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行者文華南老师的书房文化佛学 |
分类: 文华--谈佛学禅修 |

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上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句話,可以用來理解,歷史上,自上古以至於南公懷瑾師尊,這些無數的先聖智者,他們都是心懷“無為法”,得了“根本智”,然後,以他們所處的歷史時代,以及各種因緣際會,隨緣善施方便、而智說“無為”與“有為”,善設譬喻、而因緣教化所謂的“仁義”與“誠敬”等等!智者與先聖、諸佛與菩薩大士等,其言行身教,無非都是隨機的啟發與善導,他們的發心與願力,都出於“同一個鼻孔”,亦如萬類生長所必須的陽光與雨露,而受教化者,雖然“普皆受潤”,但是,卻又因各自的內在“仁心”與“誠敬”、也即佛家所講的“善根深淺”,而各得其得!
我認為,不管是儒學、道學、還是佛學,首先是要搞清楚自己是“為何而學”,己心不明,難以入學,更別說入道了!就像南師書上所講的,南師點評那些宋明理學家的道理一樣,不具備“仁智”之心,內在尚有“不仁之心”,不知仁為何物,就沒有辦法了解孔門儒家的心法,結果就只能是空談無物,累心勞神而已!六祖慧能大師在圓寂之際,對門人神會所作的斷語,我一直引以為戒!
丁酉年八月廿四日 行者文華 【南書房】群友交流日記
前一篇:先生 隨緣應化、如來自在!
后一篇:应梁师与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