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文化 |

【略论文化的传承】憶念南師之四
現在全國上下都在講傳統文化,但是,傳統文化的根本在哪裡卻很少人展開討論。
我們讀南懷瑾先生的書,看南懷瑾先生的講座,有沒有留意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特別是他晚年時的講話,話裏話外經常都透露出對“文化傳承”這個問題的擔憂!
我喜歡讀南師的書,喜歡看南師的講述,是因為我在南師的話語之間,能時時深刻感受到一種“率真無私的真性情”!
我以前時常在想,南師在峨眉山閉關時,既已得到普賢菩薩與諸天地神明的印證,也發了大願說:此生不上如來坐,收拾河山亦要人!那為何飄泊海外後,又許多造作、自縛自受呢!為了認證我的判斷,我深入去了解和讀了很多歷史上那些有實際修證的祖師大德們的公案,特別是在家居士有成就的大德的傳記公案,比如,孔子、莊子、傳大士等等!後來發現有一個共同點,那還是落到孟子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從佛家的觀念講,每一個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的人,都是帶著願力(或者說業力)來的!但當他輾轉經歷投胎、入胎、住胎、出胎,以及出生後各種後天的污染。什麽願力都消磨迷失掉了,都被業力所復和膠合了!如果不是再經歷一番紅塵的情志磨煉,難以讓深入囫圇的眾生有所警醒,這裏說的還是說帶有大願力的人,尤其是情欲方面!你看那個被玄奘大師在雪山上用罄聲敲醒的大修行者,重來世間後,皇帝下旨要他出家,他的三個條件就是:一車美女、一車酒和一車書,被後人戲稱為三車和尚!可見男女飲食這一關多難磨。
南師書中常常提到:修道容易悟道難,悟道容易證道難,證道容易行道難!有些人,天生有大福報,既能有福氣親近善知識,又能得大善知識接引悟道,但是證道了沒有呢?為什麼不舍去小我,出來行大道呢?我看你是說時容易,行時難啊!光嘴巴吹水,天天講我與南老師怎麼樣,有個屁用,我看你都還沒擺脫小我的人我之見,還談什麼悟道與證道,更不要說出來行道了!
回轉過來,再談談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是什麼的問題!很多人現在都在大談國學,大談傳統文化,但是卻少有人去追究這個問題。但是追究也還是追究不到的,因為人心都好向外追求,不懂得回轉過來“返觀內視”自尋自求!我小的時侯自己在書店買書看,最喜歡看的就是儒家和道家的書,我讀書讀到莊子的『心齋』與『坐忘』,心裏就清楚,這個是講靜養修心的學問,自己就學著盤腿靜坐。當然,這與我自小在鄉下接觸民間的傳統習俗熏陶有關。所以我中學時曾用過“心齋”兩字做過筆名,一直到出來工作後QQ的名字也叫做“心齋”!講這些,是想表達,我們從小讀書就是這樣,是將傳統文化上講的道理,放到自己身心上去體驗的。不是像現在那些談傳統文化的,只是在嘴巴上講!只有你真實去體驗過的道理,你再表達出來才能容易講述,那樣才能更接近文化的根本!
因為南師的講述與推廣,現在大家都在引用他的話!這個沒有錯,但是你要搞清楚,南師所講的,是他所實際體證過的。而且南師是以禪宗的心法去接續這個文化的根根!所以,所謂君子務本,本立而後道生!傳承傳統文化,必須要先悟得文化的根本在哪裡,然後才能談傳承與發展的問題!2017.3.2