年的咨询中,使咨询顺利进行的法宝之一就是运用同理心,从而使前来咨询的孩子都能敞开心扉。
例如:当孩子向你抱怨:“今天由于挤车耽误时间,结果上学迟到被扣分,被班主任狠狠地批评一顿,心里特别烦。”如果按照以前的做法,家长一定会说以后早点去不要迟到,并要严格遵守班级纪律,老师管的严也是为你们好,等等。其实这些道理孩子一般都懂,他只是倾诉一下便没事了。而家长这么说,他会觉得你是站在他的对立面上去堵他,他心里会更憋的慌,甚至还会跟家长对着干,激惹他对老师的更大不满。同时也会觉得父母不理解他,以后有什么事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运用同理心,则可以这样表达:“我能理解你的心情,被老师批评心里会不好受,换上我可能也会这样。”孩子马上觉得找到知音的感觉,他会继续滔滔不绝地说迟到的原因等。等孩子不良情绪发泄完,他的心情有所好转,这时再问他以后怎么做。其实孩子早知道该怎么做,但把主动权交给孩子选择,表达对他的尊重;同时也让他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样处理?这样也培养孩子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赌上了跟孩子沟通的渠道,让孩子的心灵走上死胡同,这对孩子成长、亲子关系都会带来不利影响。相反运用同理心,既使亲子关系和谐,同时又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
2、与孩子沟通的第二大法宝——具体地、及时地指出孩子的优点、长处进行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看家长是否带着发现的眼光去寻找。例如孩子早上上学经常磨蹭,但今天早上比昨天提前一分钟,这也是一种进步啊,也要恭喜孩子:“今天比昨天提前一分钟,祝贺你今天动作迅速给你带来了快乐!如果明天再快一分钟就更好了!”尽管还是磨蹭,但跟昨天比就是进步,并且具体地指出优点,而不是笼统夸奖“你今天太棒了”,那样孩子感觉不到他具体的进步在何处。再者,找出具体优点也为孩子今后努力明确了方向。
即使孩子做事有不妥之处,也要先指出孩子以往存在的具体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不足,最后再提出建议。当看到孩子做事令家长感到很生气时,倘若大发雷霆,甚至大打出手,这只是家长在发泄不良情绪而已。家长宣泄完了,心情恢复了平衡,但结果怎样呢?孩子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使孩子易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即便知道家长的教导是有道理的,孩子也不会听从。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同时又恶化了亲子关系。
具体地、及时地指出孩子的优点、长处,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关注、理解等。指出优点、长处后,孩子会觉得你是使他获得自信的来源之一。当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事,这样才会觉得真诚可靠,例如当孩子做一道题时,你指出他这道题的某个步骤的思路很独特、巧妙,他就会觉得被肯定的感觉,增强了自信,相信他会继续探索题目中的奥妙。相反如果夸他“太有才了”、“真是个天才”或者“你是最棒的”等等,会让孩子觉得很虚伪,同时孩子也会分不清是非,容易导致骄傲自满等。
夸孩子聪明不如夸孩子勤奋。80%人智商都差不多。
3、利用书信沟通。书信等文字沟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当面控制不住情绪,失去理性;可以有条理、有系统地说明问题;可以使对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等。这也是现代人有话当面不说而热衷于网络聊天、发短信等的原因。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女儿:
你好!在爸爸妈妈眼中你一直都是个懂事、善良、温柔的可爱女孩。前两天天气冷了你还不忘嘱咐我们多穿衣,当时妈妈虽然没说什么,但我们觉得女儿真是我们的贴心小棉袄啊!(通过发现优点、长处,达到爱的回归)
昨天你在卫生间半个小时洗漱还不出来,当你解释时我不但没仔细听,还粗暴地骂你“臭美”,结果你没吃早饭就摔门而去。在这里妈妈向你道歉,我不应该不听你解释就粗暴地训斥你,希望你能谅解。我能理解你现在这个年龄正是注重外表的时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想想我在你那个年龄也开始爱打扮,只不过没有这样的条件而已。(运用同理心表示理解)
……
后来家长告诉我,女儿看过信后和母亲关系变得融洽,觉得早上耗费那么长时间是不妥当的,以后限制在20分钟以内,并保证要吃早饭精力充沛地去上学。
总之,要使孩子成才,家庭幸福,必须要提高家庭教育的“科技含量”,必须努力争做学习型家长。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家庭中,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培养出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人,我们的国家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也许您现在心情澎湃有众多感悟,其实这样的感觉也许只能维持十天半个月而已,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这是很正常的表现。为了保证后续教育,希望家长加入我的QQ群讨论,好儿伴快乐幸福家教群:4621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